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小篆——金文——行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C.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优

B.会儿

C.等

D.

3、《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A.《牛郎织女》 B.《白蛇传》 C.《孔雀东南飞》 D.《梁山泊与祝英台》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我会补充词语

大(   )(   )手   )欢(   )合   不(   )而(  

  )想联(   颇(   )(   )名   )头(   )节

 

5、仿写词语。

1.眉开眼笑(表示高兴):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五一十(含两个数字):__________________

3.无拘无束(“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荟萃集

1.最“珍”是时间,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说: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

2.七夕节这一天,我会想到___________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他们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如林杰的_________,秦观的___________

3.爱国在将和氏玉___________(成语)的蔺相如的眉宇间;爱国在林升“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愤中;爱国在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的渴望中;爱国在梁启超“美哉,我________________!壮哉,我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中。

7、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_______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n  suǒ_________

2.一拿到这份kān  ________,他就jīn  jīn  yǒu   wèi_________地读起来。

8、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诗中有泪,陆游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遗民百姓盼望王师北伐而失望的痛苦;诗中有趣,范成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儿童喜爱劳动的情趣;诗中有爱,孟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意。

(2)风趣的语言是智慧的闪现。如杨氏子应声答曰的“____________”让孔君平无言以对;《自相矛盾》中路人“____________”让楚人“弗能应也”。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那个习惯紧锁眉头思考问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走了。2019年1月16日,“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病辞世,享年93岁

②1961年1月,于敏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转型。他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这对于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牺牲,因为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性埋名常年奔波。尽管如此,于敏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任务。从此,于敏的名字“隐形”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③在国际上,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研究被核大国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于敏虽然基础理论雄厚,知识面宽,但对系统复杂的氢弹仍然陌生,要在短期内实现氢弹研制理论上的突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④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昼夜奋战。在创造历史的“百日会战”中,当时计算机性能不稳定,机时又很宝贵,不到40岁的于敏在计算机房值大夜班(连续12小时),一摞摞黑色的纸带出来后,他趴在地上看,仔细分析结果,终于挑出了3个用不同核材料设计的模型,回到宿舍后坐在铺着稻草的铁床床头,做进一步分析。剥茧抽丝,氢弹构型方向越来越清晰,于敏和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⑤氢弹原理一经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造出氢弹,可是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试验场远在西北大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茫茫戈壁上飞沙走石,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达-30℃,道路冻得像搓衣板……而于敏都甘之若饴。

⑥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终于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在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投爆炸指挥现场,于敏平静地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一言不发,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⑦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别人送来的“中国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⑧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于敏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为了研发第二代核武器,于敏隐身大山,继续加班加点搞科研,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⑨此身长报国,拿命换科研。这是何等的奉献!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赤胆忠心,报效祖国。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

1给本文报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第⑤自然段画横线部分的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描述不当的一项是____

A.说明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核试验场的环境非常恶劣   B.说明苦尽甘来

C.突出了核试验的难度   D.体现了氢弹研制者们的奉献精神

(2)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

在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投爆炸指挥现场,于敏平静地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一言不发,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3第③自然段黑体字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于敏院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言赏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的。

【1】“香飘十里”“浸”形象地描写出桂花盛开时香气非常________

【2】从“没有不”这三个字来看,这是一个( ),这句话中作者使用这种句式,强调了( )

A.陈述句       B.双重否定句       C.肯定句       D.桂花香给人的感受       E.桂花多

【3】用“没有不”仿写一句话。________

11、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谏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   )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   )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止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疾恶如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____”上。

4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

A. 王珐所做的评论大家都很赞同,只有皇帝不高兴。

B. 王珐的评论引起大臣们的不满。

C. 皇帝的用意是考察王珐鉴别别人的能力,借以激励王珐。

D. 从王珐的评论中可知,唐太宗善于纳谏,却不了解他们。

5王珐具体评论了哪几个人?概括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白鹭》片段,回答问题。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 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用 画出选文中的拟人句。

【2】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幅画,画框是__________________,画面的背景是___________,远处是_________,近处是 ________ ,画面上的主角是________

【3】这三个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分别为三幅画起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嗜好”这个词一般是专门用来写人的习惯的,根据你的理解,用拟人的手法,将白鹭的一种嗜好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拓展阅读实训

怀念故乡

故乡,一个美好的字眼,一直默默藏在心里最(柔软  柔和)的那一处。青青的山,清清的水,轻风微微(拂 吹)过田野,波光淡淡荡在湖面。一旦想起,便如一颗小石子,投进渐渐模糊的记忆,在时光的小溪(泛  漂)起淡淡的涟漪,似水墨画一般淡然,却又如老水酒一般(绵柔  软绵),让人低回不已。

关于故乡的记忆,像是一部黑白的老电影。低矮的土坯房,古旧的木楼,村边的小溪,寂寞的蝉鸣,车痕深陷的青石路,堆满草垛的晒谷场,那些快乐与不快乐的往事,那些想见和不想见的人,总会在在夜阑人静的时候,缓缓跑进睡不着的大脑,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咚隆呛呛的唱起来,让夜晚变得热闹而拥挤起来。而枕着故乡的记忆入眠,梦,多半是香甜的。

关于故乡的记忆,多半是和童年的故事分不开的。无论背井离乡或是衣锦还家,无论相见怀念还是离别怨恨,那一段童真的记忆总是难以忘却。空旷无人的戏台,人头攒动的露天电影;浅草漂浮的小溪,石间穿梭的小鱼;宽阔厚实的牛背,田野嬉戏的身影;小竹林里刚冒头的春笋,湖畔中央绿色的浮萍……这一切,像一团团浓郁的色彩,凝固成一幅幅童年油画,或者温暖,或者伤感。

然而这一切,如村边小河的流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那些童年的、故乡的记忆片断,像是夕阳湖面粼粼的波光,美丽而不可捉摸。我曾经很多次,试着找寻来时的路,却发现自己只是在做着徒劳无益的事。日复一日地生活在这都市丛林里,思想早已被酒精麻醉,曾有的一点纯真也渐被圆滑代替。岁月更迭,故乡的人们渐渐老去,带走了本就渐行渐远的传说和轶事。而在都市长大的孩子们,早已模糊故乡的概念,更不知何谓乡愁。有卡通为伴,以数码为乐,他们已再不会用渴求的眼神,拉着我们的手,在某个寂寥的下午,一起回忆遥远的故乡,和我们的那些如歌过往。

或许,故乡就这样变成我们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故乡的面貌,如席慕蓉诗言,化成一种模糊的怅望。

1去掉第一自然段中不合适的字或词语。

2找出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句。

3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文章的结尾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5写一首关于“乡愁”的诗。

14、认真听一遍《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录音,边听边想,完成下列各题。

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

①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三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

②此次出征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为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陈冬担任指令长。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③此次飞行乘组,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肩负着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重要使命。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④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虽然有压力,但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1】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不包括       

A.陈冬

B.刘洋

C.聂海胜

D.蔡旭哲

【2】此次飞行乘组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下列不是他们此次出征任务的一项是(       

A.迎来“问天舱”和“梦天舱”,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B.对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C.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D.完成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互访。

【3】听了这段文字,你想用什么方式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喝春酒

①过了元宵灯节,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零食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桂圆、松糖等,并不稀罕。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慈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这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kǎn)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酒席不同,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⑦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⑧今年,我也学着母亲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喝,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⑨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的酒呢?

【1】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我喝春酒,第②到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到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到第②自然段中画“_________”的句子,联想起《桂花雨》中的类似描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这样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对“我与小花猫”的细节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A.突出我很不小心是个鲁莽的孩子。

B.突出我十分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C.突出小花猫是个爱喝酒的小酒仙。

D.突出母亲亲手泡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4】联系上文,体会第⑧段中“如法炮制”的意思,将作者是怎么做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描写,从两个不同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6、课内语段阅读。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7圈多!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1画横线句子是个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2在选段中用“~~”线画出具体说明光的速度快的句子,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联系课文,依次说说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_____________,最快的是________

17、阅读非连续文本,体会表达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A】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摘自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B】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珠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摘自课文《月迹》

【1】【A】段描写中,从加点词语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

【2】【B】段描写中,“悄”字的读音是______。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加点部分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

18、课外阅读。

①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疯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识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②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若。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③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 功败垂成),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④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 幡然醒悟),没奈何才去。

【1】上面的选文最有可能出自《西游记》哪一回(   

A.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B.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2】联系语境,在③④段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3】“伤情”有①伤势②伤心③伤害感情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猜猜选文第二自然段“伤情凄惨”中“伤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悟空提起《紧箍儿咒》的真正用意是(   

A.彻底解脱,不再受苦

B.希望师父此后有难时也不要念咒。

C.希望师父改变主意。

D.责备师父无情,全不念之前自己的功劳。

【5】唐僧的贬书会怎么写?请根据文中对话,补充要点。

悟空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置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你认为孙悟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列举事例至少从两个方面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松鼠(节选)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松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是(       

A.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B.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C.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3】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松鼠的美丽。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松鼠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请用一种说明方法将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学校的升旗杆真高。

________________

2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道德课上,我们互相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这只贝不漂亮。(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小鸟破壳是有趣的事。(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如果要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请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要求:(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4)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