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3分)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只有…………   不是……就是……

1她(   )刻苦学习,(   )成绩优良。

2你(   刻苦学习,(   )能取得优异成绩。

3我(   )学习刻苦,(   )关心集体。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gòng)  (zài)

B.威(hè)   (ráo)

C.刻(juàn)   眼(huăng)

D.瓜(wō)   然(àn)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A.两个年轻人一见如,谈得非常投机。

B.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她在课堂上常常明知问,以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C.学习不能学了新的就忘了旧的,要时常复习,温知新,才会真的进步。

D.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全下列词语,完成练习,再选择两个分别造句。

______________ 大吃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乌云_______)(_______   狂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我能写出含有反义词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词语中含有近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然现象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拼音写词语。

héng____ fèng____命  shāng____量  qīn lüè____dīng zhǔ____

zhù____ chóu____谢  huǐ____huī huáng____ gāo bǐng____

6、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

(2)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3)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

(4)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

 

7、读音节,写汉字

shēn yōu xì nì bān bān bó bó yǎn lián jiāo nè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代)作家。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挑战课外阅读。

大地妈妈

花草和树木吮吸着大地妈妈的养料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就请妈妈在绿茵下乘凉。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就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妈妈把枯叶、枯草做成养料,让孩子们吸收。这样,花草树木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得更茂盛,把妈妈打扮得万紫千红。

可是,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他们砍树,摘花,践踏草地。大地妈妈失去了孩子,光着身子,被烈日晒,被寒风吹。过了些日子,大地妈妈病了,他的皮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

大地妈妈对人们呼喊 爱护我的孩子吧 我的身体健壮了 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___________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2】大地妈妈的孩子是怎样报答大地妈妈的?请用“ ”将这些语句画出来。

【3】请你在短文最后一段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给大地妈妈带来了哪些后果?请你描写大地妈妈变化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说明文《大白鲨》,完成问题。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

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会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   )

A.大白鲨应该会长更大 B.大白鲨还好就长这么大

C.大白鲨没法长得更大 D.大白鲨能够长到这么大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3大白鲨捕食个子大的哺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

A.怕被人类发现 B.隐蔽身子便于捕食

C.提高肌肉温度 D.锻炼肌肉的爆发力

4大白鲨“受到误解”后所产生的后果是(   )

A.数量急剧减少 B.控制海洋中哺乳动物数量

C.促进生存竞争 D.吞食动物尸体,清洁海洋

5你认为最有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   )

A.《民间故事》 B.《动物世界》 C.《科普童话》 D.《教育研究》

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阅读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       )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背诵积累。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用“     ”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鸟窠”也可以叫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用“暖和”写句子。(4 分)

(1)形容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心里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选段的描写方法,把“春暖花开”这个画面写具体。(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合理利用时间

材料一:据调查,200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有超过15%的人在熬夜,其中一部分人经常熬夜学习。实际上,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材料二: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①首先,要合理分配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按照一定时间段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连续记录一周左右,再按照学习、活动、聊天等方面做分类统计,之后根据统计结果重新安排学习、活动时间。

②其次,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如果做过时间统计,我们就会发现每天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例如,坐车回家时,可以和同学商讨综合性学习的小组计划。

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会使用高效的时间。据生物学家研究,一天中高效的时间段一般是清晨起床后、8:00-10:00、18:00-20:00、入睡前1小时。( )我们抓住这几个时间段专心地学习,( )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1】如材料一中所示,熬夜对人的身体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困倦疲惫

B.视力下降

C.身体素质差

D.失眠抑郁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采用了的_______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二第③自然段,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判断,做法合理的打“√”,不合理的打“×”。

(1)李明同学认为学习、活动等时间无须合理分配,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还经常熬夜写作业。______

(2)杨红同学离学校较远,她每天利用上下学坐车的时间听英语录音,提升听力。______

(3)王政同学晚上学习通常选择18:00-20:00这一时间段,人睡前还要读一小时书。______

【5】张亮同学为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面对这种现象,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对他进行劝说(至少提出两点建议),语句要清楚、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五种: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分布最广的是闽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材料二:福建人的普通话自带乡音,笑点无数。

A:我好喜欢铃铛啊!

B:铃铛?哪个铃铛?

A:就是超级铛啊!

B:超级铛?

A就是打羽毛球的那个铃铛啊!

B:那是林丹!你哪儿人?

A:胡建的!

B:胡建的?来跟我读一遍:做人要有担当!

A:做人要有铛铛…

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

【1】下列不属于福建境内方言的是( )

A.闽语

B.粤语

C.吴语

D.客家语

【2】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社会的分裂 ②祖辈相传 ③人民的迁徙 ④发展不平衡 ⑤民族的融合 ⑥地理的阻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3】在福建省境内分布最广的方言是( )

A.客家语

B.赣语

C.闽语

D.吴语

【4】材料二中,福建人A口中的“铃铛”指的是( )

A.风铃

B.林丹

C.铃声

D.门铃

【5】有人说,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杜绝方言。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联系生活,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

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 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 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干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割开,里面(仍然 果然)有一块宝王。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

【2】这块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壁?它有什么特点?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所说内容源自于故事《_________》。

【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从下面选,写序号)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华的人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华最终将会显露。

15、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十分( )       俊秀( )

【2】选文描述了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坐姿和吃相这些方面的漂亮形态,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说说这个中心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6、阅读。

人脑用多了会笨吗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舒展_______ 敏捷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充分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意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_________

【4】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在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头,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说说你对“紧走搭石慢走桥”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周庄水韵(节选)

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是在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街道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是进入了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的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照映的群山,凝重的线条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的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描述了作者游周庄的所见、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①中的光带______。句②中的光带_________

2古镇尽头的小河与屋脊在焰火升空前后有何变化?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A. 比喻  动态描写 B. 拟人  动态描写

C. 比喻  静态描写 D. 拟人  静态描写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文题目是周庄水韵,第二自然段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焰火,重点不突出

B. 短文按空间顺序依次写了周庄夜晚岸上、河中、天上和地上的景色

C. 短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周庄节日的夜景描写得多姿多彩

D. 慢慢”“点点”“黑黝黝”“一串串等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韵律美

5作者为什么说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近万种。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十余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0多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          )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          )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          )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          )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在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一句中“几乎”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北极是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在文中用“ ”画出来。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练习。

(1)改为陈述句:哪里还会有这样美妙的夏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妈妈说:“今天我去菜市场买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小溪清脆的歌声在狭长的山谷里悠悠地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润园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必须说是赏月胜地。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一段话写出你对书的认识,用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捧起书来,读书吧!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身在月球上,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随着“神州七号”的升空,激发了中国人的无比美好的遐想。“把家搬到月球去”——更是无数国人的期待。就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神奇的奔月之旅,奇妙的月球生活……自拟题目,写下你的大胆想象。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