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①更深入地开展土地改革 ②引导农民追求共同富裕
③更有力地支持抗美援朝 ④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始于
A.1984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A. 日本全面侵华 B. 国共分裂对峙
C. 美日争夺激烈 D. 抗日高潮出现
5、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鸦片战争使农民负担加重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洪秀全对现实的不满
6、下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乔冠华
D.孔繁森
7、哪支军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志愿军
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处死查理一世国王
C.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9、某人制作了一个形象的漫画,美其名曰“移花接木”(如下图),解释是:“花”指“铁花”,即西方制器之花;“木”指封建制度之朽木。下列表述贴近这个漫画主题的是
A.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作用
C.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0、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甲午战争以后 C.洋务运动时期 D.抗战胜利以后
11、《中国近代史新编》:“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材料中“又割台湾”所指事件为
A.《南京条约》 的签订
B.《马关条约》 的签订
C.《北京条约》 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亚罗号事件”
C.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
13、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中有这样一幅画作:一名战士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被敌人的炮火燃起的烈火吞噬而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4、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一届政协会义的召开 B. 开国大典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
15、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6、如下图反映了我国什么历史史实( )
A.农业社会主义大变革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现代就业制度的变革
17、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件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1926-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8、“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决战”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
20、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当年,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21、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的道路;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中上第一部具有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北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______的重要成果。
23、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是对农业、____以及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4、公车上书:1895年春,《_______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________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________,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5、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
26、改革开放后人民解放军实施的战略是—— 。
27、填表题
学派 | 代表人物 | 称谓 | 主要主张 |
儒家 | 孔子 | 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主张以“德”教化人,以“礼”治理国家” |
道家 | ________ | 道家学派创始人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
墨家 | 墨子 | 墨家学派创始人 | 墨子反对________________,主张爱一切的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
法家 | 韩非子 | 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 主张________________,但他同时强调法不能总是在变。 |
兵家 | 孙子 | 兵家学派创始人 | 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提出“________________”等军事名言。 |
28、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下,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
29、1895年春,____、____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称之为“____”。
3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
31、为挽救民族危机,仁人志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说说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
图一 | 图二李鸿章 |
32、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33、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性质。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4、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军进入拉萨时,不少人见到拉萨街头人与狗抢食吃的场景,也有人见到逃跑的农奴被抓住后,激动地说:“解放军是神兵,是天菩萨派来拯救我们的。”
——搜狐新闻网
(1)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如今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材料二: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会谈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材料三:见下图
(3)根据材料二、三回答,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首先在哪里得到了实现?回顾中国近代史,你认为这一构想能得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材料五:社论认为,此次“习连会”承前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 的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4)材料四、五表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5)请举出两例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史实。
(6)历史启迪:结合材料,谈一谈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