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3、2019年10月底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之后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总书记也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应该

A.实施全民文化创新运动

B.以甲骨文研究为根本

C.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D.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

4、唐朝中期,商人在户籍管理上已经成为良人,开始脱离贱籍;两宋时期,商人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被编入坊郭户的户籍,商人开始取得了国家“编户齐民”的资格。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

B.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C.政府对坊市管理日益严密

D.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5、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 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6、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这说明

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

B.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

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

D.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

7、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A.建立现代民主法治国家

B.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D.及时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

8、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20个诸侯国中,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王子封侯者已达165人。这说明实行推恩令(  

A.反而壮大了地方诸侯势力

B.分化削弱了各诸侯国势力

C.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显著

D.得到各诸侯王的大力拥护

9、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10、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11、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及:“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这是中国最早有关番茄的详细记载。这段记载可用来说明此时

A.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

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

C.我国可用食物种类更加丰富

D.中国与美洲开始了直接往来

12、1594年,以《法兰西大观》为代表的“国家地图集”模式开始弥补世界地图集的不足。它致力于一种“特殊主义的法兰西”,绘制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这体现了(     

A.形象化的国家意识

B.全球性的探索行动

C.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D.制图技术逐步完善

13、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因此锐减了近95%。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

14、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15、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建设“福利国家”

16、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和经济等多种信息,下列两幅图片为汉唐时期我国的行政区划。

上述变化反映了

A.地方行政区职能由监察变为行政

B.经济文化重心已由北方转到南方

C.行政区划设置依据由自然到人为

D.南方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17、下表是1904~1910年晚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类别

法律法规内容

数量(部)

时间(年)

综合性法规

商律、注册

7

1904~1906

行业性法规

铁路

10

1903~1908

劝导奖励实业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

8

1905~1910

A.法律实施保障了经济的繁荣

B.经济实现了近代化

C.政府重视经济的法治化管理

D.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18、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相比于宋代,明清“商业革命”突出的是

A.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贸易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19、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20、雍正朝,有记录的(皇帝)引见文官数量共计5750名,这些官员去向如表。表中信息表明

雍正朝引见文官去向统计表

项目

单向任职

双向任职

京官

地方官

由地方官到京官│

由京官到地方官

多次双向流动

人数

374

4346

171

780

59

A.皇帝重视地方治理

B.京官文化素质更高

C.官员流动性较缺乏

D.注重官员基层经历

21、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

A.带有宗教目的

B.得到了金钱资助

C.到达了新大陆

D.无意于殖民掠夺

22、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3、1900年12月27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告谕:限定5日内将各类军械进行上交,如逾期不交,一经查出,军械没收,私藏者一律斩首。这说明

A.清政府已完全屈服于列强

B.列强强化对华殖民统治

C.八国联军已准备发动战争

D.《辛丑条约》走向了落实

24、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26、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

 

27、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2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________》,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的________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________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29、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________占主导地位,在惩治德为首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基础上,确立帝国主义在________统治新秩序。

 

3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先发生转折的战场或者战役是________

31、“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

 

3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3、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________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________,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4、《九国公约》的实质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逐步发展。请回答:

(1)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2)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至少写出二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认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善的受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摘自关汉卿《窦娥冤》

材料二: 程长庚(1811~1880)名椿,一名闻翰,字玉山,寓名四箴堂。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1840年前后由安徽入京,不久成为三庆班的台柱和班主。他广泛吸取各种戏曲的长处,融合徽剧、汉剧和昆曲等多种声腔,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其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作品是__________(剧种)的主要代表作。请你分析这种剧种在当时得以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2)“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明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剧种”。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京剧在全国广泛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37、简述中国古代思想演变历程。(用思维导图书写)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此,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请回答:

(1)新中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什么会议?

(3)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4)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当前,中美正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3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1984年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20世纪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至少举两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