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材料可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猿的本质区别是( )
A.采集食物
B.用天然火
C.集体生活
D.制造工具
2、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A.牛耕 B.灌溉
C.施肥 D.选种
3、“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
4、“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5、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他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6、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生活在( )
A. 西汉时期 B. 东汉末年 C. 三国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7、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分别评价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千年伟人”。 以下属于成吉思汗功绩的是
A.联系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B.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C.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D.推行汉法,实行改革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
A. 废分封兴县制 B. 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C. 废旧俗兴汉化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特别重视
A. 对外交往
B. 任用贤才
C. 虚心纳谏
D. 民族关系
10、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这种精神对我们的教育意义是
A.坚定理想信念,失志不渝 B.必须经历灾难才能获得成功
C.勤奋好学,饱读诗书 D.怨天尤人,破罐破摔
11、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的生平事迹(节选)。该皇帝是( )
时间 | 事件 |
公元前141年 | 即皇帝位 |
公元前136年 | 置五经博士 |
公元前129年 |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
公元前127年 | 颁布法令解决政权问题 |
公元前118年 | 下令铸造五铢钱 |
公元前87年 | 崩,葬于茂陵 |
A.黄帝
B.齐桓公
C.汉高祖
D.汉武帝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3、我们扬州市有一个宝应县,“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正式确立于何时
A.商朝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4、下列关于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统一蒙古地区,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实现全国统一
C.进攻西夏和金
D.招募军士,展开抗元斗争
15、以下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
A. 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B. 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 唐玄宗册封过回鹘、粟末靺鞨的首领
D. “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16、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是在(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17、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厦门 ③上海 ④汕头 ⑤珠海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8、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 西周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
19、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和史论,以下是史论的是( )
A.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B.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D.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20、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统一货币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西周的行政制度是_____;秦朝开创的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是_____。
22、唐玄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的鼎盛局面称之 ______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
23、曹雪芹创作的《________》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4、隋朝杰出工匠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5、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________”的美誉:________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26、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解决王国问题,听从了________(人名)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27、____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江西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8、______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______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29、在陕西西安东部_______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_______年,定名为_______。
30、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一书;东晋的________是最著名的画家,其一生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
31、将下列朝代(或政权)与它的都城连接起来。(只填写相应的数字,每空1分,共4分)
朝代(或政权) 都城
A.西夏 ①大都
B.契丹 ②兴庆
C.元朝 ③临安
D.南宋 ④上京
答:A—( ) B—( ) C—( ) D—( )
32、一个时代的发展得益于一个时代生产力的推动,也就意味着一个时代较上一个时代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请回顾所学知识,依次列举出中国最早期的人类、原始农耕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主要以什么工具进行生产
33、从唐朝到元朝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但是北方各族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 ”,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补充材料一中横线上的正确内容。根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唐太宗被尊为各族共同君主?请举出两例民族交融的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东南、西南方向设置的行政机构及其职权。
(3)综上所述,在民族交往和管理方面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