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是零碳甲醇,它是利用捕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焦炉气中的氢气合成的,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属于三大化石能源
B.甲醇是由1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C.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醇的生产与应用不仅缓解了碳排放,还将成为较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2】如图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根据目前所学,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箭头左侧物质通过反应生成箭头右侧物质)能实现的是
A.K2MnO4→KMnO4
B.H2O→H2O2
C.CO2→O2
D.H2O→CO2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MnO2 | KClO3 | 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 |
B | N2 | O2 | 通过灼热铜网 |
C | Cu | C | 在空气中灼烧 |
D | NaCl溶液 | NaOH溶液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A.A
B.B
C.C
D.D
4、我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75% 的医用酒精溶液发挥着巨大作用,它能顺利进入细菌体内,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可彻底杀死细菌。下列关于酒精 (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6:1
C.酒精中碳氧质量比为3:4
D.酒精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5、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厨余垃圾
D.有害垃圾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aCO3中的少量CaO | 高温煅烧 |
B | 鉴别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固体 | 取等量样品,加入等量水,测量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
C |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 | 取少量样品,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 |
D |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
A.A
B.B
C.C
D.D
7、人造元素是自然界本来没有,通过人工方法制造出的新元素。世界上第一种人造元素是锝(),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锝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则元素种类改变
D.现代技术可能会制造出更多未知元素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
B | 除去CO2中的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
C |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 |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
A.A
B.B
C.C
D.D
9、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10 | 5 | 5 |
反应后的质量/g | 2 | 4 | m | 39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为3: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10、下列常见化学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A.固体
B.固体
C.固体
D.固体
1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12、中国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民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剪窗花
B.清明节放风筝
C.端午节赛龙舟
D.中秋节酿桂花酒
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B.对一个反应来说催化剂具有唯一性
C.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加入高锰酸钾能够加快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同一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1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守恒观:2g镁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氧化镁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能量观:氧化钙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1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17、化学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相似
B.科学思维: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C.科学探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可以比较吸入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D.科学态度: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是保护空气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多植树造林
18、下列发电方式,没有利用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发电
B.火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19、2022年11月12日,云海三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展开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天线。如图为钛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元素符号为Ti
C.钛的原子序数为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指定的实验或应用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水油分离 | B.氢气燃烧 | C.干冰升华 | D.风力发电 |
A.A
B.B
C.C
D.D
2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22、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有原子核中一定有中子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2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氧气——纯净物
B.高锰酸钾、二氧化碳——化合物
C.氦气、氢气——稀有气体
D.二氧化硫、氯酸钾——氧化物
24、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电子层数不相同
B.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2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草成灰
B.海卤晒盐
C.冶炼钢铁
D.五谷酿酒
26、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作用是消耗氧气
B.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C.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的液面约降至80mL刻度线处
27、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验证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C仪器a名称
(2)若选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所缺仪器是的名称 ,需调节该装置旋钮 ,使 。
(3)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先用 E 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进(填“长管”或“短管”),然后验证其性质,如图F,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
(5)某同学用二氧化锰粉末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A装置,发现反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此时可以选择 装置获得平稳的氧气流。若用所选装置与装置E连接,加入13.6g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理论上应收集2.2L氧气,而实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约为3.2L,这是因为 。
28、写出下列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1)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的反应______;
(2)烧碱与氯化铁反应______;
(3)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反应______;
(4)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
29、开学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测体温。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______。
(2)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到校后,勤消毒。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用餐时,讲营养。“翡翠”饺子的制作是将菠菜榨汁,通过______操作将菜渣与菜汁分离,用菜汁和面。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对食品进行防腐保鲜。由于氮气______,因此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
30、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1)请在图的方框中画出丁的微观图示图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______;
(4)甲物质属于______(填“单质”、“氧化物”或“混合物”),丙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1、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水杯(带盖子)
用以收集氧气,有的同学从药店买了过氧化氢溶液。
(1)除了自带仪器外,还需向实验室借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
A B C D E F
(2)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他们发现土豆块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其作用可能是 。
3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现有水、氮气、氧气、铝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填写化学式):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____;
(2)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3)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是___________.
33、(5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可以得到粗盐。
(1)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称量剩余粗盐、② 、③ 、④称量精盐、⑤计算产率。
(2)下图是某工厂利用粗盐水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流程Ⅰ中加入溶液的顺序不能改变
B.流程Ⅰ将粗盐水中的SO42-、 Mg2+、Ca2+转化为沉淀
C.流程Ⅰ后过滤得到三种沉淀
D.流程Ⅲ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②流程II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 NH4HCO3 ,
NH4HCO3+NaCl NaHCO3↓+NH4Cl 。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7g, NH4Cl的溶解度为37.2g)。
34、从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氩气四种元素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2)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______。
(3)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4)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
35、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利用__________的吸附性去除水中的异味
(3)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利用__________可以检测硬水和软水
36、寒假期间,小明待在家中认真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家的小明为了每天测体温,自己准备了一把体温枪,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属于______(填“有害”或“无害”)的垃圾。
(2)中午,小明在学习了一个上午后,感觉肚子饿了,就点了外卖充机,外卖有炸鸡翅、面包和某运动饮料,其中面包富含营养素是______,运动饮料包装标签部分说明如图,其中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小明家使用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______。小明家是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气热水器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晚上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小明立即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为硫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B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C中通过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若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
(4)实验D能验证碳单质具有还原性,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8、2013 年 6 月 3 日,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 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______的化学性质。
(2)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
(3)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______。用B 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39、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固体消失且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
40、在一定质量的Cu(NO3)2、AgNO3和A1(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