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有一种印书技术:印刷十本看不出差别,如果印刷百本千本,就极为快速神速。此技术是指( )
A.造纸术
B.“麻沸散”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2、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
3、秦朝的地方制度和西周的地方制度,从政治角度思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 官员安排和任命差异 B. 管理地方的面积差异
C. 两种制度的命名差异 D. 地方人口的数量差异
4、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最著名的谏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宋璟
5、以下为唐宋两朝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地方割据彻底消弭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地方与中央矛盾加剧
6、史书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传说记载,至今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许多遗址、遗迹,如临汾的尧庙、芮城的大禹渡、运城的历山舜王坪等。上述材料说明
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 B.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
C.尧舜禹都是奴隶制王朝建立者 D.山西著名旅游胜地地上文物众多
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与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B.通过丝绸之路,汉朝商人将丝绸等货物运往西亚和欧洲
C.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D.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8、友费同学假期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参观时,观看了4D科普动面电影(北京人》,他在电影中不可能看到北京人
A.掌握了钻孔技术
B.使用打制石器
C.结成群体生活
D.用火烧烤食物
9、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记载商王乘车狩猎等活动的文字有160多个。这种文字是(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10、梁武帝萧衍评价王羲之某作品:“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该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兰亭集序》
C.《张猛龙碑》
D.《女史箴图》
11、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统一度量衡
12、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轻徭薄赋,这种政策是
A. 重农抑商 B. 休养生息 C. 发展工业 D. 横征暴敛
1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我国原始农业的民族始祖是:
A.燧人氏 B.黄帝轩辕氏 C.伏羲氏 D.炎帝神农氏
14、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 陈 B. 大泽乡 C. 巨鹿 D. 荥阳
15、唐朝诗人王硅有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汉祖”指的是( )
A.陈胜
B.项羽
C.刘邦
D.刘秀
16、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甘英出使大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列不属于秦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是( )
A.蒙恬
B.卫青
C.霍去病
D.张角
18、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 )
A.中外文化交流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方经济发展
D.边疆地区的开发
19、宋代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与项羽有关的事件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西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0、公元230年,称帝后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什么地方,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A.儋州
B.黄州
C.夷洲
D.惠州
21、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22、184年,太平道首领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__________军。
23、修筑长城:派大将_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4、宋元时期的大都市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25、明朝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____;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2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
27、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
28、按要求填出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相对应的内容:①西夏政权的都城:___________;②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___________。
29、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
30、三国时期,魏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
31、 李时珍 《窦娥冤》
宋应星 《资治通鉴》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关汉卿 《本草纲目》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首领
(2)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商王
(3)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道路的使者
(4)在河南一带采用电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的军阀
33、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通史纲要》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实行的政策及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与邮票图组相关的历史事件。简述两幅图片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三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 3万人。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