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米》是曹文轩的作品,小说以优雅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少年的形象。是谁引领了细米的成长历程?( )
A.红藕 B.梅纹 C.小七子 D.杜子渐
2、对本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说明诗人孤身一人远在他乡。
B.“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只有在遇到节日的时候才思念亲人,平时不会。
C.“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他猜想“兄弟们今日会登高望远。”
D.“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说得是王维自己,诗人此刻异常孤独,想念远方亲人。
3、下列关于课题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有剃头的天分,替小沙剪出了最时髦的发式,因此自封为“剃头大师”。
B.“我”完全不会剃头,在小沙的央求下替他剪头发,结果闯了祸。“剃头大师”是“我”的自嘲。
C.以《剃头大师》为题,幽默风趣,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依次填入括号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孔繁森同志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因为他牢记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所以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发现谁有困难,他( )想方设法去帮助。( )自己苦点、累点,( )他心里很踏实。
A.只有 才 虽然 但是
B.只要 就 即使 也
C.只要 就 虽然 但是
D.不论 都 即使 也
5、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每空1分。)
(1)胜日寻芳泗水滨, 。
(2) ,二月春风似剪刀。
(3)等闲识得东风面, 。
(4)嫦娥应悔偷灵药, 。
(5) ,穿尽红丝几万条。
6、同音字组词。
fú吹____ 仿____ huì智_____ 开_____
dǎo舞_____ 领_____ shì解_____ 表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没精打(______) 双龙戏(______) 兵来将(______) 一模一(______)
窃窃私(______) 颜色各(______) 玲珑娇(______) 取耿于(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lòu yǔ wèi yǎng pàng zi zuò zéi
zhān jiāo lì hài bào zhù chǎo jià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小院的西面是花圊,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老人爱在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这段话是按( ) 顺序写的。小院西面是( ) ,北面有个( ) ,院子东面种着( )南面是( ) 。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 )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大( ) 热闹( )
(3)用“--------”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4)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
(5)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漂漂亮亮
(6)文中的“青菜、黄瓜、茄子、西红柿”总的名称叫
10、课内阅读我最棒。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1】为什么说变成大树真麻烦?
________________
【2】小鳄鱼认为水珠是____、___,小白兔发现水珠是______。
【3】为什么说“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结合课文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揠(y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高一点儿,于是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很多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
农夫很着急、在田边转来转去。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裸地往上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后,他 对家里人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我帮咱家的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
农夫的儿子听了.感到很奇怪.到田边一看,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
【1】短文中的农夫希望__________,就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揠苗助长:__________
(2)筋疲力尽:__________
【3】“可是很多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天过去了,禾苗已经长高了不少。
B.禾苗在慢慢长高,但不容易看出来。农夫心情迫切,以为禾苗一点儿都没有长高。
C.很多天过去了,禾苗的确一点儿都没有长高。
【4】农夫回到家.会怎样对家里人说?请将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5】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会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选自《燕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拢( ) 平添( ) 生趣( )
【2】选文中的“赶集”是指( )(填序号)
A.各种花开、草木长叶的景象。
B.人们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3】选文中轻风、____、柔柳、____、草、叶和____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裁缝这回摇头了:“接上去的袖(xiù yòu)子多难看啊。”
“那您别管,只要能让我早些在春天穿上。您(nín ní)别忘了,我可是个急性子顾客啊。”
裁缝说:“亲爱的顾客,我要对您负责。我不会让您穿上这样难(nàn nán)看的衣裳,这也坏了我的名声啊。”
顾客泄(shì xiè)气了。但裁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顾客感动极了:“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在括号里
美丽( ) 担心( ) 丑陋( ) 高兴( )
【3】顾客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裁缝却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4】裁缝“摇头”是因为__________,顾客穿这样的衣裳会___________。
【5】裁缝告诉顾客“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火烧云》节选
①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②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③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大马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尾巴,那匹马模糊了。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她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
【2】选段②③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火烧变化又多又快。
【3】“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说明了( )。
A.火烧云的颜色多
B.火烧云变化得很快
【4】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有很多,我也会照样子写几个。
(1)红彤彤 金灿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葡萄灰 茄子紫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一读,想想这个句子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短文,并做题。(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
年的来历
“年”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它来自我们的想象,据说会带给人们厄运。这里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年”是一头带有双角的猛兽生活在海底,每年的除夕,它就浮出水面来到岸上,吞吃活人和动物,人们都非常害怕它。于是,每到除夕,人们就携老扶幼逃到山上,躲避“年”。
有一年的除夕,一位长须老者走进了村庄,他向村里的人乞求食宿,但这个时候大家正忙着上山躲避“年”,人人都仓皇逃命,所以除了一位老妪之外没人注意到这位老者。她对老者说:“快上山吧,‘年’就要来吃你了!”老者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快逃命吧,不出几个时辰,‘年’就要来了。”老妪又一次叫道。但是老者还是面带微笑,他说:“如果让我在你家过一夜,我保证把‘年’赶跑。”“但……”最后,老妪实在没有选择了,因为她不得不马上上山,于是她就把
老者一个人留在了她的家里。
半夜里,“年”果然来了。它看到老妪家的门上贴着红纸,屋子里又烧了一团火,于是浑身颤抖,发出一声怪叫。它对着屋子,怒目圆睁,然后猛扑上前,就在它要冲进屋子时,里面传来了爆竹声,“年”再一次浑身颤抖,再也没有靠近的勇气了。最后,门打开了,先前向老妪乞讨食宿的老者穿了一身大红衣服,面带微笑。“年”看到后扭头就逃。
原来,“年”怕红色、火焰,还有爆竹声,从那以后,人们就知道如何赶跑“年”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些风俗越传越广,人们称之为“过年”。
【1】结合第一自然段,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件事。
【3】过年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
1.有个楚国人夸耀他的长矛和盾牌。 (____)
2.他疲倦地赶回家去。(____)
3.那样子就像在安慰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____)
4.老农沉思片刻,说:“你们的话不可信。” (____)
5.他们用欢乐的歌声庆祝胜利。(____)
17、口语交际。
下课了,张杰看到王亮在楼道里奔跑。下面是他们的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张杰:___________________
王亮:张杰,有什么事?
张杰:___________________
王亮:哦,明白了!谢谢你的提醒,我会注意的。
18、按要求写下列句子。
1.难道你感觉不到他的关心吗?(改变语气,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远,箭不能射到。(换一种写法,使句子语气更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换一种写法,使句子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池子与河流》的作者是俄国的克雷洛夫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纸比较很粗糙,不好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送着肥皂泡一个个飞上天空,我充满了心里快乐、骄傲与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农抢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许多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爬上了危险的险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能造句。
(1)不喜欢……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比欢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