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2025届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疙瘩( da   稀罕( han   痊愈quán yu

B.诱饵(yòu’ěr  钦佩(qīng pèi  入场券( chǎng quàn

C.精zhàn   影影绰chuò

 

2、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自己喜爱的名著作品,我们可以反复去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读书必须一知半解地读,随便拿起一本书就看,在文字里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C.“温故知新”,也叫“隔时读书法”,就是隔一段时间去温习已读过的书,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知识。

D.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3、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主要概括为(  )

A.务于精熟

B.不求甚解

C.观其大略

D.删繁就简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夜幕jiàng lín(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一片qī hēi( )。突然,bù kě jì shǔ( )的yíng huǒ chóng( )lù xù( )飞来,它们在我头顶飞舞,我跟着它们跳舞,那忽闪忽闪的光真让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

5、给下列形近字或多音字组词。

( )   ( )   燕yān( )       泊bó( )

( )   ( )   燕yàn( )       泊pō( )

6、小文同学在《形形色色的人》习作中运用了以下形容人的成语,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 )( )     膀大( )( )     ( )( )抖擞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组词。

( )( )( )                                 

( )( )( )

8、课文早知道。

《清平乐 村居》是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写的一首描写__________的著名词作。“清平乐”是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_。词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平常的农村景象,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村生活景象,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下列对选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力布为救乡亲们,决定牺牲自己

B.海力布把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村的消息告诉乡亲们

C.海力布把宝石的来历和听到的消息告诉乡亲们

D.海力布向乡亲们说出真相,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2理解语段的意思填空。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1)从语段中的两个“!”可以体会到________。朗读海力布的话时应该用_____(a.气短声促b.气粗声重c.气足声硬)的语气(填序号)。

(2)这段话通过描写海力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对于大家不相信海力布、不肯搬走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力布平时总说谎话 B.他们舍不得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

C.他们想知道真相 D.搬家不容易

4根据画“________”的句子,想象海力布会怎么向乡亲们解释。

接着,海力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欢乐岛。

古井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呀呀”,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下过一-场春雨。

我们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助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的句子中是指____________,“乳汁是指___________,“儿女是指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 出文章的中心句。

4文中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井教育乡亲们怎样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仇仁

张力是一个很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张力的父亲在街上无故被人杀害,张力悲痛万分,并决心要亲手杀掉仇人,替父报仇。

一天,张力的朋友仇仁来看他。张力的仆人拿着仇仁的名片,向张力报告:主人,仇(chóu)人来了。

张力一听,立即就激动起来,操刀就冲了出来,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到门口,定睛一看,除了自己的好朋友仇仁,并没有看见其他陌生人。原来来访的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仇仁,举起的刀才没有砍下来。

这个误会,是因为仆人不知道作为姓氏时念“qiú”而引起的。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读音容易弄错?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姓氏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单(dān shàn )   ( qū  ōu ) ( huà  huá)

宁(nìnɡ  nínɡ )   解(jié  xiè )   任(rén  rèn)

12、阅读

材料一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chàn zhàn)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zhǎn zǎn)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yùn yūn)过去。”

材料二

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

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会儿,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己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窸窣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色。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也不痛。先生真是神医!”华佗说道:“我为医生,从未见到过你这样的人。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但必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就会平复如旧。

——改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五回

材料三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己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五回

阅读上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在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都与《三国演义》七十五回有关,材料二中与材料三对应的段落是____

【3】根据材料三猜测《三国演义》七十五回的回目是(       

A.《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B.《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C.《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4】材料三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同学们正在讨论一些方法,请你按照同学们的方法补充填空。

文文:材料三的内容在材料二中有对应的部分,如果我们对照着读,会觉得容易一些。

慧慧: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比如:我并不知道带点词语“君侯”的准确意思,但知道“君侯”指的是__________(填人名)就可以了。

明明:阅读时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比如:带点字“某”和我们现在的用法不太一样,但是联系上下文后,我就明白了“某”其实指的就是__________(填人名)。

【5】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1)材料一、材料二中画“_____”的句子刻画了两位医生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从中你体会到两位医生的内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划“________”的句子先写沃克医生平时的表现,后写他此刻不寻常的表现,通过对比突出了此刻沃克医生的内心。请你试着用这种方法,从下面的主题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遭遇别人的误解             遇到不顺心的事            丢失心爱的钢笔

________________

【6】关羽和刘伯承,这一古一今两个人物如此相似,他们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建党百年来,无数像刘伯承将军一样的革命先烈,用铮铮铁骨捍卫自己的理想!如果为他们颁发“英雄”勋章,请你试着完成颁奖辞。

“英雄”勋章颁奖辞

英雄是艰难困境中的挺身而出:英雄是_____;英雄是_____……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英雄,你们是人民的英雄!

13、阅读《鸟的天堂》,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

【2】选文内容让我们感受到“鸟的天堂”从__________态到__________态、鸟儿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____________.

14、下面是某店的储值卡信息,请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是一张素食店的储值卡,只要充值500元就能成为本店的会员。______

②这家素食店是一家连锁店,办卡人持此卡可到此片的任意一家连锁店就餐。______

③这张储值卡丢失后可补办,如果补办时出现金额减少现象,店里负责赔偿。______

【2】店里举办三周年店庆优惠活动,所有菜品5折,小欣第一次到店消费,他想既享受会员充值优惠,又享受店庆优惠,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太阳奇观

2009年7月22日上午8点左右,“天狗”开始一点点地咬食太阳。太阳逐渐“消瘦”起来,到了上午9点多,它已经被“天狗”吃去了一大半,此时的太阳就变得像一个弯弯的“金钩”。在美丽云彩的映衬下,便形成了“金钩挂日”的天象奇观。一个多小时之后,太阳又慢慢地恢复了正常。“金钩挂日”属于“日食”的一种。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日食分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日偏食指从所在位置观测日食时,月亮所处的位置只能挡住太阳的一部分;日全食则是指月球阴影完全挡住太阳。发生日食时,我们所看到的是日全食还是日偏食取决于我们观测时所在的地球位置。发生日食时,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就好像有一只动物在一点点地啃噬太阳。

一般来说,人们所看到的太阳总是圆的,但天空中也曾出现过方形的太阳。1933年9月13日日落时,在美国西海岸,一位叫查贝尔的学者拍下了方形太阳的照片。那么,为什么太阳会变成方形的呢?

原来,这和变幻莫测的大气有关。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上层空气温度比较高,靠近地面和海面的空气温度则相对较低,这样就使得下层空气密集,上层空气稀薄。日落时,光线穿过密度不同的两个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光线会弯向地面一侧,而不再是走直线。这样一来,太阳上部和下部的光线被折射得几乎成了平行于地平线的直线,这种光线反映到人的眼睛里,就会形成太阳被压扁的视觉效果,也就出现了奇妙的“方太阳”。

太阳不仅会变形,还会变色,比如有人曾经见过绿色的太阳。

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实际上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和太阳变形的原因一样,当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七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的大小与光的颜色 (波长)密切相关。这种“色散现象”会使白光重新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在这七种单色光中,紫光的波长最短,色散时角度最大;红光的波长最长,色散时角度最小,其他的单色光依照顺序排列其中。

日落时,首先没入地下的是红光,其次是橙光、黄光,这时地平线上还留着绿光、蓝光、靛光和紫光。由于后三种光波长太短,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会被大气中的尘埃微粒散射开,所以人的肉眼几乎觉察不到,能够到达人眼的就只剩下绿光。于是,人们眼中就出现了绿色的太阳。当然,所谓“绿色的太阳”不是指整个太阳都是绿色的,而是太阳的边缘呈现绿色,但在观看者看来,绝对是绿色的太阳!

这种由自然创造的神奇景象只能在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或快落入地平线时才能见到,因为形成绿色太阳奇观的条件之一是让红光、橙光和黄光偏转到地平线之下。

 (选自《千奇百怪大探秘》,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金钩挂日”的天象奇观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金钩挂日”是一种日食现象。

B.“金钩挂日”是一种月食现象。

C.“金钩挂日”是地球被“天狗”吃了。

D.“金钩挂日”是月亮被“天狗”吃了。

2下列对日食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日全食是指地球阴影完全挡住太阳。

B.日食只在地球运行至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发生。

C.日食是因为有一只动物在一点点地啃噬太阳。

D.我们看到的是日全食还是日偏食与我们观测时所在的地球位置有关。

3文章介绍了哪几种太阳奇观? (  )

A.日偏食、日全食、“方太阳”

B.日偏食、日全食、绿色太阳

C.日食、“方太阳”、绿色太阳

D.月食、“方太阳”、绿色太阳

4下列信息与文本相符的是哪一项? (  )

A.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B.“方太阳”和绿色太阳都和大气层无关。

C.“绿色的太阳”是指整个太阳都是绿色的。

D.查贝尔在美国东海岸拍下了方形太阳的照片。

5“太阳不仅会变形,还会变色,比如有人曾经见过绿色的太阳”,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般来说,人们所看到的太阳总是圆的”一句中的“一般来说”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文章后,你还有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妈妈曾经告诉我:花生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而且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貌不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我们可知“蕴藏着另一种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短文中作者将花生花与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花_________的特点。

4短文采用了_________(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人物中不具有花生花精神的是(   )。

A.清洁工 B.教师 C.明星 D.边防战士

17、理解感悟。(8分)

(1)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最好的老师》一文让我明白了   的道理。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邓稼先,你会想到:

(4)《突兀的大石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李四光。

 

18、阅读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读书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媒上的人均每天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12分

144分

(摘自网络)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其中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选自《人民日报》)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书籍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地感觉闭合。

【3】读完上述材料,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无题

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紧紧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抖着双手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的……”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啊!?一篮干净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愕然无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唠叨:____________________

愕然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向校门口走去”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到家后,“他”为什么对母亲说“不想读书”这番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自然段写到老师时,“啊”后连用感叹号和问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复杂的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句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21、按要求写句子。

(1)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要过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例句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请你仿照例句,写写“刚刚结束营业的游乐园”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刹那间,大雨倾盆而下。

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冬季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悠闲,有烈烈寒风,有漫漫天雪舞。请“漫步冬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表述清楚,内容完整;②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规范;③标点符号使用恰当;④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