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2、观察下图,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强化六部职权的诉求
B.以提高中央行政效率为出发点
C.有利于防范权臣专权乱政
D.为内阁成为法定中央政府奠基
3、19世纪德国各高校在“研究和教学统一”的原则下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1867年德国化学学会成立,1892年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推出电技术讲座,克虏伯公司等企业也主动与高校配合,支持高校科研。这一现象表明( )
A.电力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B.知识经济的时代逐渐到来
C.高校成为科学研发的中心
D.科学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
4、如表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
诗人 | 作品 | 诗句 |
王维 | 《出塞作》 |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
陈陶 | 《陇西行四首》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元稹 | 《估客乐》 |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
贾岛 |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5、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作者在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这部图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6、汉武帝巡视地方,发现地方吏治腐败严重,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这促使汉武帝寻求建立一种更完备的制度来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这一“更完备的制度”是( )
A.察举制
B.设立刺史
C.推恩令
D.设立中朝
7、阳明心学主张“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认为求“理”不在“格物”,而在“致知”,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守仁( )
A.否定传统的伦理道德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应向外探究万物
D.提倡工商皆本的理念
8、2023年12月24日,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据中方战史记载,此役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包括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混乱中翻车身亡,被时任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称之为“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据此可知,长津湖战役发生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全国普遍采用的是宽轨铁路(1.435米),而山西铁路轨道却是窄轨(1米)。结果,当外省市火车进入山西时,只有换上窄轨火车才能继续前行;同样,山西火车出晋时,必须换上宽轨火车才行。这表明( )
A.北洋军阀派系间矛盾重重
B.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D.国统区的经济陷入崩溃
10、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奉行“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结盟政策。由此可见( )
A.世界局势决定中国外交
B.两极格局不断走向瓦解
C.外交政策根据形势调整
D.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壮大
1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 )
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
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
13、“两税法之所以从唐朝开始延续使用八百年之久,是因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取消了一切杂税和杂役
B.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
D.保证农民有充足劳动时间
14、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在于( )
A.扭转贸易逆差
B.走私毒品鸦片
C.镇压太平天国
D.打开中国市场
15、春秋年间, “蓬蒿藜藿”之地, “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野,以及诸侯国境之间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出现“公田不治”的景象。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动荡持续加剧
B.社会呈现转型之势
C.工商食官局面突破
D.铁犁牛耕普遍推广
16、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 )
A.推动了商业发展
B.威胁了中央集权
C.限制了商业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7、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相关数据信息。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信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B.北民南迁充实了南方劳动力
C.此间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方战乱是北民南迁的主因
18、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原始史料是( )
A.《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B.电视剧《觉醒年代》
C.《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D.《青年杂志》第1卷
19、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人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
20、下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宋代( )
内容 | 利润 |
南宋时刻王禹偁《小畜集》30卷8册,定价5贯省 | 该书共432页,印刷成本共1贯396文足,利润是2贯454文足 |
象山县学刻林钺《汉隽》2册,定价600文足 | 该书共162页,成本共260文足,利润是340文足 |
A.私学教育超越官学
B.印刷技术的发展
C.民间刻书规模庞大
D.书籍生产规范化
2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北宋送给对方钱物 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③都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黄宗羲曾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A.取消王位世袭制度
B.不应废除宰相制度
C.调和君相之间矛盾
D.君臣之间相互制衡
24、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25、明朝的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________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明朝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明。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6、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________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________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体系和________体系。
(2)大规模的________建设不仅增强了________力量,而且改善了________布局。
(3)我国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________,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________和________。
(4)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________、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同时,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________水平和抵御________的能力。
(6)人民________生活和________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________事业取得长足进步,________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________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8)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9)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________、________、精益求精、敢于________的________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10)外交
A.20世纪________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B.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C.______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________ ______正式建交
D.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________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27、____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________
28、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29、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_______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_______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中。
30、三教并行:魏晋南北朝时,_____、____、____三教并行;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1、秦朝形成的________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2、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发明在_______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___。
③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_。
33、背景
(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_”。
(2)________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34、_______年_______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___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_______爆发。
35、百团大战是怎样的一场战役?
36、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2009年是该运动90周年。据此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的专题讨论,请你加人他们的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项目 | 共产党主张与活动 | 国民党主张与活动 | 国共关系 | 结果 |
1921年7月1927年7月 | A |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合作 | 发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1927年8月1937年7月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长征;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寇出中国。 | 国民党“围剿”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国共对峙 | 红军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
1937年7月1945年8月 | 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 承担正面战场抗战任务;后期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B | C |
1945年8月1949年10月前 |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进行解放战争。 | 在美国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 | 战争状态 | D |
(2)根据上述探讨发现:
A.导致国共关系不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B.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通过这一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38、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39、维新运动的序幕?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