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C. 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D.盐城电视台的《今晚》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B.班长做事向来善于鸠占鹊巢,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C.有些人有一些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D.中国民航局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737MAX8客机,此事不可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阿廖沙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少年。

B. 冰心的《 繁星》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为主要内容。

C. 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人物,如“豹子头”林冲就是一位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他“大闹五台山”,“醉打蒋门神”。

D.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诉讼 疮疤   矜迟   倾家荡产

B.贪婪 甘霖   胶灼   置之死地

C.腼腆 执拗   忐忑   必恭必敬

D.残骸 钧裁   诺言   凛然生畏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各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皲裂:   (2)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艾青诗歌《太阳》选段,回答问题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1)为什么作者认为太阳“从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等意象中走来,说说你的理解。

(2)诗歌蕴含着诗人艾青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  ①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②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材料二)

扬州“个园”如同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一样,亦是集建筑、山水、花木等于一身的园林。是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结合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个园”讲求生命意趣。四季时节不同,不同的植物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变化或色彩变化,这正是自然界生命气象的展现。“个园”园名即以竹命名,旨在突出该园的主题与园主的雅好品味。绿竹在“个园”中既作绿化,又作营构主题之用。园内有刚竹、紫竹等六十多种。绿竹在“个园”中或散植、或丛植、或孤植。“个园”北区是最佳赏竹处,有“竹西佳处”匾额点题。此外,“个园”中还植有枫、桂、松、桐、梧、柳、荷、腊梅、天竺、紫藤等植物。以落叶树木点缀园中,衬托常绿之松竹。园内绿竹苍翠欲滴、与松柳碧水相互辉映,冉冉绿色浸粉墙,仅是这满园的翠绿就足以让人沉思内省、神思飞扬,此乃自然之色给人带来的心理共振,亦即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材料三)

颐和园,也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览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尽管  ②都   B. ①无论  ②总

C. ①因为  ②所以   D. ①如果  ②那么

2阅读(材料二),说一说“个园”的独特之处。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南北方园林在整体布局上的异同。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根据课文默写。

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曹刿论战》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

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落花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造词工丽,随手拈来;晏殊《浣溪沙》中的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②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③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④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⑥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⑦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⑧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有人认为第②段的论据有些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感知第⑤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0、读经典诗词 过诗意人生

——从《中国诗词大会》说开去

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需要从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②诵读润泽心灵。唐宋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心灵认知。品读鉴赏这些锦绣文章,能把纯意识形态的、纯政治伦理的概念转化提升为心灵的感应、精神的修养,从而将一种外在的、说教式的教育,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感染,浸润心灵。吟诵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因声求气,得其风骨神采。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吟诵或创作比赛,通过合唱、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形式,创新传统经典的传播形式,加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渲染扩散,营造浓厚氛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③体悟提升境界。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感觉”。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等,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

④躬行笑对人生。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白发翁媪”,下至“黄发垂髫”,都能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养分,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选自《徐州日报》)

1阅读全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我国古典诗词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开头引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体悟古典诗词能提升境界,请选择第③段中某两句诗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偶像观

李彦姝

①前几天,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跟我讲起他们班上的“新鲜事”:一个女生很喜欢一位明星,不仅看了所有跟他有关的综艺节目、影视剧,还花了上万元买了那位明星的周边产品,明信片、抱枕、雨伞、背包、笔盒、手链,能买到的全买了,而钱自然掏自她父母的钱包。那个女生洋洋自得,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一位同学说了几句那位明星的不是,那位女生立刻对其大打出手,直到老师出面,场面才得以控制。

②近几年,青少年疯狂追星的新闻我早有耳闻,但当新闻中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时,我还是被“震惊到了”。这件事情从侧面反映出过去这些年一种畸形的偶像观已在青少年中形成,也进一步说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的必要。

③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长中一般都要经历的过程。从个体层面看,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往往暗示着他(她)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群体层面看,青少年群体的偶像观,反映的是时代的价值取向,并包含着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密码。因此,青少年需要树立健康向上的偶像观。

④第一,青少年大都喜爱娱乐,所以产生了对娱乐明星的崇拜,但青少年追星不应只图感官层面碎片化的快感爽感,不应只表现为金钱、时间、精力的巨大付出,更不应因爱而起、以爱为名,结果却滋生出敌对、仇恨、暴戾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⑤第二,应秉持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追逐德行高洁、遵纪守法、人格高尚的偶像。青少年有激情、易冲动,对于偶像往往仅窥其一而不及其余,总以为自己的偶像千好百好,容易忽视偶像的节操品行。可很多明星最后都败在“德”上。青少年如果总把德不配位的明星当作偶像,既是对明星的纵容,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跟风、不溢美、不捧杀,勇于担负客观评价、积极监督偶像言谈举止的责任,应是青少年追星路上的应有之举。

⑥第三,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要矫正盲目浅薄的偶像观,多学习偶像的真功夫,见贤思齐,苦练内力,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青少年把明星艺人当作偶像,但他们看到的只是明星在聚光灯下的光鲜时刻,看不到的是明星在幕后的艰辛、努力与付出。青少年学习偶像,就应多了解一下偶像成功之前付出了什么而不是偶像成功后获得了什么。青少年崇拜偶像,就应该与其建立健康平等的情感纽带,多从其身上吸取精神养分,并转化为自身前进的动能。

⑦第四,青少年社会人格的养成,不仅来自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与他们所追逐的偶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目前,青少年群体的偶像认知有一种偏狭短视的倾向,以为只有演艺明星才值得崇拜。这种认知必须纠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抗疫一线默默奉献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医护人员,空间站中为人类探索太空之路的航天英雄,他们都是值得青少年崇拜追逐的偶像。

⑧未来属于青少年,希望寄予青少年。青少年既要有向偶像学习的志向,也要有赶超偶像的志气。正如有一句话所讲,偶像崇拜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也成为偶像。

(选自2021年10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先引述一则“新鲜事”,然后对这一事件略加分析,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

B.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少年应该如何树立健康向上的偶像观。

C.第⑥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阐明要多学习偶像真功夫的观点。

D.青少年社会人格的养成,只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关,因此,要牢牢把握好这两个阵地。

【2】结合作者的观点和你的生活实际,请谈谈青少年该树立怎样的偶像观?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以“朝着   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