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其势弱秦   师不必贤弟子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于”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于”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于”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于”相同。

2、下列是我市青果路街区的广告语,与它们的经营场所不对应的是

A. 朵朵时光,真情芬芳——朵夏美发

B. 驻足一刻,玩足千年——博印古玩

C. 火边世界,炉上乾坤——食尚餐厅

D. 今夜无眠,相约明珠——明珠歌城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①③相同;②⑥相同;①④不同。

D.④⑥不同;②③不同;③⑦相同。

4、下列各项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阿房宫赋》“妃嫔媵嫱”,是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其中妃的等级较高,媵是指陪嫁的女性。

B. 《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指牛、羊各一头,猪、牛、羊各一头则叫“太牢”。

C. 《祭十二郎文》“丞相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为“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之为“薨”。

D.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冠者五六人”,“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摄,暂时代理比本官高的职务,表“暂时代理"的还有“假、权、署、除”等词语。

C.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D.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度]杜麦克吐

黎明前天色灰暗,仍在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是在幸福地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一位老人独自穿过城镇,他不时地拉紧那件破旧的外衣以抵挡刺骨的寒风。他不停地发抖,但目光专注。不远处矗立着一幢新式的漂亮大厦,关闭的门窗罅隙中透出明亮的灯光。

看到大厦的木拱门,老人满怀喜悦,好像是朝圣者到达目的地。木拱门上刻着邮政局几个字。老人静静地走进去,蹲在走廊上。透过墙壁可以听到两三个人正忙于常规工作的声音。屋里的职员把信件上的地址一个接一个地念过,随后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长期的训练使他能在扔出信件时快速读出信封上的姓名……

屋内发出了一声开玩笑的叫喊:车夫亚利!

老人站起来,向前走几步,把手放在门上:我就是亚利,来拿信的。

那个疯子每天都为了从未到过的信件来麻烦我们!文员对邮政局长说。

老人慢慢地走回那一张已坐过五年的凳子。

亚利从前是个能干的猎手,但晚年突然改变了惯常的生活方式,因为他唯一的女儿玛利安结婚后,跟着她丈夫到旁遮普去了,五年来他没有得到女儿的任何消息。虽然他的血液里有猎人的天性,但自从玛利安离开他那一天起,他就陷入了孤独。从那一天起,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步行到邮局。他一生从未收过一封信,但坚持这样做,而且常常是第一个到达邮局的人。人们取笑他,但怀着无限信心和耐心的亚利每天都来——每天空手离开。

那个人疯了吗?邮政局长问。

是的,文员回答,不管什么天气,五年了,每天都来。

有几天亚利没来邮局,大家都好奇。终于他来了,但是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

先生,他请求局长说,有没有我的玛利安寄来的信?

邮政局长正忙于外出到乡下去。老兄,你真讨厌死了!他喊道。

我的名字叫亚利。老人心不在焉地回答。

知道了!知道了!难道你以为我们为你那个玛利安注了册吗?

请你记下来吧,先生,如果信到了我又不在就会有用的。

一个花了四分之三的生命去打猎的村民又怎会懂得除了他之外,玛利安这个名字是值不了分毫的呢?

你疯了吗?滚开!你以为我们会把你的信吃进肚子里吗?

亚利慢吞吞地朝外走,几步一回头看着邮局,无能为力的泪水涌上了眼。

亚利听到一个文员在身后走路的脚步声,转身说:老兄!

文员感到很惊奇:什么事呢?

亚利掏出一个旧盒子,把五枚金币倒在文员手里,说:你能为我做一件事吗?

什么?

当我的玛利安来信时,你转交给我。

但是,我转交到哪里去呢?

我的坟墓。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了,但我没见到玛利安,也没收到她的信。亚利含泪说。

文员慢慢地离开了他,口袋里放着金币。再也没有人见到亚利,也没有人问起他。

一天,邮政局长的女儿在另一个城里病倒了。他在等候她的消息。邮件堆在桌子上,看到一个他所预想的那样的颜色和形状的信封时,他兴奋地捡了起来,那却是玛利安给车夫亚利的信。

赖斯米·达斯!局长叫收下亚利金币的那位文员。

什么事,先生?

这是车夫亚利的信,他在哪里呀?

我找找看吧,先生。

局长等了一整天也没收到女儿的信。他一个晚上都没合眼,三点钟就从床上爬起来,坐到办公室里。当四点钟他来时,他心里想,我亲自把信交给他。

当时钟响了五次时,他似乎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他急忙站起来把门打开,以一个痛苦的父亲的心灵去接受另一个同样痛苦的父亲。

进来吧,亚利老兄。他叫道,并把信递给那个站在外面的老得弯了腰的老人。亚利倚着拐棍站着,满脸泪痕,眼中闪耀着一种非人世间能有的光芒,使局长吓得缩成一团。

赖斯米·达斯从邮局另一间办公室走进来时听到局长说话,问:先生,是谁呀?

我是对亚利说话。

老亚利已经死了,请把他的信给我吧。

什么?你没弄错吧,赖斯米·达斯?

真是这样,一位刚到的邮递员插话说,三个月前亚利就死了。

玛利安的信仍躺在门边地板上。局长困惑难解。

每天的常规工作开始了,文员读出每封信的地址、人名,熟练地扔出信件。邮政局长现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心情注视着这种常规工作,感到每一封信里都有一颗温暖的心在跳动。

那天晚上,局长与赖斯米·达斯走到亚利的坟前,把信放在坟墓上。

(选自《黑姑娘——亚非拉小说选译》,李昕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描写黎明前亚利冒着严寒前往邮局的情形,写出了他的坚持与执着,而“破旧的外衣”暗示了他贫困的现状。

B.邮局里的人员傲慢无礼,如工作时“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拿老人开玩笑,局长用“滚开”等言辞轰老人走。

C.文员将亚利叫作“疯子”,为他每天来问信件麻烦自己而心生抱怨,说明亚利对女儿的想念并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D.局长在办公室把信交给亚利,一是由于他一夜未眠而精神恍惚,同时也因为他理解了亚利的心情而急于亲手将信交给亚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亚利的去世,前文有多处暗示,如“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是在幸福地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等。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对亚利过去的生活进行了补充介绍,既丰富了老人的形象,也交代了老人五年来坚持不懈地去邮局等女儿信件的原因。

C.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既真实又准确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时还联系了小说中的各个角色,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信”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前半部分讲亚利与“信”的故事,“信”象征父爱;后半部分讲局长、文员与“信”的故事,主要表现言而有信。

【3】小说在塑造亚利形象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利还是邮政局长?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累了而懂得回到巢中。

(2)《静女》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援引诗经《无衣》的________________,谱写了中国愿同经受疫情的各国团结协力共同抗疫的动人之歌。这句话意思是说: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登快阁》诗巧用典故,其中“______”化用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_______”化用阮籍青白眼事。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苏轼的《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的外貌特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和大伙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体现大丈大做事不应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国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忘恩负义之徒的句子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3)《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庄子在《逍遥游》中表明“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任重而道远。”自勉。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与《书愤》在歌颂诸葛亮、抒发个人感情方面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成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博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二 志:记住、记得

B. 然后之以弦歌 申:反复说明

C. 人之才而不安于学 兼:并列、并行

D. 未有不为者 病:问题、毛病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将复遗诸子   夫夷近,则游者众

B. 仁者见之以为仁   请事语矣

C. 学于古训,有获 度我至军中,公

D. 汝以予为多学识之者欤   坐假寐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如果他们)能接受这些书并践行(书中道理),我的后代们就差不多(很好了)

B. 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我们(农民)并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只是能滋养它们而且不伤害它们的本性罢了

C.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喜好仁德却不好好学习,他就容易被蒙蔽而且会变愚蠢

D.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

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4文中子路认为不必读书,而孔子与其意见不同,请根据文意概述他们各自的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3月31日,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中,30人因救火而牺牲,这中间有27名是消防员,他们中1人是80后,24人是90后,2人是00后。王佛军,2000年7月生,来自甘肃陇南,在此次救火中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被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他总说自己太调皮,想在部队好好“改造”,入伍两年,从没回过家。刚入伍的王佛军,特别喜欢听老兵讲打火的故事,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说“以后要让新兵听我的故事”……

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你的青春有着怎样的印记?请以中学生“夏雨”的身份,给王佛军的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