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出每组词语中一个下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A.浑(zuò)

B.敏(ruì)

C.挖(jué)

D.明(mèi)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冷子 搅

B.

C.眼泪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的目光温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B.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C.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

D.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表达出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一会儿就不见了。______

(2)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______

(3)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______

(4)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______

(5)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______

5、课内外阅读积累与收获。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___的刷子李,有_______的方志敏,有___________的石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被金人统治,心中无限感慨。其中先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文言文《_________》,是一则寓言故事。

6、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句子。

例:(绿色的)的大伞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歌谣   )的荒山 

例:滋润(树苗)

染绿(   奏响(  

结束(   拥抱(

 

7、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更多的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面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1)吃______(受人欢迎,受重视)  (2)吃______(产生嫉妒情绪)

(3)吃______(挂心,介意)  (4)吃_____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5)吃______(贪吃,嘴馋)  (6)吃______(船身入水的深度)

8、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竟然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 )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曹小三给他点烟时,( )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凝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小熊,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子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是无法体味的。

【1】密西西比河西岸主要描写了什么风光?(  )

A.蓝天、一群野牛

B.广阔无垠的草原、河心小岛

C.一头年迈的野牛、两弯新月

D.广阔无垠的草原、安静的野牛

【2】第三自然段侧重对密西西比河哪种状态的描写?(  )

A.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静态描写

B.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动态描写

C.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静态描写

D.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动态描写

【3】作者在描写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

A.动物嬉戏、骚动和聒噪

B.花草树木众多、缠绕交错

C.生物混杂交错、骚动和聒噪

D.植物繁茂,动物众多、骚动和聒噪

【4】“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风光的嫌弃。

B.这句话把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和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进行对比。

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风光的喜欢和赞叹。

D.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下文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的描写。

【5】“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密西西比河的什么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试联系文本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下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舔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往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以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是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况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作为川中名将,他为了_______,要求沃克医生在给他进行眼部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

【3】“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说明此时他_______

【4】沃克医生称这个年轻人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年轻人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B.年轻人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年轻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年轻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12、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填空:这里两个自然段都围绕_________在写,我们看出,在威尼斯,人动______就动,人歇__________就停。第一自然段写了商人、青年妇女和____________等人,这样写表现了 ______________

【2】选择。

朗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时要读得(轻缓     沉重     清脆)才能表现出夜晚的宁静。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牌......

一个女子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脑,他也苦脑,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和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里,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了啦!他一下子被电住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文中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挡爸爸。一句没有标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

B.载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

C.元元开始写作业了,他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把文章的句子抄在下面。

   

 

14、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①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②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  )的写法。

A.打比方

B.对比

C.先抑后扬

【2】两个句子表达的情感类似。母亲说家乡的桂花香,其实表达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之情。“我”说那夜的豆子好吃,其实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请你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选一个事物或场景,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重点段落品析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 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我的发现起源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滑翔后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能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 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作者的介绍,你知道怎样走搭石了吗?简单地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间。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东坡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对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可视为巧对。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考官的上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东坡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副对联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每逢国庆节,伟的父亲总是穿上褪了色的旧军装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然后默立,肃穆庄严。

一天,伟的父亲又要爬上木梯,亲手挂红旗。父亲有些气喘, 动作迟钝,臂膀抬不高手发抖。突然,伟看见父亲像根没立稳的木桩从梯子上横落下来。

伟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打氧输液仍昏迷不醒,伟整日守在病床边。

清晨,伟打开父亲床头的窗户时听见一曲国歌奏响,原来是医院举行升旗仪式。清爽的空气携着激昂的乐曲从窗口涌进,狭窄的病房里就有庄严的回响震颤胸口,这时,伟看见一直昏迷的父亲正渐渐苏醒,先是双腿立正似的合拢,接着手慢慢向头部挪,样子像在敬礼, 最后双眼缓缓睁开。

国歌浑厚雄壮,国旗冉冉升起。

伟发现父亲的眼里有了硝烟,耳里有了冲锋号角,那是一场难忘的反击战:在暴风骤雨般的枪声中,伟的父亲终于高高挂起血染的五星红旗,庄严敬礼。

国歌戛然而止,伟的父亲望着窗外的国旗,面带笑容永远闭合了双眼。

此后,每年国庆节,伟像父亲一样把庭院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每逢国庆假,伟的父亲是怎样升国旗的?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从父亲的升旗仪式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

【4】父亲去世后,伟为什么要每年在家门前升国旗?

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爬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向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伙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1读完文段,我认为鲁提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你认为下面两个句子写得怎么样?谈谈你的独特见解。

(1)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鲁达语言的描写非常符合人物性格,找出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精彩的故事?请你用小标题列举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改写成反问句)

 

2.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成陈述句)

 

3.小鱼在游。(改写成拟人句)

 

4.长江大桥横卧在长江上。(改写成比喻句)

 

 

 

 

21、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会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

(2)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_______

(4)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_______

(5)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与交流

想一想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是谁,以“我忘不了他(她)”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写他(她)的特点,尽量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求:(1)围绕中心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2)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