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张报纸发行“号外”,通常是因为有重大事件发生,一般是在前一期报刊已经出版,后一期尚来不及出版的时间内发行。创办于上海的《新申报》1919年5月5日印发了“号外”。据此分析,这一“号外”报道的是( )
A.戊戌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爆发
D.国民革命爆发
2、有人把近代中国某事件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该事件可能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3、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留下许多石刻,《峄山刻石》中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琅琊刻石》中述:“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大力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
B.彰显强大国力
C.加强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D.构建国家认同
4、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明显属于后者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中外朝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明朝的内阁制度
5、标语是时代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风格的标语。下图所示标语“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应该出现在( )
A.北洋军阀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按其孕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
B.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
8、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边疆管理出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
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
9、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的一些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中,已经出现将粟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栽培,并大量使用彩绘陶器的情况。这些文化遗存(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属于河姆渡文化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已经形成了国家
10、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宋朝(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政府已不再征收商业税
11、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比为58%,妻子为汉人的占比近70%。这说明了元朝(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12、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13、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
A.表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
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4、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15、五京制度源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说“和“东,南、西、北、中”的“五方说”。辽朝创建了五京制度,五京分别为上京、中京、南京、东京、西京。其中上京和中京主要位于草原地区,上京为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中京为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这可用以说明( )
A.儒家文化在草原地区普及
B.辽朝中央集权程度较弱
C.南北面官制影响都城建制
D.辽朝的汉化过程的推进
16、下列地方位于辽朝统治区域的是( )
A.临安
B.流求
C.燕京
D.澶州
17、自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了近代以来难得的上升性发展,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导致这种“上升性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洋务运动推动
B.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中华民国建立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8、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按乡村全体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改,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这说明我党( )
A.积极推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D.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19、康雍乾时期,清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奠定了中国的辽阔疆域,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世界大国格局最终确立。以下史实能够支撑这一结论的有( )
①统一台湾设府管辖②设奴儿干都司③平定准部回部叛乱④派遣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世纪八九十年代,康有为提出:“凡论古今人辟新知之功及恶言之过,先当考明其时,次当区别其地”“于其义理一项,则以今日所发明之实理为准而算之……其制度一项,则从现在比例最末之制度起算……进则记功,退则计过”“是非随时而易义”。在此,康有为旨在( )
A.探寻自然界的进化法则
B.肯定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C.揭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D.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21、中央苏区传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歌》《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
A.弘扬了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22、汉武帝时期频繁的进行货币改革,从四铢钱到三铢钱,再改为半两,又改回三铢。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又“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这些改革( )
A.造成了商业经济凋敝衰败
B.加剧了币制混乱局面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23、下图为1959年的宣传画《勤俭持家,厉行节约,支援建设,利国利民》。该宣传画的主要意图是( )
A.颂扬过渡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
B.彰显男女平等的社会气象
C.激发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D.号召民众支援“三线建设”
24、“圣人意味着什么?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对此问题某派思想家认为:“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璞玉”;人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学不学”。下列诸子思想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克己复礼
B.清净、无为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
25、遵义会议:________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________代表的________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6、文学艺术
项目 | 时间 | 成就 |
文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_____东晋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学形式; |
诗歌 | 唐朝 |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 |
书法 | 东汉 | 成为一种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_______世称书圣。 | |
隋唐 |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的颜体和________柳体最为有名。 | |
绘画 | 东晋 |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 |
| 隋唐 |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 |
石窟 |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 |
27、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28、第二次国共合作
(1)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2)________
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
②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________关系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路线的形成。
(4)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________》。
(5)军队改编: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________为正负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________,叶挺为军长。
(6)实现合作: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________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9、中国坚持________道路,推动构建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
30、兴起:从________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儒学僵化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3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 的境地。
32、由于没有________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___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______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3、外交成就 :①支持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②中国积极促进______________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③国际金融: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④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共建“_____________”
34、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基础,没有严密的________,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________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________告终
35、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6、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8、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何表现?(从农业技术、水利建设和工商业思考)
39、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请回答:
(1)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推行哪一做法?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