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同学乙从《人民日报》上摘录的一段有关“中国抗疫行动”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 ① ,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已经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分享病毒研究成果,及时向世界公开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携手各国实施联防联控,向一些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 ② 的精神, ③ 。
【1】结合语境,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接踵而至 ②爱莫能助 B.①来势汹汹 ②爱莫能助
C.①来势汹汹 ②守望相助 D.①接踵而至 ②守望相助
【2】结合语境,在横线③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2、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暧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爱’吗?”(这句中标点使用正确)
B. 留言条的基本格式是:顶格写称呼,加上冒号。另起行,空两格写留言内容。在右下方写上日期后署名。
C. 《望岳》一诗从不同角度写泰山的高大雄伟,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D.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是一部笔记小说集。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转》《史记》《战国策》《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B.《名人传》分别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三个伟大而坎坷的一生。
C.《童年》中的朱赫来是外祖父家的房客,他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技巧。
D.《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后,当上了人力车夫。塔省吃俭用的拼了三年,买了第一辆车。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①,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②;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③,不如斤斧④。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①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②狸:猫。③治木:劈削木头。④斤:斧。刃横的叫“斤”,刃纵的称“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甘戊使于齐 使
⑵足及千里 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
【3】从文中看出,甘戊与船人相比,其短处是 ,长处是 。(可摘引文中的话回答)
【4】为本文取个标题,最合适的的一项是( )
A.君不能自渡 B.物各有短长
C.匠人以治木 D.子亦不如戊
6、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①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一个“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的景色。
B.作者观察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阳光普照才“泥融”。
C.作者依托自己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D.作者通过绝句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2】这首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个动静相宜的春日,请结合句子具体赏析。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不断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推广和学习成语。
(1) 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① ② ③ ④
(3)上述材料二、三中各有一处语病,请选择其中一处加以修改。
第 段,修改为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 ,恨别鸟惊心。
(4)大漠孤烟直, 。
(5)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开局破冰之年。为此,党中央出台了许多新举措,真可谓是“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回答)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法治国”;《诸葛亮集》中也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二者与《出师表》中的两句话“ , ”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绪儒斯也说:“宽容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4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2】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3】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机与人为
①有一次,家里的地毯用旧了,我卷起来捆好准备丢掉,换新的,没想到站在身后的小儿子乐朋,竟大哭起来,叫道:“地毯太可怜了,它又不是垃圾,怎么可以丢掉?”我被这出奇的同情心怔住,原来七岁的孩子将生活中的物品看成相互依存的朋友;孩子广泛的同情心十分敏锐,其中就含着虚灵的“天机”。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成人才逐渐失去朴实真确的世界。
②由此我想起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她的生命就充满着自然亲情的“天机”。有一天,当她发现母亲的手艺太土气,还不如路边地摊上那件机器缝制的布衣服时,生命的美趣就折损了。当再发现路边地摊上的不能穿,进而觉得百货公司挂着的那件才帅气;再发现百货公司的成衣也不能穿,进而认为裁缝师傅为自己定做的才能穿出身份;再发现一般裁缝做的还是不够尽显身份,必须是巴黎名师为自己定做的才算有气派……入世愈深,离母亲亲制的衣服愈远,愈堕入虚荣嗜欲的俗套里,生命的灵慧与美趣愈浅薄,“天机”也就愈浅了。
③我又想起酒喝多了的阮籍,他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的身边,酒店老板看惯了他如此,也从不责怪。那是阮籍保有了生命中的“淳厚”的部分,没什么可避嫌疑的,所谓“一性定静,天机明妙”。这良善单纯的本性就是“天机”,用世俗、礼法、风化的眼光去看,就觉得他违背了礼俗。
④我觉得,做人能多存一些纯正的“天机”,少一些世故的“人为”,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孟子》里一再讨论过这个问题: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爱牛不爱羊”,以小易大,是为了发财;有一个孩子将掉入井里,旁边的人只知怵惕地去救助,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想博得赞誉,想讨好孩子的爸妈。其实一开始触动的天性爱心,便是纯纯的“天机”,而后起的、纷纷的理性评论,乃是没什么价值的“人为”。人在单纯的“义”里都只有善良的天性,到了复杂的“第二义”里才滋生出无聊的价值判断或人生的规范。
⑤再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快乐必须以天赋本能的和谐为基础,应少去听哲学家的话。哲学家大多是在欺瞒自己,反把许多自然的东西弄成不。他主张“必须脱离这种哲学的酷热和恶浊的空气,进而重获一些孩子的新鲜自然的真见识”。林先生正好批评了公式化、矫饰化、简单化的“人为”,而主张寻回人类清纯而元气充沛的“天机”。
⑥古人也有同样的主张:辩士说了一千句话,句句令人竖起了耳朵,但如何比得上婴儿的一笑让大众听了就醉心!辩士的才能难道不如婴儿?不见得。因为辩士是“意造”的人为,而婴儿乃是“天动”的天机;真正教心灵愉悦的乃是天机,而不是人为。
【1】下面来自文中的人物事例,其中不能体现“天机”的一项是( )
A. 小儿子乐朋看到我要扔掉旧地毯,竟难过地大哭起来。
B. 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
C. 酒店老板看惯了阮籍诸如酒喝多了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身边的一些行为,从不责怪。
D. 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
【2】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阮籍的行为无需责怪,作者这样认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阮籍一贯如此,没必要责怪他。
B. 阮籍有着良善单纯的本性,文中他的行为不用责怪。
C. 阮籍这一行为展示了他对世俗、礼法、风化的藐视,不应责怪。
D. 阮籍做事不避嫌疑,这一点值得肯定。
【3】下列对作者赞赏“天机”的原因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天机”含着虚灵,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能拥有朴实真确的世界。
B. 拥有“天机”的人,他们有着清晰的、用来警醒世人的价值判断或人生规范。
C. 拥有“天机”的人是才能卓著的,他们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D. “天机”是清纯而元气充沛的,能够真正教心灵愉悦。
11、(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大众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
①时下,有些孩子只想看电视,不想看书本;有些只想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有些忙着追星,无暇学习,以致出现了“学生网民”“纯消费族”等等。这些现象凸现了一个问题:在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大众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系。
②所谓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其中网络文化、电视文化、广告文化是核心内容。大众文化就内容来说,是良莠不齐的。有时色情、暴力、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间,但有些内容也是健康向上的。1984年央视春晚,香港流行歌手张明敏演唱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很快风靡大陆,对爱国主义教育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批判大众文化,但不要盲目拒绝大众文化,更不能在与大众文化隔离的情况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
③在处理大众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系中,首先必须正确引导。有些家长强制命令子女不上网、不崇拜明星,有些学校下一道“禁带手机”令,这样简单粗暴地对待大众文化,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产生极端行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要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引领青少年分清大众文化中哪些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是不良有害的,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例如在青少年崇拜偶像时,要引导青少年学习刘翔、姚明等那些为国争光的明星。
④其次,必须贯彻适度原则。( )大众文化有很强的娱乐性,如网络游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沉湎其中,会对青少年的思想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可以允许青少年接触,( )不能放任自流。家长和学校应该主动承担监控的责任,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⑤再次,必须提高青少年的自制力。青少年要学会自我约束,提升思考能力和思想素养,在内心塑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世界,就能自觉抵御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倾向,健康成长。
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并理性处理大众文化。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自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选自《文汇报》,本文有删改。)
【1】请为第④段括号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A. 因为 所以 但是 因此
B. 不仅 而且 因此 但是
C. 虽然 但是 但是 因此
D. 虽然 但是 因此 但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是
A. 大众文化就是网络文化、电视文化、广告文化。 B. 大众文化都是鄙陋粗俗的。
C. 可以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 D. 我们都应该远离大众文化。
【4】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5】以下事例放在第几段恰当?请阐述理由。
某校一名初中生在一个周末通宵玩手机游戏,到凌晨5点突然晕倒,幸好救治及时无生命危险,但是记忆力从此严重下降。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要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