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B、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C、台湾当局以“元首级”规格接待达赖,其“台独”、“藏独”之心昭然若揭。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百无聊赖,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中“绿”的词性一样。
B.“实现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今天星期一”、“走一趟”的结构各不相同。
C.“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句子的主干是“旋风卷到天上”
D.“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照射特别强烈。”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3、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文学常识,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读书》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作家和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B.《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C.《出师表》和《诫子书》都是出自诸葛亮之手的经典名篇。前者教育儿子刻苦学习,夺取功名,包藏殷殷期待;后者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蕴含耿耿忠心。
D.明朝吴敬梓在创作《儒林外史》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儒生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练达 逆行者 如坐针毡 味同嚼蜡
B.踌躇 蒸溜水 一气呵成 雕梁画栋
C.涉猎 荧光屏 另请高明 厉精图治
D.要决 一炷香 吹毛求疵 重蹈覆辙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志喜也 (4)甲子又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农夫相与忭于野。
【3】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作答。
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
喜雨亭:
【4】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曹伯启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石栈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干①,俯瞰飞流过石滩。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青灯夜更寒。
[注]①两握不曾干:两手紧张时掌中多汗。
【1】本诗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举例分析。
【2】结合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登蜀道的复杂情感。
7、某校准备开展“读国学经典,做国学少年”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如果举办“读国学经典”挑战赛,你想代表班级参赛,请你拟写一个参赛口号吧!
(2)在国学经典的宇宙里,孔子无疑是无比璀璨的那一颗星,某班设计了几个“《论语》心得”板块。请你仿照示例另外再设计一个板块,并选出一句能证明这一板块内容的《论语》中的句子。
板块一:《论语》教我做君子——引用《论语》“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阐释。
板块二:________________引用《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
(3)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8、文言名句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①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②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①。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他又装模作样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于是便向市场走去。
③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漸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唰地站起身来,嘴里含着食物,向门口、窗口奔过去。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④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⑤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⑥这时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个把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竟然说得出!……竟然说得出……这种假话来糟蹋老实人!竟然说得出!……”
⑦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
⑧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扰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⑨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实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大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⑩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马朗丹站在家门口,看见他走过,笑了起来。为什么呢?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奥士高纳大爷嘀咕道“皮夹子找到了嘛。”但那个人接着说:“老爹,别说了。有个人捡着了,又有个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⑾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⑿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注:①坍台:丢脸:出丑。小说有删改)
(情节梳理)
【1】小说中的奥土高纳大爷捡到绳子后经历了什么呢?请结合他的情感变化,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内容赏析)
【2】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马具商马朗丹的陷害(任选一题作答) | ||
三次出现 | 相关语句 | 人物心理 |
第一次 |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 | 示例:一个“瞅”字,写出了马朗丹当时看而不语的情态,表现出他正盘算着如何陷害报复冤家的心理。 |
第二次 |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
|
第三次 | “马朗丹站在家门口,看见他走过,笑了起来。为什么呢?” |
|
结论 | 纯属诬陷中伤 |
(2)乡长的审问(任选一方答题) | ||
审问双方 | 相关语句 | 推敲赏析 |
乡长 | “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 乡长为什么宁可相信马朗丹的一面之词,也不相信奥士高纳大爷? |
奥士高纳大爷 | “竟然说得出!……竟然说得出……这种假话来糟蹋老实人!竟然说得出!……” | 请简要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
结论 | 毫无公平可言 |
(3)众人的态度 | |
相关语句 | 各抒己见 |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 从“不信”到“并不信服”再到“越不相信”,说说这样表述的妙处。 |
结论 | 众人的不信任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主题探究)
【3】“莫泊桑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爱憎,他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托尔斯泰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在这篇小说里你对“值得爱的”与“值得恨的”事物的理解。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路我们沉默不语
①我十三岁那年,跟人打架,班主任叫来了我爸,让我爸带我回去反省几天。于是,我爸就把我领了回去。
②第二天,我爸就带着我跟他去工地搬砖。他把我领到砖堆旁,说:“搬一块砖,一毛钱,你自己算你一天要搬多少。”我心里掂量着,“要是一天搬一千块,就挣一百块钱了。一百块钱,那能买多少包辣条啊!”我心里乐津津的,一口气挪了五块砖,起身时没搬动,往前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上。我拿下一块砖,四块搬起来,还是有些吃力,我就转身又卸了一块,搬得轻松了许多。在搬到二十多块砖时,我就彻底搬不动了,胳膊一点力气都没有,连一块砖都搬不起来,肚子咕噜咕噜叫着,后背冒虚汗,整个身子都飘飘然的。我找了一棵樟树,靠着枝干坐下,不知不觉中竟然睡着了。
③那天,我搬了两百多块砖。回去的路上,我爸问我明天还去吗,我想都没想就说:去!
④第三天,才搬了几分钟,我就饿了,肚子咕咕叫。乘我爸不注意,我溜到樟树底下坐着。那天上午风很大,太阳却比前一天烈许多,工地外围的沙地泛着刺眼的光,我在树阴下坐了半个钟头,还是汗如雨下。中午的盒饭,油水少得可怜,我吃了几口,就偷偷倒掉了。下午搬砖,浑身又没了力气,汗珠从额头流下,渍得眼睛都睁不开,我手肘里抱着砖,觉得大地在旋转,紧接着整个人朝前倒去。模糊中,听到我爸喊我的名字,我想应一声,却开不了口。我爸把我抱到樟树下,使劲地给我扇风。我睁开眼睛时,他不知道从哪拿来一个面包,塞到我嘴里……坐在樟树下,他问我:“明天,还来吗?”我想了一会儿,还是点头:“来,有吃有喝,为什么不来?”我爸笑着不说话。
⑤不多久,来了一辆小车,扬起一阵灰。车上下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包工头,挺着个大肚子,昨天中午来过一次,还大声嚷着:工程要加紧!他身边那人穿着一双擦得发亮的皮鞋,带着墨镜,手里拿着皮包,一下车就使劲咳嗽,包工头对他毕恭毕敬的,想必是老板。
⑥我跟着我爸,准备过去继续搬砖。戴墨镜的却把我爸喊住了,他大步走过来,摘了墨镜,轻屑地问:“你不干活,坐在那干嘛?”我爸不自在地笑了一下,有些支吾地说:“太热了……”没等我爸说完,那人就扇了我爸一巴掌,声音清脆。我只觉得周边都沉寂了下来,想不了太多,往前冲了过去,却被我爸拦在身后,他低声跟那人说着:“对不起。”
⑦我有些失望,我不明白,我爸为什么要跟那人说对不起。从爸身后挣脱开来,我拿起手边的砖头朝戴墨镜的砸了过去,没有砸中,被他给躲开了。他有些暴跳如雷,用手指着我爸的鼻子大声吼着:“滚,你明天不用来了,给我滚蛋。”说完啐了一口痰。没等我再捡起砖头,我爸把我拉开了。
⑧回去的一路上,我爸没说话。我侧着身子,看到他的右脸,黝黑中透着消散不去的红,那团红色,比头顶的太阳还要毒辣,我第一次体会到心脏的部位抽痛着。
⑨回到家后,我独自回了房间,晚饭也没吃,爸喊了我好几声,我都没应。他跟没事人似的,和我妈说着些家常。那一晚上,我都没睡着。
⑩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收拾了课本,跟我爸说:“我回学校了。”他就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奔往学校的方向,那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
本文节选自《读者》(2018年第14期)
【1】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完成下列填空。
回家反省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痛苦反思 → 重返学校
【2】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飘飘然”的表达效果。
【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段,爸爸送“我”重返学校,我们一路无话。为什么“我”不说一句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5】请你写一段话,描述“我”经历了工地事件后在返校路上的心理活动。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①陌生人可以信任吗?肯定的回答,挪威65%,巴西5%,相差甚远。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②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高,管理程序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③多年前一个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给在那个镇打工的哥哥带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当时我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从此爱上西藏。
④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ANEW”二手书店的特色。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收获是,书友们一般都多塞钱支持他,书店办得越来越好。
⑤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每年签订的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在诚信成本过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的一个朋友,生意陷入低迷,雪上加霜的是,又被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万货款——其实就是赖账。朋友是在喝醉的时候跟我说的,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⑥这就是信任的代价,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
⑦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轻盈。世界高幸福度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65%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为世界各国之最。
⑧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需要的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拿着卡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说:“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⑨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的老头儿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⑩要彼此互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无论经商还是待人接物。
【1】本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选择一种论证方法,结合本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结合本文,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怎样对待这类事情。
老人倒地扶不扶?困窘者街头求助帮不帮?社会上对此争论激烈。
【5】阅读完这篇文章,请结合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想法。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幸福靠奋斗,兴邦靠实干。“奋斗”的时代旋律贯穿全国两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始终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
(材料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2018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这样阐释奋斗的深刻内涵: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奋斗”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与其说初三是一个做梦的季节,不如说初三是一个奋斗的季节。梦想着受到成功的青睐,必须得接受苦涩的洗礼。处于人生十字路口,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奋斗的理解。(字数1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