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把下列句子串联成一段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这些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②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③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还能减少灰尘污染。④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青铜葵花》青铜的掌心里是一颗(       )色的银杏,他笑了。

A.红

B.绿

C.白               

3、下列汉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嫌弃 挽手 火剑 汛期

B.恩惠 平衡 浩瀚 嗜好

C.炸油 谐调 属于 发誓

D.糕饼 战袍 拒决 缠着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课文回顾与积累。

1.我常常用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为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如习近平主席说过的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对我们来说,节俭为国应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3.名人关于读书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积累了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zhī nǚ fā shì jiāo jí chóu láo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niú láng hǎn jiàn zhǎng bèi ái dǎ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忆读书》一文寄托着作者冰心对少年儿童的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不耻下问。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____最急。

4.书,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飞蛋打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毛蒜皮

8、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时间)。诗中写到了长征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事件。

(2)《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中,表达出作者对夺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拓展、理解感悟测试。

  童年(   )

  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流淌着纯真和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记得在我5岁的时候,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正在房间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着...忽然,从大厅传来一阵“嗡嗡嗡”的响声,我闻声赶过去, 只见爸爸坐在沙发上,架起二郎腿,手里拿着一件奇形怪状的东西在剃胡子。我睁大眼睛,迷惑不解地问爸爸:“这是啥东西?”“噢,你问这个是吧?这是专门帮爸爸剃胡子的小助手!”话音刚落,爸爸又眉开眼笑地剃着胡子,那样子真让人羡慕。我呆呆地站在那儿,若有所思......

  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后,无意中发现我家的小白猫的嘴边长着几根长长的胡子,顿时我眼睛一亮:嗨,用爸爸的“超级武器”帮小猫整理一下“发型”。我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手舞足蹈。说干就干,我环顾四周,觉得非常安全,我便采取了行动。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爸爸房间,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那个怪东西,我又蹦又跳,甭提有多高兴了!来到院子,我抓起小白猫,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两下就把小白猫的胡子剃得一干二净了。看着自己的“杰作”,我非常开心,心想:爸妈回来后,肯定会好好夸奖我一番的......

  夜幕降临,妈妈终于下班了,我嬉皮笑脸地向妈妈讲述了今天发生的事。妈妈听后,被我那天真的举动弄得哭笑不得,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猫的胡子对它有极大的帮助,不能随便乱剪的。等你长大后,自己去查资料就会明白。”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已是一个曾让我细细回味的“音符”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总会捧腹大笑

  童年趣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1读中学习拟题:仔细阅读文章,根据内容把题目补充具体(写在前面括号内)。

2读中夯实基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按要求给文中画线词语分类抄写在下面。

(1)描写生活色彩、时令天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思考问题、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形态、行为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中学会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概括故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中领悟表达:本文条理清晰、具体生动,有很多写法值得借鉴。

(1)文章对人物神态及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对心理活动刻画得真实准确,将一个天真可

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请从文中各找一句。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结构非常完整,先总写(概括地写)“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再采用倒叙的手法具体地“回忆童年的趣事”,最后再总结“童年趣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请你具体文章从哪段开始到哪段结束,是用“倒叙”的方法“具体地写”;事情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倒叙的起始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述事情经过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小长廊

窃读记(节选)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躲藏—(    ) 充分—(    )

2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

3选文第一自然段突出一个   ,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心情;选文第二自然段突出一个   ,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     的心情。

4你从画  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沉甸甸的小鱼篓

我常在故乡的小河里撒网捕鱼。一片旋转的网,就像短短的裙,飘落在河面,溅起无数颗水珠,撩起我无限的喜悦。

屏着气息,拉紧网绳,我将网收起,在沙滩上抖开,抖出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抖出了小河的生命。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小鱼放了,让它们重新回到河里。河水清清,小鱼儿悠悠地游向深处,那漂亮的尾巴一甩又一甩……

妈妈知道了,点点我的脑门儿:“这是傻孩子捕鱼。”

爸爸却摸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让小鱼儿又回到河妈妈怀里,一点儿也不傻。”我的小竹篓虽然是空的,却沉甸甸的,盛满了欢乐和爱意。

1阅读理解。

(1)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写“我”捕鱼动作的词。文中描写妈妈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描写爸爸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句中“可爱的小生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涸的世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迁移。

(1)用下列文中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清清   乐呵呵   飘落   悠悠

火红的枫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河水里,一只小虫飞上去,__________地唱起:“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根据短文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因为小竹篓里盛满了___________,所以它显得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人物性格,补写人物话语。

如果竹篓里装进一条条银白的小鱼,妈妈可能说:“__________。”爸爸可能说:“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树上有一只乌鸦、一只蝈蝈和一只啄木鸟,他们三个在一起聊天。

一头黑猪从丛林中走过来,它们的话题立刻转到了猪身上。

乌鸦说__这个家伙长得多黑呀__简直像块黑炭__

____这个家伙肚子多大呀__蝈蝈说__简直像个要爆炸的气球__

____这个家伙的嘴巴多长啊__简直三天三夜摸不到头__啄木鸟说__

一只孔雀从这路过,听了他们的谈话,忍不住说:你们三位最好还是先找面镜子照照自己的模样,然后再对别人评头论足吧!

1给第3至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乌鸦说________这个家伙长得多黑呀________简直像块黑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个家伙肚子多大呀________蝈蝈说________简直像个要爆炸的气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个家伙的嘴巴多长啊________简直三天三夜摸不到头________啄木鸟说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木鸟________     zhuó    zhuō

________            

3讲讲评头论足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乌鸦、蝈蝈分别把黑猪比作________,嘲笑黑猪;啄木鸟则用________的语言嘲笑黑猪的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

【3】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鲧禹治水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鲧偷出了息壤,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1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鲧禹父子分别用了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

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南到北,由西到东说明了治理水灾的地域________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________终于说明治服洪水的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描写大禹为了开凿龙门,疏通河道,付出艰辛与努力的句子。这表现了大禹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你想对鲧禹父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①脸红是人类最特别、最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之一。

②人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增加,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面部皮肤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因而出现面红。在极气愤的时候,脸部就不单是红,它红一阵、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这是肾上腺一阵阵地在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的缘故。为什么只有脸部的皮肤发红,而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看不出变化呢?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因此它发生的变化更容易被别人觉察到。

③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它是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出现的,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脸红。脸红的这一变化过程其实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统计表明,脸红频繁出现时的平均年龄,男性为15.56岁,女性为14.99岁。为什么脸红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这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相吻合。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处于骤变时期,他们正在从孩子转变为成人,社会交往增加,对社会认同和社会赞许的期望急剧上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初次尝试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极易引起紧张情绪,继而频繁出现脸红现象。

④其实脸红也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当你为做错了事而脸红时,就能让人们知道了你的歉意,从而原谅你;当你因为内心的羞愧而脸红时,就会让人们觉得你很诚实、值得信赖,从而愿意和你合作……脸红实际上会让一个人更富魅力,更容易被周围的人所接受和喜欢。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⑤不管脸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脸红不期而至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宽慰,所以不必为脸红而烦恼。记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1】仔细阅读,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人会出现脸红的原因。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激动或紧张会引起脸红。

B.我们牙牙学语时不会脸红。

C.脸红是一种生理疾病。

D.青春期后脸红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降低。

【3】第③段画“﹏﹏﹏”的句子中,“统计表明”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脸红”?请用“ ”在文中划出来。

16、课外阅读:本题共13分。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开端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节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即使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逆来顺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分)

4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认为正是当初他的肯“低头”,才让他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加油站

螳螂捕蝗虫

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似在背上的两张对称。同时,两对后足把身体高高抬起,两把大刀缩在胸前。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动也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旋转。此刻,蝗虫早已吓得 。生死就在这眨眼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四对翅能飞,但为时已晚,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投去,蝗虫还未来得及挣扎就   了。

 

1. 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2. 文中的大刀各用来比喻什么?

(1) 比喻 

(2) 大刀比喻

3.摘录文中表现螳螂捕蝗虫过程的动词。这些动词描写出螳螂捕蝗虫时怎样的特点?

 

4. 按捕捉过程给文章分成三个层次(用 | 在文中标出),并写出层意。

(1) (2)(3)  

 

 

 

18、阅读理解。

新闻事件: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乘动车到成都看病,没有买到全程座位票。到达南充站后,老人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希望座位主人和老人挤一挤,遭到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地回道:“坐自己的座位错了吗?”

网友评论:

悠然南山: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老,一个老态龙钟,一个风华正茂,该让座。

一吐为快:花钱买了座位票,让是美德,不让也无可指责。

弯弓射雕:老人女儿的话太伤人了,让人难以接受。就算让座,也应该补足车票差价。

自由之声: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我看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

1把网友的观点填在对应词语的横线上。(填字母)

悠然南山_______  一吐为快_______  自由之声_______

A.让值得赞扬,不让理所应该。 

B.老人的女儿不讲道理。 

C.座位主人该让座。

2新闻事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给一中年男子让座。

B.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认为坐自己的座位没错。

C.中年人给老人让座,没有得到表扬。

D.老人女儿没有座位,强迫年轻人让座。

3关于老人女儿的说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女儿说话含沙射影,有些挖苦别人。

B.老人女儿说话很直接,这样能够引起年轻人思考。

C.老人女儿说话能够根据事态发展,及时教育年轻人。

D.老人女儿说话不符合事实,有些歪曲生活实际,所以不恰当。

19、共有名字

谁都知道信是很私人化的东西,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但是在土耳其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通信机密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保护的,原来该村几十户人家的家长全部取了同一个名字,这是多么奇异的现象啊。

        )共同一个名字,(        )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共同承受着彼此的悲伤。

为了把外地发往该村的信件准确送到收信人手里,尽职的邮递员只好将全村人召集到广场上,当众拆开信封,大声念信:

亲爱的某某:您好!”——“好!全村人齐声应答。

好久不见了,很想念你们全家人。”——“哦。又是一片响应。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家都欢呼雀跃。

太太分娩了,这回是个男孩。”——有人喊:别念了,别念了,是我的信!

此时,全村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好像自己就是新生婴儿的爸爸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共同为一个人的不幸忧心。(          )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            )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1】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无论……都……

虽然……但是……          只要……就……

【2】在土耳其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为什么通信机密得不到保护?从文中找到答案,用“ ”画下来

【3】文章第( )自然段至第( )自然段写的是邮递员在广场给全村人念信时的情景。短文可分为( )段。

【4】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年以来,村里人都不曾改掉共有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仿写句子。

例: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____________,给人以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填空。

(1)刘伯承在手术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往事涌上奶奶的心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话。

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现在大象回想自己度过的春节,把你觉得最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