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2025届初二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情况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抗击疫情。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对于感染源是不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等问题,目前还在调查中。

D.原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如现有防控措施得到较好执行,疫情应该可以控制。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wò) (hàn) (tiáo)   消声匿迹

B.(liè)   (tiǎo)   (qiāng) 草长莺飞

C.(rán) (qiāo)   (huì) 坦胸露乳

D.(mò) (jiā) (pàn) 参差不齐

3、对下列病句的分析及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移/泊  衣/霓羽衣  级而上/金不昧

B.幕/恐  石/熠熠烁  招摇骗/一楼房

C./过  灯/拨离间 勇挑重/惊受怕

D./浪  烤/一而上 目神迷/箭在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勃写的,诗中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庄子》)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混账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这就看看!把口袋翻过,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

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的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放在桌子上。

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黑衬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

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

“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呆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去,坐在门口最下一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眼泪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①保尔被学校开除的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分析保尔和神甫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古代风筝用处多

王吴军

①史书记载,风筝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著名工匠鲁班看到了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于是深受启迪,他就“削竹为鹊,上天三日不下”。这是风筝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也曾斫木制鹞,能在空中飞翔。汉朝初年,韩信用竹篾扎出架子,糊上纸,做成了更接近于后来的风筝的飞行物,用线牵引着,使其乘风飞空,这种飞行物就有了“纸鸢”的名字。到了五代时期,李邺在纸鸢的头上装了竹笛、安置了丝鞭,风吹着竹笛,鸣声响起,宛如古筝,于是就有了“风筝”之名。唐朝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写的就是风筝在天上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的情景。

②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更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

③在唐朝以前,风筝就曾应用在军事上。《鸿书》中记载,鲁班首先把风筝用于战争侦察中。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决战时,刘邦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风筝,根据风筝的引线的长短来估计秦朝皇宫的距离,确定方位,开凿出地道,赶在项羽之前攻进了秦朝皇宫。

④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它其实是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炸药,用四个起火装置作为动力,当这种风筝飞到敌方的上空时,盘香就会点燃导火线,引起火药爆炸,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曾在军舰上把风筝放到海面上空,以标示隐藏在海底的德国潜水艇的确切位置,为空中轰炸机指出袭击的目标。

⑤风筝是古代战争中的通讯工具。唐朝末年,叛将田悦兵到临安城下。宋将张全率军顽强抵抗,但是旷日持久,张全怕孤城难守。为了搬取救兵,张全把求援书信捆在风筝上送出城外,引来了救兵,临安城得以解围。

⑥风筝是古代的科研工具,古人把风筝用于气象研究和监测。明朝的王逵在《蠡海集》一书中记载,当时曾经用风筝做测风实验。

⑦古人还把风筝作为生产的工具。《资治通鉴》中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利用风筝“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弥补了“舆马之不能,舟楫之不逮”的不足。

⑧当然,风筝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放着玩的。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说:“春日,把风筝放得很高,然后剪断引线,使其自行随风飘摇,晦气和痛苦也随之而去。”“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清朝的富察氏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昂首远视,这的确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益于视力。

(选自《北京日报》2018年3月2日)

1古代风筝的用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给②至⑤段分层,只划一处,并说明理由。

②  ③  ④  ⑤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最好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