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化学

一、单选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各组中所有元素组合,无法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HClO B. HNO C. HOCa D. NaSiO

2、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ΔH(  )

A. -488.3 kJ·mol1   B. -191 kJ·mol1

C. -476.8 kJ·mol1   D. -1 549.6 kJ·mol1

 

3、近年来,研究发现乳酸薄荷醇酯在临床医学方面有多种用途,乳酸薄荷醇酯的结构如图,下列有关乳酸薄荷醇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能与反应

B.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C.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

D.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A. 2-乙基-1-丁烯

B. 3-乙基-3-己醇

C. (CH3)3CCH2CH(C2H5)CH3 2,2-二甲基-4-乙基戊烷

D. 1,3-二溴丙烷

 

5、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 + 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a增大

B.CH3COOH溶液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室温下,欲使0.1 mol/L醋酸溶液的电离度α增大,可加入少量冰醋酸

D.0.10 mol/L的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CH3COOH)/c(CH3COO-)减小

6、已知常温下几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2CO3

H2SO3

HClO

HCN

K1=4. 30 × 10-7

K2=5. 61 ×10-11

K1=1. 54 × 10-2

K2=1.02 ×10-7

K=2. 95 ×10-8

K=5 ×10-10

A.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 CO2 +H2O+ 2CN-=2HCN+CO

B.K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CO+SO2+H2O=2HCO+SO

C.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HClO溶液和HCN溶液的酸性,后者更强

D.向氯水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

7、下列各项中I、II两个反应不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选项

反应I

反应II

A

CH3CH2OH→CH3COOCH2CH3

B

CH3CH2Cl→CH3CH2OH

CH3CH2OH→CH2=CH2

C

CH2=CH2→CH3CH2Cl

D

CH3CH2OH→CH3CHO

CH3CHO→CH3COOH

A.A

B.B

C.C

D.D

8、室温下,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加热或加水,均能使溶液中增大

B.溶液中电离出的

C.加溶液使,则

D.与等体积溶液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

9、下列物质因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KHSO4 B.Ba(NO3)2 C.NH4Cl D.Na2CO3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Y W同主族。W2-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X)<r(Y)<r(Z)

B. 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不能燃烧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

D. YZW三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盐

 

1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s) +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各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12、对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先滴加2滴溶液,再滴入2滴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黑色沉淀

证明的溶度积比AgCl小

B

往烧杯中加入约16 g研细的晶体和晶体,并将烧杯放在滴有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晶体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烧杯底部结冰,与玻璃片粘在一起

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才能进行

C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有气泡产生,且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

具有氧化性

D

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溶液

溶液变红

氧化性:

A.A

B.B

C.C

D.D

1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明矾和漂白粉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B. 将AlCl3、FeCl3、CuCl2溶液直接蒸干均不能得到原溶质

C. 铵态氮肥和草木灰(含K2CO3)可以混合施用

D.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铁筒里盛硫酸铝溶液

1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 >C >D>B

C.C>A>B>D

D.B>A>C>D

15、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如下: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49.0kJ

B.升高温度能提高C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C.达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v(正)增大,v(逆)减小

D.增大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投料比,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

16、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Δ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的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该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因为反应速率增大,所以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已知一定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定值,向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容器中再次加入四种物质,若k,平衡就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的浓度为0.12 mol·L1,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可被100 mL 1 mol·L1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

17、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1g4=0.6。该温度下,向20mL0.01 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定过程中宜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a点溶液中c(H+)为1×10-4 mol·L-1

C. a、b、c、d、e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e点

D. d 点时溶质的水解常数为6.25×10-10

18、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pH=7的溶液 B. c(H+)=c(OH)=10-6mol/L溶液

C. 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 等体积等浓度的酸与碱反应后的溶液

19、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等质量的锌粒和锌片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N2O4混合气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FeCl3KSCN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KMnO4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l/LH2C2O4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SO4固体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20、四种短调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B.原子半径Z<M

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二、多选题(共4题,共 20分)

21、工业上可用甲烷氧化制备甲醛,该反应的副产物主要有CO、。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某催化剂,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入甲烷和氧气,分别于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甲醛、CO的选择性及甲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注:HCHO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甲醛的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低于650℃时,随温度的升高,甲烷的转化率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C.650℃时,体系中

D.650℃时,甲醛的产率为20%

22、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为,实验内容及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紫色褪去所需时间/ min

0.6 mol·L-1H2C2O4溶液

H2O

3 mol·L-1H2SO4溶液

0.05 mol·L-1 KMnO4溶液

1

3.0

2.0

2.0

3.0

1.5

2

2.0

a

2.0

3.0

2.7

3

1.0

4.0

2.0

b

3.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3.0

B.b=5.0

C.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实验1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23、葛根素具有降血压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葛根素的分子式为C21H22O9

B.该物质一个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C.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D.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与H2反应最多能消耗7molH2

24、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元素周期表

B.该晶胞中的配位数为4

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D.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三、填空题(共8题,共 40分)

25、酸牛奶中的乳酸可增进食欲、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乳酸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工业上可由乙烯来合成乳酸,方法如下:

(1)乳酸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H3C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写出其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回答下列问题:

(1)从1L溶液中取出100mL,向其中加入200mL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12.4g含0.4mo,则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3)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

(4)标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V体积HCl气体,所得溶液的密度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7、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常温下,有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水稀释10倍后,醋酸溶液中的c(H)   盐酸溶液中的c(H)(填“>”、“=”或“<”)。

②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恰好中和,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醋酸   盐酸(填“>”、“=”或“<”)。

③使温度都升高20℃,溶液中c(H):醋酸       盐酸(填“>”、“=”或“<”)。

④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2)下图是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性情况(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将对应的图像字母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至过量    

②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3)已知表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回答问题

HSO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H2SO3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28、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1

0.2

0.2

2

0.4

①实验1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②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_______0.2mol/L (填“”、“”或“”)。

(2)实验室中配制溶液时通常需向其中加入盐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测得溶液的,某同学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产生了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温度时,。某溶液含有,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溶液,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29、已知25 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下表:

化学式

HSCN

CH3COOH

HCN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3×101

1.8×105

6.2×1010

Ka14.3×107

Ka25.6×1011

3.0×10-8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a1_____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六种溶液:

ACH3COONabNa2CO3cNaClODNaHCO3e.NaSCN f.NaCN

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编号

325时,将20mL0.1mol·L1CH3COOH溶液和20mL0.1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________cSCN)(

425℃时,NaCNHCN的混合溶液,若测得pH=8,则溶液中

cNa+-cCN-=________mol/L填代入数据后的计算式,不必算出具体数值

cCN-/cHCN=____________填代入数据后的计算式,不必算出具体数值

5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6 25C时,0.18mol/L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____

 

3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形成的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物质N,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M”“N”)

(2)已知:

C(s)H2O(l)CO(g)H2(g) H1a kJ·mol-1

2CO(g)O2(g)2CO2(g)   H2b kJ·mol-1

2H2(g)O2(g)2H2O(l) H3c kJ·mol-1

C(s)O2(g)CO2(g) H______(abc表示)kJ·mol-1

(3)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H_________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5

 

(4)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g)2 mol H2O(g),发生反应CO(g)H2O(g) H2(g)CO2(g)  H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____(“<”“>”)0

②在体积不变时,要增大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任写一条)

A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01)

31、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在0.1mol·L﹣1醋酸中加入下列物质,醋酸的电离平衡及平衡时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增大”、“减小”或“不变”, 填“>”、“<”或“=”)

(1)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pH __________

(2)向醋酸中加入碳酸钙固体,电离平衡向________移动;c(CH3COOH)_________

(3)向醋酸中加入大量的水,c(OH-_________.导电能力__________

(4)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盐酸、②醋酸两种溶液,pH:①_____②;与完全相同的镁条发生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①______ ②;中和等量NaOH时消耗的体积:①______②;与足量的Zn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①_______②。

32、下列反应为放热反应的有_______,为吸热反应的有_______

CaCO3分解  ②钠与水反应  ③硫在O2中燃烧  CO2+C2CO  CaO+H2O→Ca(OH)2 C+H2O(g) CO+H2  N2H2合成NH3  NaOHCH3COOH的反应

四、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3、如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31年测定烃类化合物(只含CH两种元素)组成的装置。瓷舟内的烃样品经加热分解或气化后用纯流驱赶经过灼热的,这里烃类化合物反应变成,经吸收管吸收。

已知下表数据:

瓷舟

吸收管Ⅰ

吸收管Ⅱ

瓷舟

样品+瓷舟

吸收前

吸收后

吸收前

吸收后

A

B

C

D

E

F

 

(1)烃样品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管Ⅰ应装的吸收剂是____________,吸收管Ⅱ应装的吸收剂是____________

(3)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该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若该烃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1题,共 5分)

34、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混合,已知所得混合溶液的pH=11,求混合前强碱与强酸溶液的体积比。_________________

六、解答题(共2题,共 10分)

35、某研究小组为了精确检测果脯蜜饯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三颈烧瓶中加入25.00g均匀的果脯蜜饯样品和200mL水,锥形瓶中加入25.00mL0.016mol/LKMnO4溶液。

Ⅱ.以0.1L/min的流速通入氮气,再滴入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待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停止加热。

Ⅲ.向润洗过的滴定管中装入0.0500mol/L(NH4)2Fe(SO4)2溶液至0刻度以上,排尽空气后记录读数,将(NH4)2Fe(SO4)2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待溶液变为浅红色时,用蒸馏水洗涤锥形瓶内壁,继续滴定至溶液由浅红色褪为无色,记录读数。

Ⅳ.重复步骤Ⅲ实验3次,记录消耗的(NH4)2Fe(SO4)2溶液体积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NH4)2Fe(SO4)2溶液体积

19.98mL

20.50mL

20.00mL

20.02mL

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KMnO4被还原为Mn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设计步骤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其中所用滴定管的名称是___________

(4)加入的H3P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以SO2计)为___________g/kg。

36、铜、锌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与铜处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共有_______种。

(2)元素铜和锌的第二电离能:_______(填“<”或“>”)。

(3)硫酸锌溶于氨水形成溶液。

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

②锌的氨合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E.       F.

③已知分子中H—N—H键角为107°,如图是的部分结构以及H—N—H键角的测量值。解释形成后H—N—H键角变大的原因:_______

(4)的四方晶胞如图所示。

位于晶胞的顶点和体心,则图中A代表的原子是_______

②原子A的坐标为,原子B的坐标为,则原子C的坐标为_______

③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的密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