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临其境:应选(  )

A. 人和动物的躯体。   B. 自己,亲自。   C. 人的品德、行为。   D. 物体的主要部分。

2、下列古诗的诗句、作者、朝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陆游——宋代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唐代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唐代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唐代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优

B.会儿

C.等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下列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guàn jūn     pēn qì     fǔ chōng     yì méi     chì dào

( )   ( )   ( )   ( )   ( )

6、读拼音,写词语。

   míng                              huǐ   miè            qīn   lüè

( )     ( )     ( )     ( )       

     bèi            zhà   yóu            tíng               zhěn tou

( )     ( )     ( )     ( )

7、写出与下列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1.蔺相如______  2.廉颇______

3.勾践______   4.项羽______

8、根据语境填写歇后语。

(1)奶奶的医术可真是“_____________”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2)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早晨天气还阴沉沉的,到了11点就放晴了,这可真是“_________________”。

(4)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_______________”了。

(5)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我“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犀牛治脚

①一头犀牛在草地上玩,不知怎么踩到了一根有毒的刺,扎伤了脚。它觉得很不好受,就去找啄木鸟医生。②啄木鸟医生检查了一番,对它说:“必须把扎伤的那块肉用刀割去,不然的话,毒素就去不掉。”③犀牛听了,连忙叫起来口那可不行,割掉一块肉多疼呀口我可受不了口更舍不得口④犀牛说完,就走开了。

⑤过了几天,犀牛(   )那只脚全都肿了。(   )那条腿也肿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它只好又去找啄木鸟医生,要求把那块肉割去。啄木鸟认真地给它检查了一番,说:“现在有些晚了,要把你那条腿割去。(   )光割去那块肉,你(   )会死的。”

⑥犀牛为了活命,只好同意割去那条腿。后来,它用木头安了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再也跑不快了。

【1】在第③自然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A.虽然…但是……B.不仅…而且……C.如果…就……D.之所以…是因为……

【3】(1)犀牛不同意割去那块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犀牛不同意割去那块肉导致的直接结果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的犀牛和我们学过的哪个人物很相像?( )

A.扁鹊 B. 蔡桓侯 C.普罗米修斯D.梅兰芳

【4】在治脚的过程中,犀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_____”画出表现犀牛的态度前后变化的语句,并说说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责。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用“波浪线”画出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爱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带点词造句。

虽然……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你能联系做人来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目前,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市民对药品的关注度很高,如何科学、理性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居家治疗如何合理、安全用药?以下方面需注意:

②新冠病毒感染后如未出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不需要药物治疗。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都不能预防疾病,只能缓解症状。没有症状者,切不可盲目服药。药物使用不当反而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③新冠病毒感染后有出现发热症状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相对安全而有效的退热药,但并不是一发热就要使用退烧药。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多休息,多喝水。一般当体温≥38.5℃时,才使用退热药。

④而退热药只需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中1种即可,不推荐联合或者交替使用。若体温持续升高或退热药使用3天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⑤退烧药与复方感冒药不要一起吃。市面上多种感冒药为复方制剂,如感冒灵颗粒和维C银翘片等,内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起到退烧作用,不要叠加使用。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

⑥为降低风险,孕妇、6个月以下的婴儿需避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不推荐用药,症状严重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材料二】

退热药使用方法

药物名称

剂型

适用人群

用法用量

对乙酰氨基酚

口服溶液/滴剂

儿童

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片剂

≥6岁儿童及成人

缓释片

≥12岁儿童及成人

若持续发热,每8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3次

布洛芬

混悬液/滴剂

儿童

若持续发热,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片剂

≥12岁儿童及成人

若持续发热,时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缓释胶囊

≥12岁儿童及成人

每日2次

*具体每次用量,请多参照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信息或咨询医师、药师。

【1】阅读两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了预防新冠病毒,小明每天服用连花清瘟、维C银翘片等中成药。( )

(2)东东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到38.1℃,家人首先对他进行物理降温。( )

(3)为了让体温快些下降,宁宁同时服用感冒灵颗粒和布洛芬片。( )

(4)东东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6小时后体温仍然高热,于是他又服下了一片。( )

【2】下列人群中,出现发热情况不能服用布洛芬的是(       

A.12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

B.孕妇与6个月以下的婴儿

C.6岁以下的儿童与孕妇

D.6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

【3】6岁的宁宁出现了高热症状,他的家人可以给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剂吗?为什么?他的家人还可以怎么选择?请再给出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珍珠鸟(片段)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在选文中找出两个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的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第1自然段文字中作者重点写了“它”的____,第2自然段则重点写了“它”的______。文中作者称呼“它”为“_________”,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它的_________之情。

【3】对第1自然段中的“再三”,理解正确的是(  

A.能进一步表现出“它”淘气、贪玩的特点。

B.能更好地表现“它”对自由的热爱。

C.表现出“它”对“我”的信赖与留恋。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它”对“我”的信赖具体是通过哪些事来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qū  qǔ)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宽敞的图书馆顿时拥挤了许多。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大家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宁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整理那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  贪心)地扫视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几个孩子趴在地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qiāo  qiǎo)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悄无声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目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4完成填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清晨,人们涌进图书馆,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小伙子、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观察着他们,深受触动。

5联系文章的开篇,思考结尾处“它似乎吿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你知道是什么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好书推荐”海报,试着解决问题。

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可以毫无逃避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两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们的百象家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了的故事。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解释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获得过挪威童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挂起了一盏明亮的灯。

 

1这两本书在推荐的时候都介绍了的方面有_____(多选)

A.出版社   B.作者 C.主要内容 D.角色形象   E.精彩片段   F.阅读感情

2为了方便阅读,要给《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备注关键词,可以选_____(多选)

A.儿童文学   B.小说   C.传记 D.动物 E.哲学   F.真实

3给这份“好书推荐”海报设计宣传语,填写在海报里的“ ”上。

4如果没有读过这两本书,看了上面的推荐,你最想读哪一本?分条讲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__________》,我听得特别有滋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悦耳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__________》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越看越懂,(   )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__________》,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根据选文信息,在书名号中应填入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____________》。

2. 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2分)

A.果然    B.虽然    C.居然

5.“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这说明了(  )

A.冰心奶奶小时候读书喜欢半途而废。 

B.冰心奶奶小时候读书很投入。

6.从冰心奶奶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从如何读书的角度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母亲(节选)

梁晓声

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30多本小人书。

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我还经常去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要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还坐这儿?”

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天渐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一一“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哝道:“哟呵,还跟我来这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四个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其他三个场景。

“我”嚎啕大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读第①处画线的句子,“我”是真的不想要书吗?“我”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②、③处语句,为什么“我”觉得不能够再对母亲说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处语句,说说这个场景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联系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选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选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墙面刷后成了________,说明刷子李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槐花乐

又是槐花飘香时。

晚饭后,我急匆匆奔向开满槐花的小路。那一串串、一簇簇白色小花挂满枝头,像女孩子的耳坠。含苞的花蕾如刀似月,洁白中隐着一点淡黄,乍开恰如初生可爱的小鸭,怒放犹展翅欲飞的天鹅。此时,没有了白日的喧哗,也没有了白日的浮躁,只剩下盛开的槐花,只留有淡淡的清香。我沉浸在了槐花的世界里。

小时候,一到槐花飘香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特别忙碌。为了能吃到那醇香的槐花,放学后,我们成群结伴去村口采槐花。一路上,你追我赶,到了村口常常已是大汗淋漓。可那时哪知道累啊!一望到飘香的槐花,我们就乐疯了。调皮、胆大的男孩像一只只敏捷的猴子迅速爬到枝头,捋一把槐花就往嘴里塞。可把树下的女孩和胆小的男孩急坏了,大声叫嚷着:“快扔几枝下来,快扔几枝下来……”,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我们便一拥而上,拿起来捋一把放在口中就满嘴生香了。树上、树下欢声笑语,总得忙到天黑,总得过足了槐花瘾,我们才磨蹭着回家……

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小路的尽头,我从童年的梦中醒来,昔日的槐花乐早已不在,只留下槐花淡淡的清香。

1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其中引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引用的部分。

B.指特殊意义。

C.用于表示着重强调,引起注意。

2从文中找出概述小时候槐花乐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

3第三自然段有个比喻句,请抄下来。它写出了男孩子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这段的________,起_________的作用。

5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围绕教室里真安静啊!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饱览( )

【2】写出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扩写句子。(6分)

(1)海滩上全是游人。

 

(2)树妈妈为孩子们送行。

 

(3)旁边还有一张纸。

 

 

21、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_____________

(2)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尾巴。

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像一个火球。

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

(5)乡亲们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句子改成字句和字句。

(1)闪电撕碎了乌云。

把字句:

被字句:  

(2)乌云遮住了太阳。 

把字句:

被字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展示。

写自己熟悉的人,写出真情实感;要注意用典型事例,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