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本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这反映了( )
A.美洲文明彻底消失
B.殖民主义者的罪恶
C.西方文明得以传播
D.玛雅文明从此衰落
2、如图所示革命歌曲,它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土地革命的完成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发展
3、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为缓和矛盾,康有为提出:设制度局,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最终由皇帝裁决。由此可推知( )
A.放弃开议院是因为民族意识尚未萌发
B.设制度局有利于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
C.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变为支持君主专制
D.设制度局是为了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4、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两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行鼓励发展实业的经济政策
B.国内先进的技术支撑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到“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见,“新文化运动”的“新”体现了( )
A.面向青年群体创新服务
B.高举思想启蒙旗帜以救国
C.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采用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6、“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以上语句分别描述的人物是( )
A.玄奘戚继光郑成功
B.鉴真戚继光郑成功
C.鉴真郑和李自成
D.玄奘郑和李自成
7、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北京
C.咸阳
D.西安
8、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姬姓诸侯国多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经济富庶或战略要地,不仅承担控制四方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与非姬姓诸侯国形成分割之势。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确立
B.实现了对诸侯的垂直管理
C.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D.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9、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 )
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
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
10、2008年,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两发掘点出土了磨制石器、陶片、铜片、铜粒、矿渣以及网坠(渔猎用)、纺轮、动物骨骼等文物和灰坑一些生活遗迹。据此可知,该遗址( )
A.证明云南已进入文明时代
B.体现当时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
C.反映母系社会的社会风貌
D.显示了金沙江流域的文化起源较早
11、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组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 史事 |
1927年8月1日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1927年8月7日 |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1927年10月 |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2、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
A.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
B.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C.红山文化碧玉龙
D.大汶口文化白陶鬶
13、龚自珍针对乾隆以来“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黄河日益为患”的情况,主张在新疆建行省,利用那里的闲旷土地,组织“京师游食非土著之民”以及各地愿意应募的百姓和“江西、福建两省种烟草之奸民”,前往“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这表明龚自珍主张( )
A.增进南北方经济交流
B.垦荒拓耕解决人地矛盾
C.强化新疆的国防地位
D.发展农业维护疆域完整
14、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说,早在1881年道经上海,初见租界之繁盛,深有感触,以为“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这表明康有为( )
A.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先进
B.认为开设学堂是救亡图存根本
C.为开展百日维新立传造势
D.颠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15、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 )
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
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
16、下图是20世纪初刊登于《申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 )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君主集权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17、唐承隋制,以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常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被称为“内相”。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
A.三省体制遭到彻底破坏
B.君主集权趋势日趋明显
C.中央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D.设中朝以架空宰相权力
18、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这一事件纲领的是( )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促进洋务运动兴起。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三制”原则
D.“双十协定”
19、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放电,标志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最高参数“人造太阳”的建成,均得益于( )
A.国际形势趋向和平发展
B.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提升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家高度重视核能利用
20、如图为西汉不同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
A.“重文轻武”思想影响
B.士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C.“尊崇儒术”影响政治
D.法家开始失去了社会价值
21、辽国建立后,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 )
A.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
B.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
C.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
D.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
22、如图(汉画像石)是长公主装饰图,出土于徐州西郊。画像简单,为一常青树,树上立一鸟。该墓的年代可能不会晚于西汉景帝初期。材料折射出西汉初年( )
A.社会经济状况较差
B.贵族装饰有严格规定
C.政府重视农业耕作
D.手工业技术水平较低
23、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写道:“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形成社会向学风气
C.打击门阀世族集团
D.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24、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中期安史之乱后
D.元朝统一时期
25、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6、护国战争
①________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1915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________
27、稳定物价:1950年春,经“________”,“________”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________年底,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28、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9、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0、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撤离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________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________。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________人以上
31、________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32、列举我国在1956年——196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时犯的错误:
错误一:工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农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33、公元前后,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双方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34、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蒙巴萨和_____________等。
35、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出现了“中学西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拜欧美、日本和苏俄为师,出现了“西学东渐”局面。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学习内容层面来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宋元时期“中学西传”主要以哪一方面为主?有何突出表现?
(2)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举1例作说明。
(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二者的结合在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哪三大理论成果?
3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开始对民主革命进行深入的探索,20世纪20—30年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驾驭着民主革命的航船在政治斗争中的汪洋大海上乘风破浪。这期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也由于党在政治上的幼稚,走了不少的弯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
(2)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移,请就这两次转移及其影响加以说明
(3)从大革命失败到长征胜利,中国民主革命走出了低谷。请予以说明
37、儒学复兴的背景是什么?
38、“围剿”与反“围剿”各是指的是什么?
39、应当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