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有许多中外名著的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水浒传》中的
《安徒生童话》中的 《三国演义》中的 还有〈 〉中的 并针对其中某一个人物说明理由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硕大无_____ 全神_____注 斩钉_____铁 _____然大悟
_____山倒海 大_____流星 别出心_____ 心满_____足
(1)看到“硕大无( )”一词,我能想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 。
(2)上述词语中,与“大失所望”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 ,与 “聚精会神”意思相同的词语是_________。
(3)“聪明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让人大吃一惊。”句中划线部分可以用上面词语中_____来代替。芳芳走路很快,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______。
(4)上述词语中,用来形容场面声势浩大的词语是______,形容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的词语是_______。
3、补充下列名句。
1.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5.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___________ 》。
2.这本书是怎样传承的?分别都说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几句词出自宋朝___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孟浩然的《_________》。这两首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可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前一首表达了__________,后一首表达了_________
(2)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使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中抓住了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我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 ________
【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 ________
【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
8、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 ;
二患 ;
三患 ;
四患 。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____) 慷慨——(____) 奉献——(____)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0、阅读理解
杭州亚运会的“名片”
中文名:2022年杭州亚运会 外文名:The2022Hangzhou Asian Games 办会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办赛原则:“杭州为主,全省共享”, 以杭州为主城市,浙江省内部分城市。 上一届:第18届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下一届:第20届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 |
杭州亚运会会徽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
【1】2022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是________,此次亚运会是第________届亚运会。
【2】杭州亚运会会徽的主体图形是________,它由六个元素组成。其中________象征了亚奥理事会,________代表了体育竞技。(把下列合适的选项序号填到横线上)
A.扇面 B.赛道 C.潮涌 D.太阳图形
【3】判断题,用“√”“×”表示。
①亚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____)
②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____)
③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主体图形、主办城市及举办年份的印鉴构成的。(____)
④亚运会将迎来很多国外的参赛队伍,所以我们的住宿、餐饮应当安排阔气些。(____)
11、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耐心地听她诉说。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喜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
(2)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七自然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过马路的情景。
B.文章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指祖国母亲。
C.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
D.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4】生活中,你的父母也为你做过许多事,回忆一下,仿照文章第五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写法,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写几句话。注意要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1)请选择恰当的内容,将鲁迅先生的话补充完整。
A.埋头苦干 B.甘于奉献 C.舍身求法
(2)从鲁迅先生的话中,你想到了哪些代表“中国的脊梁”的人?选择一位,用一两句话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1】“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A.特殊含义
B.特定称谓
C.讽刺和嘲笑
D.强调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是说___________。
【3】“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雨衣和盒子的“安安静静”反衬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14、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但也有2015年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
(1)从给出的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1】
(2)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2】
15、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17、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尽量防止不出现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垂的谷穗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合成一段有条理的话,用上冒号和分号。
请求他人支持要注意三点。请求他人支持要礼貌诚肯地说明来意。请求他人支持要把自己的设想讲清楚。请求他人支持要想办法打消他人的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1、习作。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祖国各地,风俗迥异,各有特色。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习俗介绍出来,抓住重点,写出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