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亮亮学习不努力,总觉得自己还小,还来得及。可见他不懂得“( )”的道理。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C.不怨天,不尤人。 D.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2、在纽约,第一个看到柴斯特的是( )。
A.亨利
B.玛利欧
C.塔克
D.保罗
3、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小闹钟周围镶着一圈金光闪闪的边。银色的钟面上罩着一块凸透的玻璃。那圆圆的钟面玻璃映着钟盘,就像十五的月亮。十二颗明星般的计时刻度镶嵌在银色的钟面上,闪闪发光。
A.小闹钟报时精准。 B.小闹钟外观普通。
C.小闹钟构造精密。 D.小闹钟外观精致。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脂肪 职责 旗帜 B.俯身 嘱咐 附近
C.栖息 凄惨 绮丽 D.潇洒 叫嚣 消息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抛开(pāo)
B.洞穴(xué)
C.骤雨(zòu)
D.倾斜(qīng)
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 渴望 希望 期望 愿望
(1)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 )靠你们。
(2)我们不应该辜负老师和父母的( )。
(3)我的( )是“和平之花”永远开放。
(4)在等待与( )中,春天终于来了。
无论……都…… 只要……就……
即使……也…… 不是……而是……
(1) 飞机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 ( )什么地方,( )比不上我的家乡美。
(3) 放学回家后,我( )先出去玩,( )先做作业。
7、《三字经》中的哪句话表达的是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A.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B.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C. 融四岁 能让梨 悌于长 宜先知 D.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8、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焉知非福。
(2)老骥伏枥,________。
(3)螳螂捕蝉,________。
(4)始知锁向金听,________。
(5)百啭千声随意移,________。
9、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
【2】这两节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 描写了白桦的美丽。( )
A.比喻 局部
B.比喻 整体
C.拟人 整体
【3】请续写第二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华表(节选)
华表在天安门前、明十三陵以及卢沟桥处都可以看到,尤其是天安门前的那对高大的华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古朴精美,高大挺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一部分。但华表的起源和用途,至今还众说不一。
一般认为,华表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树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另一种观点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华表上蹲坐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名为“望天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喜好观望,让它望着宫外,跳望远方,告诉人们远游的皇帝何日归来整理朝纲。而远古的人们都将本族崇拜的图腾标志刻在华表上,顶礼膜拜。后来随着图腾崇拜时代的结束,华表柱顶的图腾也就逐渐演化为“望天吼”类的吉祥动物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表在上古名为“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桩,为人们出谋划策、提意见提供方便,后来演化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华表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古朴精美,高大挺拔。
B. 在最开始,华表是用来观测时间的。
C. 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望天吼”是一头怪兽,它整日喜好眺望远方,告诉人们远游的皇帝何日归来整理朝纲。
D. 到最后,华表演化为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
【2】短文主要写了华表的 和 ,有 种说法。
【3】根据上一题所说的华表的用途,请将它们概括出来分别是哪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自我检测。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请在第1自然段中,分别用“﹏﹏﹏”和“ ”将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景物画出来,从文中的省略号中,我读出了孩子们的想象是( )的(填成语)。
【2】为什么说发明“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投中,“无”和“有”,“虚”和“实”加了引导表示( )
A.引用
B.特定称调
C.特殊含义
D.识别或理定
【4】联系生活实际读一读无聊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了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1】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舌蝇(yínɡ yín)
【2】找出短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
【3】尘埃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半边钱》,完成习题。
半边钱
驮驮
大学学费每年要五千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材。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材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材。
爹的寿材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一千五百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材—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竞有“巨款”四千五百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十元,那个二十,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过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提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三百二十六元零三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爹和我拼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满头大汗,险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
爹解释:“给你六百,我留了二百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了车票,他身上仅剩下三十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裁儿钱,只一句话:“粘后用。”
(选自《小小说选刊》)
【1】爹送我时,走路为什么会“一瘸一瘸的”?( )
A.卖了寿材心里难受。
B.在悬崖烧炭摔的。
C.“鞋垫”变薄了导致的。
D.他就是个瘸子,平时也是这样走路。
【2】当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时,“我”为什么会困惑地看着他?( )
A.爹干嘛要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B.爹把钱都给了我,这钱是哪来的?
C.钱是找打工的老乡借的?
D.爹满头大汗地回来,钱是打工赚来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满怀心事,那么父亲为什么会“傻愣愣地坐着”?( )
A.因为母亲说他的魂掉了。
B.因为他想着“去那边也住茅草屋”
C.因为“我”的学费没着落而发愁走神。
D.因为烧炭摔伤身体,感到不适。
【4】短文最后一段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长了文章的篇幅。
B.强调了“那半截儿钱”可以改善“我”的生活。
C.与题目相呼应,交代了半边钱的来历。
D.体现了“全给了我”,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我”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这句话中的“暖和”用上了引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这个比喻写出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在“我”收信后戛然而止,“我”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在故事的结局处补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晓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福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天高地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都是他们的好友”中的“他们”指的是_________,“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情景就像一幅图画,请给这幅图画命名:_____
【4】想象这幅田园风景画,你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
15、仿照例句,写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
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喜欢看《三毛流浪记》《笨狼的故事》《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竞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不是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中,把有语病的句子抄下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夏天的夜晚,景色十分谜人。带我到人民公园散步。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谈着。晚风习习,湖面宁静得像一面大镜子。镜中倒映着岸边的亭子和垂柳,圆月洒下银色的光芒。人民公园多么漂亮、多么美观啊!
19、习作。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让我们走进校园里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数字不少于350字。②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