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与下方时间轴上①②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文景之治、开皇之治

B.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C.“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掌握

C.磨制石器的使用

D.都江堰的建成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想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奖励军功

D.奖励生产

5、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这里的“同归”最有可能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6、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容易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诸侯王的势力变强大

B.“八王之乱”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黄巾起义的爆发

7、从下图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C.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D.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8、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

A. 西周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9、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上述材料反映出(       

A.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10、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征战,诸侯国的产生跟什么制度有关( )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君主专制   D. 分封制

11、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

A.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B. 丝绸之路

C. 新航路的开辟   D. 郑和下西洋

1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

A.确立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B.承认土地私有,快速发展经济

C.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 D.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13、据统计,两宋时期有11万多进士及第,在《宋代登科总录》中就有4万余人的档案资料,这充分显示了宋代对科举制度的重视,这种重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官吏冗余,官俸开支巨大

③造就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局面        ④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下列对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 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5、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就的是

A.鉴真

B.文成公主

C.玄奘

D.松赞干布

16、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动乱不堪

D.中外交流频繁

17、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吴三桂降清

18、如果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你可以选择的图片资料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敦煌《飞天》

D.《清明上河图》

19、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残骸,顿时让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这位英雄是

A.戚继光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左宝贵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其中不包括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蒙古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原因:秦末汉初,游牧于________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强盛起来后开始反击匈奴。

22、唐朝时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明朝大将________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3、1771年,英勇的_____部众,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24、439年,______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______即位后,将都城迁到洛阳,立志推行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25、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置_________来加以管理。

26、图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_,图二体现了汉武帝颁布了____,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7、公元前119年的____________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经过这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383年,东晋以8万精兵在________________(地点)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最终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28、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________

29、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是董仲舒。

判断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30、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它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用直线将下列朝代和建立者、以及都城连在一起

唐朝                         朱元璋                       临安

北宋                         忽必烈                       长安

南宋                                                   东京

元朝                         赵匡胤                       大都

明朝                                                   应天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2)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废丞相和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4)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写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3)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