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划线词语用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相逢何必曾相识 终岁不闻丝竹声
D.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晋,何厌之有 ③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死生亦大矣 ⑥武以中郎将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⑧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⑨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A.①⑧/②④/③⑦/⑤⑨/⑥ B.①/②⑤/③⑦/④⑨/⑥⑧
C.①⑦/②⑥/③④/⑤⑨/⑧ D.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二十年来,各种语文教学方法纷纷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脱离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B.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会有志得意满、一帆风顺的顺境,也会有遇到挫折、一言难尽的逆境。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鲁迅杂文的语言,多一字会显冗余,少一字则显不足,妙语层出,讽刺深刻,旁征博引,可谓一字千金,充分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
4、下列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B.《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所以叫“楚辞”。《楚辞》的作者是屈原,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C.《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和《陌上桑》合称为"乐府双璧"。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人定”用的是地支计时法,“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5、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B. 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C. 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D.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一般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两种。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疫情之前,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产能为每天2000多万只,受疫情影响,大批企业转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存续的企业共计6.9万家,其中,有1.9万家企业是在1月25日疫情爆发后新增的。而2019年全年,新增口罩经营范围的企业才458家。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单价15元左右的一次性KN95防护口罩,降到了9元/只左右。而工厂出货价已经降到了7元以内。普通的一次性防护口罩价格同样面临降价。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打开淘宝、京东,已经能够找到1元/只的一次性口罩,很多口罩品牌可以拍下即发。
(来源:新浪科技)
材料四:
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构起一道过滤的“屏障”。当空气吸入鼻孔时,气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涡,使吸入鼻腔的气流得到加温。有人测试表明,在将零下7℃的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其气流已被加温至28.8℃,这就非常接近于人体的温度。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戴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百度百科)
【1】下列对于材料二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KN95口罩生产须执行GB2626-2006标准,其颗粒物过滤效率≥95%。
B.普通针织口罩适用于日常生活,对颗粒物过滤效率不做硬性要求。生产时的其他关键指标要求较多。
C.材料列举的六种口罩的适用领域均不相同,我们在不同环境使用口罩时必须佩戴相应种类的口罩。
D.六种口罩所执行的标准各异,但有些口罩的标准性质相同。只有两种口罩对细菌过滤效率有所规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由纸或纱布等制成。能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进行一定的过滤,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两种。
B.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受疫情影响,1月25日后我国新增了1.9万家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存续的企业。
C.在我国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在淘宝、京东,口罩可以拍下即发。
D.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所以不能长期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拒绝佩戴口罩。请你结合材料,说明疫情期间需佩戴口罩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实际情况回答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_______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不寐有赋
陆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急雨之后,天地间湿气蒸腾,隐约只能望见夜空少数大星的景象。
B. 猛禽低飞磔磔有声,冷萤力竭随人水中,动物的异常表现反映出夏夜的窒闷。
C. 诗人以凋零的羽箭与生锈的宝剑比自己,意在表现自己久疏战阵,武艺荒废。
D. 诗歌写夏夜不寐的见闻感受,表达诗人不遇的喟叹,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
【2】“三更犹凭阑干立”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请分析它们在情感表现上的异同。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 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 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 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文举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秦桧当国 当:处在
B.丞相有子就举 就:参加
C.制《用人论》赐大臣 制:撰写
D.亲君子,远小人 亲:亲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燧生而颖异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燧诘其故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C.不可假以权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 水为之,而寒于水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B.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C.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D.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第,指考核、科举、考绩成绩优异,这里是指萧燧科举“进士及第”。
B.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由于秋季举行﹐故称。
C.轮对,又称“轮当面对”,宋代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D.持节,拿看旄节,代表着官员出身高贵。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密告萧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都得到了施行。
【6】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班内有同学感觉老师、家长管得太严,学习太枯燥,生活没意思。请你以博文中学张明同学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开导、引领这些同学走出困惑,走向幸福。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