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横线。

(dìng zhàn)   刷(jāng jiāng)   风(sāo shāo)

(qiā xiàn) 阔(lǎo láo)   有(zhà zà)

(zhèn zhèng) 跑(liǎn niǎn)

 

2、下列不属于借物抒情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zhòu)    (gòng)品         (xiǎo)

B.(zì)子          (zhèng)    田(yún)

C.玉(xìng )   水满(pēi)    (di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充成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   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胜数

矜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映______)(______

(1)飞舞的蝴蝶与五彩缤纷的鲜花________

(2)有的兵马俑额首低眉,________,好像在考虑如何配合战胜敌人。

(3)这道数学题他怎么也解不出来,急得________

(4)________,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父母的负责。

5、反义词

感谢_____ 团结_____ 薄弱_____

渺小_____ 机敏_____ 安慰_____

惩罚_____ 澄澈_____  轻盈_____

进化_____ 简单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_ 一本正经_________

直直落落_________   养尊处优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kuí  wú chàn  dòng   gē bì   chén j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hé pàn   xiǎng shòu   luǒ lù   ōu  zhōu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巧填同音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āo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多音字组词。

供gōng( ) gòng(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锹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了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选文写的场面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这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_______,让大家开心。

【3】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第三自然段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4】在这些笑声中能猜出人物的性格,请你任选两个人物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人为什么“先是一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理解。(11分)

网络能造就人材,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  识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建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  损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 沉醉)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城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  羡慕)着美好的未来,而末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 把握)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1.找出短文中的错字并改正(   )( (   )( )2分)  

2.划去不恰当的词语。(5分)  

3.仿照文中画“——”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4分)

 

     

 

11、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 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

强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粱而去了。

魏王发觉齐军已经逼近都城,顿时惊慌失措,立刻派人火速传令, 要庞涓快来保驾。庞涓得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撒离邯郸,带领自己的部下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

再说魏军这次攻赵,连续行军打仗,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一听说自己的国都被齐军包围,后院起火,一个个都乱了方寸,连武器、粮草都顾不得多带,就一个劲儿地往回赶,人心惶惶,士气大大低落。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孙膑就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魏军急急忙忙赶到桂陵时,早已是精疲力竭。

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 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1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

这间接写出了_________的强大,我们可以将齐国与赵国的厉害关系概括为_____(四字成语)

2孙膑与田忌的一番交谈,突出孙膑计谋_____,假设依田忌所言,结果可能是:_________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与其硬拼,胜负难料,_____失守。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怎样的人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庞涓在“围魏救赵”中溃败后,向你请教他自己的失败的原因,你会怎么回答,试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2020年伊始,跟随着新年的脚步悄然而至的还有新型冠状病毒,短短几个月时间,新冠病毒席卷全世界。截至北京时间6月6日16时,新冠肺炎影响21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6746529例,累计死亡395957例。其中中国累计确诊84629例,死亡4645例。

材料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秩序,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出力尽责,齐心协力守卫家园,有很多人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生命。当湖北面临困难时,全国各地3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驰援疫区;全国向武汉输送58000多吨各类物资,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支援政府抗击病毒。

【1】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想对参加抗击新冠病毒的人说些什么?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表格,完成练习。

【1】这座图书馆共有______层楼,每天开放时间最长的处室是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除报刊阅览室和自学室以外,其他处室中午均不开放。(____

(2)电子阅览室对成年人开放的时间比较短,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比较长。(____

【3】兰兰决定去这座图书馆办个借书证。请你告诉她什么时间去比较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子使楚》(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搭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是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把这句话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的的意思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几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A. 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 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 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15、课内阅读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   )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   )了幢幢厂房。

儿童乐园(   )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   )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的今昔变化。

2选文第一小节与后面的关系是________结构。

3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4“——”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其中喻体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每逢国庆节,伟的父亲总是穿上褪了色的旧军装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然后默立,肃穆庄严。

一天,伟的父亲又要爬上木梯,亲手挂红旗。父亲有些气喘, 动作迟钝,臂膀抬不高手发抖。突然,伟看见父亲像根没立稳的木桩从梯子上横落下来。

伟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打氧输液仍昏迷不醒,伟整日守在病床边。

清晨,伟打开父亲床头的窗户时听见一曲国歌奏响,原来是医院举行升旗仪式。清爽的空气携着激昂的乐曲从窗口涌进,狭窄的病房里就有庄严的回响震颤胸口,这时,伟看见一直昏迷的父亲正渐渐苏醒,先是双腿立正似的合拢,接着手慢慢向头部挪,样子像在敬礼, 最后双眼缓缓睁开。

国歌浑厚雄壮,国旗冉冉升起。

伟发现父亲的眼里有了硝烟,耳里有了冲锋号角,那是一场难忘的反击战:在暴风骤雨般的枪声中,伟的父亲终于高高挂起血染的五星红旗,庄严敬礼。

国歌戛然而止,伟的父亲望着窗外的国旗,面带笑容永远闭合了双眼。

此后,每年国庆节,伟像父亲一样把庭院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每逢国庆假,伟的父亲是怎样升国旗的?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从父亲的升旗仪式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

【4】父亲去世后,伟为什么要每年在家门前升国旗?

_______________

17、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用“______”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标出描写草原静寂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草原热闹的句子。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  雨

  夏目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笔直的大道,无遮无盖地(bào  pù)晒在阳光之下。路边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串汗珠摔下地,“吱”的一声,冒了一道白气,就没影了。

  空气闷得人发慌……

  “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丝云絮。一转眼,狂风尖厉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七颠八倒。“沙沙沙”,一些小沙子平地飞起,撞到窗子的玻璃上,发着声响。不知谁的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sì  shì)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天色骤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了一片,像块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并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tiāo  tiǎo)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sì  shì)乎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哒哒哒哒”,豆大的雨点急速地落下来了。它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接着,一丝清凉的湿润的空气便沁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眼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仅仅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

  这一阵雨,把整个天地洗刷一新。你再看路边那几株柳树……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填上恰当的量词。

  几(   )柳树   一(   )汗珠   一(   )白气

  一(   )云絮   一(   )墨布   一(   )大雨

(3)在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考题

①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甲)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儿子紧张的情绪(乙)了下来。

②“再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儿子的嘴角挂出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到了右腿上。

③“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3人。”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得速度也在加快。

④“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⑤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亲,关怀地问:“完了吗?”“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下去。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⑥“再下一站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

⑦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你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露着一股得意。

⑧“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儿子一下子蒙了。

⑨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得少,哪个站台付出得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1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

甲处:___  ①炫耀  ②夸奖  ③标榜

乙处:___  ①松弛  ②松懈  ③懈怠

2第②自然段中,在刻画儿子时采用了哪些描写,在对的后面打“√”。

A.语言(  ) B.动作(  ) C.心理(  )  D.神态(  )

3第⑦自然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

A.他觉得父亲的题太简单了 B.他已经心算出了车上下来的人数

4父亲出考题的目的是告诉儿子(  )。

A.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

B.车上一共剩下多少个人

C.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D.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5本文是按( )的顺序叙述的。

A.时间顺序 B.事情发展 C.————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下列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注意要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决不会忘记。

(2)灾区人民遭受了灾难,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你办事认真,这件事你去办,我们肯定放心。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   真有意思

要求:选择你记忆深刻的一次活动,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习作,要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这次活动有意思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