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折腰(zhé) 风骚(sāo) 鲜妍(yàn) 分外妖娆(ráo)
B.佝偻(lóu) 宽宥(yòu) 惊骇(hài) 忸怩作态(ní)
C.阴翳(yì) 觥筹(guāng) 绮户(qǐ) 前仆后继(pū)
D.冠冕(miǎn) 麾下(huī) 珐琅(fà) 间不容发(fā)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的自尊心很强,请同学们说话要多留心,以免不要伤害她。
B.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3、学习完鲁迅的《故乡》,班级计划开展“走近鲁迅”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同学们找到了毛泽东为鲁迅先生题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活动开场背景。如图是四位同学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后的感受,其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行书,如群龙戏海 B.行书,如春茧吐司
C.草书,如惊涛拍岸 D.草书,如石上清泉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志同道合之人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B. 《岳阳楼记》的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明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C. 《醉翁亭记》写“太守宴”前先写了“滁人游”,为写“太守宴”创设了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归隐山林的愿望,并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甲】诗是作者刘禹锡写给友人__________(人名)的回赠之作,并以“___________”自比。
【乙】文记录了作者__________(人名)贬官黄州期间的生活片段,自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向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根据上面的诗文,填写下表。
篇目 | 作者自我排遣的方式 | 作者相同的生活态度 |
【甲】 | 喝酒振奋精神 | ②______________ |
【乙】 | ①____________ |
【4】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交代了被贬的时间和地点;【乙】文先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甲】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乙】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表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
C.【甲】诗和【乙】文都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字里行间饱含了辛酸和悲凉。
D.【甲】诗和【乙】文都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的共勉。
6、根据你的诗歌阅读经验,下面哪首诗歌是艾青的作品?请简述理由。
【甲】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 【乙】我渴望着(节选) 我渴望静默地坐在你的身旁 我不敢 怕我的心会跳到我的唇上 因此我轻松地说东道西 把我的心藏在语言的后面 我粗暴地对待我的痛苦 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我渴望从你身边走开 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懦怯 因此我随随便便地昂着头 走到你面前 从你眼里频频掷来的刺激 使我痛苦永远新鲜 |
7、复兴中学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推荐文化遗产】
(1)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河北省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注]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河北省文化遗产举例:赵州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万寿寺塔林、景州塔等;河北梆子、藁城宫面、衡水内画、武强木版年画、平山西调秧歌、温塘桃花峪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请文化名人】
(2)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爷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星期三上午10点,地点在学校礼堂。学校委派校团委宣传委员王华给张爷爷打电话,王华怎样说才能清楚又得体呢?
8、古诗文填空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行路难》其一)
(4)浮光跃金,______。(《岳阳楼记》)
(5)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______,______”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①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②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③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
④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⑤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箪城!”
⑥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⑦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
⑧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⑨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⑩“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⑪“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⑫“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⑬“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⑭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⑮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⑯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⑰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曰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
注:《边城》内容简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的争持?
【2】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狡猾”的含义。
【3】第⑫、⑬段,言为心声,翠翠和祖父的对话语言简短而意味深长,请分别写出他们句子里的微妙心理。
【4】试理解第⑭段写祖父看到迎婚喜轿后,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祖父可能想到了什么?
【5】第⑰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积累链接:请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需要锻炼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痛苦中炼出美德。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韧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他的弟子,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话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⑥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憬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念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
⑦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节选自杨绛《走在人生边上》,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第⑤段论述思路,补全相关内容。
要求世界和谐→_____ →齐家→_____→正心→_____→不自欺→_____→对自己有客观认识
【4】结合加点的词语,品味下面的句子。
⑴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狡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⑵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捉住”一词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文章第②段中,作者引用了“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等名言警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请你再为本段补充两条名言警句作为论据。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伯进城
侯发山
(1)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2)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做好庄稼人,必须起得跟鸡一样,何况眼下是麦收的时节。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在灶台前忙碌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
(3)“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
(4)“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心。庄稼人,土地是他们的命。
(5)“值个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
(6)山娘又叫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
(7)“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8)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轻叹息一声。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们唯一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山子。
(9)两年前,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赶镇里的班车,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他不同意。山伯执意要送,他也没再坚持。山子前面走,山伯后面跟。黑乎乎的夜里,只有父子俩沉重的脚步声。山子有意加快步伐想甩掉山伯,但山伯走夜路比山子强,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整整走了四十分钟的路,山子没跟山伯说一句话。车来了,山伯也跟着上了车。山子说:“你要去,我就不去了。”山伯这才下了车。
(10)过后,山伯跟山娘絮叨这事。山娘说:“山子都二十岁了,你想着还是孩子?”山伯说:“他再大,在爹娘眼里,永远是孩子。”山娘埋怨说:“你多大了?七十多的人了,也不想想自个。”“我再大,也是他爹。”山伯嘿嘿一笑。山娘心里清楚,他是为山子高兴——铝厂就给了村里一个名额,唯有山子通过了考试。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时间,该回家一趟。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子说,铝厂不在县城,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上班,先步行几十里山路到镇上,然后坐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上开往那个乡的公共汽车,到达途中的一个车站,步行十几分钟才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这么复杂的路线,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是去找山子?他会不会迷路?山娘的心思乱七八糟了一天,割麦也不认真,不住地望山头上瞄。
(11)后半晌的时候,山子回来了,一个人。山娘诧异地问:“没见到你爹?”山子一愣,不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到。”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子说:“他啥时间去的?”山娘说:“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着脸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了。真是的,不嫌丢人!”山娘想数叨儿子两句,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明白,老伴弯腰驼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观,山子是嫌弃山伯到单位给他丢脸了。
(12)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
(13)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颜色,山子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了山子一眼。
(14)山伯嗫嚅着说:“昨个儿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上,死伤了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阿弥陀佛,没事就好。”
(15)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瞪了山伯一眼。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你也跟着担心?”
(16)……
(17)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是内容。
【2】文章最后写到“山娘这才知道老伴儿去找山子的原委”,请问“原委”是什么?
【3】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1)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从修辞角度赏析)
(2)山子黑着脸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了。真是的,不嫌丢人!”(从描写角度赏析)
【4】从记叙顺序角度分析,文中第(9)段运用了什么样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5】读到文章最后一段中“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的语句,一定会震撼你的灵魂,触发了你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思考,结合文章,写出你的几点思考。
12、请以《 的光芒》为题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