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会议的决策写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一机制( )
A.能够减少决策失误的出现
B.严重影响了行政办公效率
C.进一步削弱了君主的专制
D.使中书门下成为决策核心
2、导致下图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现象的根本原因为( )
商周至明清中国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A.重农抑商的松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市民阶层的壮大
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3节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4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4、如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
C.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D.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
5、1141年,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订立和议。规定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其称臣,每年向其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该政权( )
A.建立者与鲜卑同源
B.推行南北面官制
C.曾出现“大定之治”
D.都城在宁夏一带
6、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但这个词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接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
A.促使华夏族形成
B.推动了文化传播
C.增强了国家认同
D.消除了六国隔阂
7、下图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传统门第观念颠覆
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
8、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军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土豪,分田地”
9、明清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诸如王艮的“身本”论,李贽的“童心”论,罗汝芳的“赤子之心”,颜山农的“率性所行,纯任自然”,袁宏道“性灵”说,汤显祖的“至情”说,黄宗羲的“自私自利”论,顾炎武的“怀思常情”论,陈确的“君子有私”说等。这些思想主张( )
A.彰显了强烈的个体意识
B.实现对理学的进一步深化
C.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成为转型时期的思想主流
10、对于变法,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铁良、醇亲王载沣认为“满人历朝所得之权利皆将因此丧失”。而康有为也曾上书言:“就皇上理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勿去旧衙门,唯增新衙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 )
A.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B.开启了政治博弈新局面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1、东汉时期豪族收恤宗族中的贫困者,蓄养宾客,收留破产流亡的农民,向他们提供救济和保护。豪族对依附农榨取高额地租,多为收成的50%。据此可知,东汉时期豪族势力的发展( )
A.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B.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C.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导致门阀士族迅速崛起
12、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据此,圣库的收入化为柴米油盐,进入上帝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取得自己的一份。太平天国这一举措( )
A.维护了小农生产者的利益
B.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打击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寄托了小农固有的憧憬和向往
13、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大量绚丽多彩的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情调阴森悲惨;唐代的壁画则围绕着经变内容的描绘,穿插了宴饮、阅兵、行医、商旅、农耕等生活场景,简练真实而富有生活情趣。壁画风格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环境影响艺术创作
B.佛教的影响力逐步下降
C.唐朝壁画绘制水平提升
D.儒释道的融合不断深化
14、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 )
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
15、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C.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
D.符合了社会过渡性质
16、下图所示为义和团揭帖,其中写道:“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 )
A.旨在推翻清政府
B.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
C.有广泛群众基础
D.开启了中国救亡图存进程
17、毛泽东在一次电讯中讲道:“(边区政务会代表)不但没有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连中农、独立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也没有提到……像冀鲁豫解放区这样大范围的政权机关不应只是代表农民的,它是应当代表一切劳动群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共的策略是( )
A.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大革命
B.动员全民族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C.团结一切力量解放全中国
D.联合各民主阶级实现和平建国
18、清末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证明“洋务清火汤”疗效不佳的主要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B.戊戌变法的失败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19、82年前,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在台儿庄战场上拍摄了许多照片,刊登在美国的《生活》杂志上并写道:“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镇的名字很多,像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名字——台儿庄……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著名的村庄”。关于此次胜利说法正确的是
A.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是由中国共产党指挥进行的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同时,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使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地位
B.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
D.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
21、《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这一官制( )
A.构成了贵族政治的内涵
B.极大地削弱了相权
C.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D.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22、唐初,官员的候补主要有三个途径,即科举,杂色入流(封建王朝把官员分成九品,九品以内为流内,九品以外为流外,官员由流外并入流内叫入流)和恩荫。其中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生来源是国立学校中的学子,这些学子大多数都是贵族之后,普通人较难获得进入学习的机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初期的门第观念浓厚
B.唐朝政治依旧属于贵族政治
C.九品中正制度在唐朝延续
D.科举取士标准呈多样化趋势
23、明成祖时,内阁的主要职责是“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明仁宗以后,这一职责转变为制度化的“票拟”,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内阁已开始给人以“俨然汉、唐宰辅”的印象。这一变化说明
A.内阁对皇权形成制约
B.内阁掌握了行政决策权
C.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
D.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
24、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立宪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典论”。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遭到清政府否决。这一举措( )
A.缓和立宪派与清政府矛盾
B.加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C.推动近代中国改革的深化
D.直接导致武昌起义爆发
25、________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26、将下列制度、政策或事件填入勾之相应的时代(填括号)
A推行均输平准 B党锢之祸 C设立中朝 D设置安西都护府
E增强尚书台作用 F实行两税法
西汉____东汉____唐朝_____________
27、汉代地方设置_______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28、《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29、外交成就 :①支持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②中国积极促进______________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③国际金融: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④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共建“_____________”
30、概况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第一枪。
(2)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________,推________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________个省和________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31、上海、太原失守后,_______、_______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_______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32、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造成所谓的“________”随后张勋复辟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就中印两国遗留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________
34、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
(1)新时期时代早期
①距今约________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______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_______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_______,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
③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_______代表器物是________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_______。
35、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全民族一致抗日的表现是什么?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36、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1)由此你想到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四次侵略战争?
(2)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3)在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的过程中,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令你感动?请举出两例。
(4)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7、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怎样的?
38、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何时产生?导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促进其发展的国内因素是什么?其发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9、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扼要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刻没有停止过,请任意写出几个抗击列强侵略的英雄人物。
(3)这四次反侵略战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战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