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解释诗句中的下列词语。
深千尺:
踏歌:
2、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成语。
(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样东西是_________的。
(2)这件事再难办,你也要_________地办好它。
(3)要是今年遇上_________的好天气,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3、写出加点字的音节。
盘盂( ) 思援弓缴( )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 参与( )
孰( )为( )汝( )多知( )乎
4、形近字组词。
饺(________) 燃(________) 轿(________)
绞(________) 然(________) 桥(________)
缸(________) 脏(________) 侯(________)
确(________) 赃(________) 候(________)
5、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给“林”字加偏旁组成合适的生字,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有雨降甘(______),林中把烟(______),点火来(______)香,汗水(______)湿衣。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自愧不如 ②心甘情愿 ③情有独钟
④坚持不懈 ⑤过关斩将 ⑥出人意料
2018年4月4日晚上,朋友圈突然被“雷海为登顶”这条消息刷屏,这位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一路(______),竟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真是(______)。他虽身为普通的外卖小哥,但对古诗词却是(______)。13年来,他(______)地读背古诗词,阅读各类诗词格律方面的书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赛场上大显身手,让身为文学硕士的对手(______)。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9、阅读下面说明文《动物冬眠会不会饿》
动物冬眠会不会饿
冬季寒冷,有些动物选择进入冬眠,这并不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而是应对寒冷冬季食物匮乏的一种适应性生存策略。冬眠的动物种类很广,包括哺乳类、爬行类、鱼类、鸟类、两栖类、无脊椎动物等。动物冬眠的时长不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时长为4至7个月,它们从秋末进入冬眠,到来年早春醒来,而这期间它们大多数都不会外出觅食。那么冬眠期间的动物会不会饿,甚至饿死呢?
其实,动物冬眠时,就算一个冬天都不吃,也不会饿,更不用说饿死了,这是因为在入眠前它们便做了充足准备。有些动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能量,它们在入眠前提高觅食效率,大量地摄入营养物质,把自己养得胖胖的。据研究,进入冬眠期约1个月前,黑熊每天会花20个小时进行觅食活动,大量摄入能量,让它们的体重加速增长。而棕熊预备过冬的时间更早,从夏天开始便积累脂肪,占据体重40%的脂肪让它们足以度过一整个冬季。还有些动物通过储存粮食的形式来过冬,例如仓鼠会在洞穴里藏好粮食,它们中途会醒来补充能量。而等到冬眠结束后,这些冬眠的动物又会疯狂进食,以便恢复体力。
除了准备工作充分,冬眠期间动物会待在窝里保持不动,或者少动,同时降低体温,调节呼吸,将心率和代谢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以减少能量消耗,保证储存的营养物质满足冬眠期间的需求。例如黄鼠冬眠时长120至180天,冬眠时体温下降至4℃左右,心跳缓慢。而在其中130天的入眠时间里,黄鼠总共放出的热量才29焦耳,而冬眠过后的13天中却放出2420焦耳的热量。蝙蝠冬眠时,体温下降到3℃,呼吸是5分钟一次;刺猬冬眠时,体温接近0℃,身体机能降至更低,甚至把冬眠的刺猬放入水里半小时也不会被淹死。
这种有规律的非活动状态,能让动物在食物匮乏的冬季里安稳度过。它们通过睡眠行为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1】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时间是( )
A.120至180天 B.4至7个月 C.130天 D.约1个月
【2】第3自然段中“甚至把冬眠的刺猬放入水里半小时也不会被淹死”这句话主要为了说明( )
A.刺猬很会游泳 B.刺猬的生命力很强
C.刺猬冬眠时以水当食物 D.刺猬冬眠时身体机能降至最低
【3】介绍黄鼠冬眠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举例子、列数字、作解释 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C.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D.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
【4】动物进入冬眠,是从哪些方面来减少能量的消耗,保证储存的营养物质满足冬眠期间的需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鼠冬眠时长120至180天,冬眠时体温下降至4℃左右,心跳缓慢。”句中的“左右”一词可不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动物冬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按照原文在横线上补充语句。
【2】联系选段想一想,选段中用“匆匆”形容的是___________。
【3】请你用“﹏﹏﹏”画出选段中最能体现“匆匆”的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根据提示,仿写选段中的句子。
聊天的时候,日子________;看电视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玩耍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
【5】抓住加点字分析句子的意思,然后选择一个字概括。
(1)“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日子“溜”得(______)
A.易 B.难 C.慢
(2)“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闪”得(______)
A.急 B.快 C.好
【6】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橡树和芦苇
橡树对芦苇说:大自然待你太薄,你不能承担小鸟的体重,微风的轻拂也使你低头;而我,屹立在高加索之巅,藐视日晒和狂风,你的旋风于我犹若微风。如果让我为你遮挡,我可使你免遭灾害。
芦苇则回答:你的怜悯友善,实在不必。我畏惧风暴,弯腰即可躲避;你天生强硬,无须躬曲背脊,但且让我们静候结果吧。
一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橡树挺直身躯,芦苇随风倾倒……橡树被连根拔起,被吹弯的芦苇却重新立起。
芦苇
冬日,难得阳光普照,给大地镀上一层金色,而凛冽的寒风仍呼呼地刮着。
踏着金辉,迎着寒风,我再次来到有1400多年历史的隋唐城遗址。这里已成为一座园林,花木繁多,湖池片片。时值隆冬,花木已脱去盛装,残存的枯叶也变成了单色调。池中的残荷,更是折枝卷叶,静静地蜷缩在水中,投下道道剪影。而那片茂密的芦苇草,却在水畔摇曳着,远远望去,犹如士兵列队,旌旗招展,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煞是好看。
风,刮得越发猛烈。我看见水边、沟壑,一丛丛在风中摇曳的苇草,或折或斜,或立或伏,却都以不屈的姿态挺立着:折断了的,留下了仍伸向天空的躯干;被朔风吹斜了的,仍将躯干伸向远方,似在伫望;就连那些倒下的苇草,也匍匐成悲壮的姿态,向着风行进的方向。
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震撼的景象。
我知道,在这萧瑟的冬天,所有的葱茏与葳蕤已经不再,留给这些苇草的只有对春的企盼和与寒风的抗争。
我知道,一根芦苇,是脆弱的,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所以它们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丛丛、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这时候,你一点也不觉得它们渺小,它们呈现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1】找出文中能体现“芦苇”性格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篇文章中的芦苇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橡树”和“残荷”在文中各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对橡树对芦苇各说几句话,你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芦苇身上,你想到了哪些人或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①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前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④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段括号内应填的人名是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3】本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本段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你对选段中第④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1】文中画线句子中“心平气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启示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在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提供了精神支持,这并非逃避现实,恰恰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
B.鲁滨逊在那样的环境中,能理智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明智的表现。
C.鲁滨逊记下自己经历的事情,是想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告诫世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4、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②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③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品味画线句子①②,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断线句子③,说—说母亲为什么“惊惶”。
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时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你几乎每天都在感受着各种各样的快乐。带给你快乐的可能是家庭、学校,也可能是老师、同学,还可能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者书籍等等。请以“ 给我带来了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写出真情实感。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