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行道树是由各种树木组成的。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
的小色块点缀着。④落叶飘摇而下。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②④③①⑤ B.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①②④③
2、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通畅的多。
B. 美术老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C. 学校针对班上同学学习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要求老师分层布置作业。
D.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三年的初中生活如白驹过隙,转瞬而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锡拥有惠山泥人、锡绣、纸马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艺术。
B. 照片中的她,身穿深色西服,或正襟危坐,或嘟嘴卖萌。
C. 不少学者认为,地方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黄金档播出的重量级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③四五声。
注:①移家:搬家。②浑:全。③频啼:连续鸣叫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2)一日不见,_________。(《诗经·子衿>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盂浩然《望洞庭湖赠张相》)
(4)《桃花源诗》中有句“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名著导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上面的语段节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A 是 _________(人名)。
8、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展,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⑪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⑫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段文字中,“后者” 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经度的差异。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2】本文在说明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任选一种,并说说其作用。
【3】第⑦-⑩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
【4】本文的语言既生动典雅,又准确严谨,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9、以《最重要的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心态”、“花开”、“那片竹林”“我的眼镜”……(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