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盟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广告词消毒,恢复原貌。

例: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心——脍炙人口

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________

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________

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________

锁具广告:无锁不有——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   役____

_______   璧______________  没____

3、积少成多。

1.燕子__了,有___的时候;杨柳__了,有___的时候;桃花__了,有___的时候。 

2.过去的日子如___,被__了,如___,被__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4、按要求写出相关人物

①《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

②《红楼梦》中的葬花的人物是________。

③鲁迅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

④诸葛亮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人称________先生,辅佐当时蜀国的________,与魏国的________、吴国的________争夺天下。

5、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zǐ biān pào   jiān duàn rán f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tián nì fěn suì   wài tào   rǎn g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送别的时间: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文赏析。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磨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磨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路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么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节选自《詹天佑》)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2   画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文中词语的近义词;在这个词的下面画“√”。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作用,第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

5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孤岛32年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86年7月的一天,王继才受老政委的委托上岛了。上岛后,他发现岛上的情况比预想的差得多:杂草丛生,海风呼啸,空荡荡的旧营房,一条黑咕隆咚的坑道,没有淡水,没有电……王继才蜷在角落里,一夜没有合眼。

上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前去看望。船刚停,她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迎面而来的那个人是她的丈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面对面站在那儿,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王仕花哭着说:“这岛咱不守了!”王继才没作声,望着大海:“仕花,你回去吧。我得留下,开山岛是海防前哨,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回到家的王仕花思来想去,她毅然辞去了工作,也上了岛。上岛后,王仕花才真正体验到守岛的艰难。升旗、巡岛、观天象……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夏天湿热,只好睡到房顶上;冬天阴冷,不得不搬进海风吹不透的山洞里。时间长了,他们都患上了关节炎和湿疹,疼痒难忍。台风来时开山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一次,连续刮了17天大风,柴火都用光了,他们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后,捞起来干嚼,一连嚼了5天的生米。

守岛不仅艰苦,还很危险。一次,海边巡逻,一个大浪打过来,把王继才卷到海里,又一个浪头过来,王仕花看见浑身湿透的王继才,正从岩石往上爬。从那以后,他们出去巡逻,就用一根背包绳拴在两人腰间。

一天的坚守不难,一年的坚守弥足珍贵,他们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初心的伟大。

1用“_________”画出文章中的过渡句。

2“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什么样的王继才竟会让妻子认不出。结合短文,请写一写王继才当时的模样。(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短文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两次写到环境的艰苦,这样写(   )。

A.重复啰嗦 B.突出守岛的艰难 C.是为了强调环境艰苦

432年的坚守,你认为王继才和王世花坚守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50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那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

以后的每个周末的晚上,我都被老爸硬拽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到了QQ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我每次都是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级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大,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老爸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那怎么行?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N遍后才会点头的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我在想究竟是我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真的太笨,对这样先进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就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么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每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准是又在教父亲上网了。有一天,我同事无意中笑着说,对待笨的学生,冷落有时候比耳提面命的教导更管用,为什么不试试呢?我欣然采纳。

老爸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个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终于急了,竟然和我开始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躁,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  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笑啊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事情发展的顺序

2第②段中,父亲有些懈怠的原因是什么?(   

A. 父亲年纪大,学电脑费劲。 B. 怨父亲笨,使他兴趣大减。

C. 都是扯着嗓子教他,致使他不爱学。  D. 父亲有意懈怠,好多些机会与交流。

3第⑤段中这项政策指的是(   

A. 手把手教父亲学电脑。

B. 父亲学会了使用视频。

C. 冷落父亲一段时间,不再教他学电脑。

D. 父亲懂得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

4下面哪句话为第⑤段的画线句作铺垫?(   

A. 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

B.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就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

C. 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级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大。

D. 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笑啊笑,都不知道……最温暖的地方。

5题目是你是我最笨的学生,为什么却说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写父亲之间的事,但作者又安排了母亲这一人物,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多出的0.5欧元(节选)

柏林的轻轨站和地铁站,都设有一个刷了红色油漆的小型自动照相馆,你只(须  需)在投币处放进5欧元,坐进去摆好姿势,待准备妥当后按一下开始按钮,马上就有四张照片出来。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走到柏林地铁站口突然心血来(朝  潮),想照张照片看看自动照相的效果。于是,我兴冲冲地放了5欧元进去,摆好姿势,等了好久却发现没有反应,后来才发觉机器出了故障,可钱已经被它吞进去了。

就在我自认倒霉,准备离开的时候,瞥见机器上有一个电话号码和通信地址,仔细看了看,意思是:若遇到机器故(障嶂),请写信或打电话通知本公司,并附上详细故障发生机器代码、时间、地点,我们会如数将钱退回。要不试试?于是我将事情详细说明了一番,投进了邮筒。

因为钱不多,我渐渐将这事给忘了。那天,我打开电子银行,无意中看到一个5.5欧元的进账,想了半天,我忽然记起应该是照片的退款。可问题是:我放进去的明明是5欧元啊,为什么会多给0.5欧元呢?

后来,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我:“你那多的0.5欧元,是你的邮费,你不是花了邮票钱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把邮费也退给了我。他们认为,完成拍照是他们的义务,理应全部(赔  陪)偿我的经济损失。

(选自《少年文摘》2012年第12期)

1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须  需)________

心血来(朝  潮)________

故(障  嶂)________

(赔  陪)偿________

2下列句子属于反问句的是(   

A. 放进去的明明是5欧元啊,为什么会多给0.5欧元呢?

B. 你那多的0.5欧元,是你的邮费,你不是花了邮票钱吗?

3读了这篇文章后,多出的0.5欧元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朋友的话后,你觉得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贺龙和小战士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一天,红二方面军和一股土匪相遇了。在追击敌人的战斗中,一个小战士大腿受了伤。贺龙同志发现了,立刻(关切  关怀)地蹲下身子,从自己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替小战士包扎好,又对警卫员说:“快把马牵过来。”警卫员望着身体消瘦的贺龙同志,有些犹豫。贺龙同志见他站着不动,叫了一遍:“怎么搞的?磨磨蹭蹭!快牵过来嘛。”

这时,身旁的警卫人员(恳求 哀求)说:“总指挥,您的身体也不好,马,您自己骑,这小鬼我们背他走吧!”

“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

“您工作担子重,又是首长。”

“难道这马只许首长骑,不许战士骑?嗯?你们问问它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矩?”贺龙同志指着那匹马诙谐地说。

警卫员和贺龙同志的(争论 讨论),负伤的小战士听得清清楚楚,他使劲撑起身子说:“总指挥,这马您骑吧,我……”

“什么你的我的,我们都是革命同志。要你骑,你就骑嘛!来, 快骑上去。”说完,就叫警卫员把小战士扶上了马背。

负伤的小战士骑上马,走了一阵,看见贺龙同志高一脚,低一脚,踩着布满烂泥污水的草甸子,吃力地走着,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偷偷溜下马,捡来一根棍子,一拐一拐地走起来。

“小鬼,你怎么下来了?快给我骑上去!”贺龙同志回头发现了,连忙喊起来。

“总指挥,我 ”小战士话没说完,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

“哦,对了,你是怕骑坏牲口吧?好,我来背你走吧!”贺龙同志说着,走过去,将身子一蹲。那小战士一看,慌了,孩子气地说:“那——我骑,我骑!”

“好,骑上去,这就对了。”贺龙同志又亲自把他扶上马背, 然后昂首挺胸,和身旁的战士们手挽手,迈着坚定的脚步向前走去。

贺龙同志消瘦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

1选出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怀   恳求   争论

B.关切   哀求   争论

C.关切   恳求   争论

D.关怀   哀求   讨论

2选择下列句子的句式,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1)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 ______

(2)难道这匹马就不许战士骑吗? ______

(3)他是谁?他是我们的革命同志呀!   (______

3文中人物对话有多种形式,下列哪种形式文中没有出现? (   )

A.人在前面话在后 B.话在前人在后

C.人在中间话在两边 D.只有话不出现人

4“'总指挥,我……,小战士话没说完,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这是因为( )

A.他怕骑坏牲口,心里很难过。

B.他看到贺龙同志生气了,心里非常难过。

C.他被贺龙同志的言行所感动。

D.他负了伤,疼得掉眼泪。

5“小鬼,你怎么下来了?快给我骑上去!”这句话中,贺龙同志称呼小战士为“小鬼”,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贺龙同志对小战士一种赞许和鼓励,是长辈对晚辈亲切式的称呼。

B.这么喊小战士,是因为贺龙同志看到小战士个头太小,又受伤了,心疼他。

C.贺龙同志看到小战士下马了有些生气,情急之下不自觉喊出来的。

D.贺龙同志这么喊小战士,意在告诉周边同志小战士年纪小,要多照顾他。

6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说明贺龙同志对小战士不听从自己安排,擅自下马感到生气了,在说气话。

B.贺龙同志知道小战士心疼自己,想把马让给自己骑,故意这么说和做,好让小战士心甘情愿骑马。

C.贺龙同志理解小战士怕累坏牲口的心意,便想自己背小战士。

D.贺龙同志想通过亲自背小战士来告诉身边的战士,他的腿并没有受伤。

7有人说,文中“贺龙同志消瘦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前后矛盾,是个病句,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 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训练。

心愿,就像一粒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请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要求语言通顺、意思清楚,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