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进入夏季,火石寨景区满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B.从网上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C.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B.“步伐铿锵”是主谓短语,“销声匿迹”是并列短语,“彻底领悟”是偏正短语。

C.“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一句的主干是“共产党是主心骨”。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撩逗     愕然     眼花潦乱     如雷灌耳

B.娉婷     精微     鸠占雀巢     不知所措

C.阴诲     蒙胧     形消骨立     走头无路

D.函养     灌溉     富丽堂煌     辨伪去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对戏曲的了解比较肤浅,所以不敢贸然加以评议。

B.培养教育儿童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干拔苗助长的蠢事。

C.他对大家的好言相劝不理不顾,依然一意孤行

D.我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惟妙惟肖,显示出较高的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①必败。举趾②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③,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④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⑤,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C. 遂见楚子,曰:“必济师”  济:救济   D. 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乡人曰 还,谓其御曰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乱次以济,遂无次

C. 战于长勺 莫敖使徇于师曰

D. 公将鼓之 斗伯比送之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 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 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

C. 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

D. 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 颈联描绘了大漠中升起的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 尾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霍金21岁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久便被禁( 在轮椅上,有医生预言他顶多只能活两年。霍金却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毅力,在他的轮椅上开启了人类认知宇宙的大门。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2018年3月14日,巨星陨 落。霍金的一生,(quán   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即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他曾经说过:“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只低头看脚下。 生活如何艰难,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人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禁(_____   ______落   (quán______

2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段空白处。( )

A.即使  也 B.无论  都 C.因为  所以 D.虽然  但是

(任务二)

(材料一)

2018 年上半年,“芯片”一词因中兴事件而成为网上热词,向来不关注芯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的依赖进口!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暴露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

9月21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称,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非常活跃,已有数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领先阶段,世卫组织对中国的新冠疫苗很感兴趣,一直在密切关注,一些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透露,目前,在国外高风险地区工作、已紧急接种了国产新冠疫苗的受种者,迄今今无人发生感染。

3请写出你从材料中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4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自强不息。请你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任务四)

5“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班级进行了一期主题为“自强不息”的演讲,让大家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材料。以下是我们从课内外搜集到的材料。

A.“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B.“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D.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解释材料中加点的字:

_________   先_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

(2)以“自强不息”为话题,班级确定以下两个演讲题目,分别是《志当存高远》和《论不屈不挠》,以上四则材料可以作为哪个题目的论据,请填写。(填序号)

《志当存高远》   论据__________

《论不屈不挠》   论据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经典诗文默写。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苟全性命于乱世, 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10)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  !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已经很好了

——雪小禅

①前几日同学聚会,我狠下了一番工夫。做头发,买衣服,折腾了好一阵。怎么着也算小有薄名,何况大学毕业十年了,谁都想让自己看起来仍旧玉貌朱颜吧。

②只有她,显得那么寒酸。旧的衣服,暗淡的脸色,头发上胡乱别了个卡子,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赶来。

③同学会,一般就是虚荣心的攀比会,可是她仍然来了,带来了自家树上结的石榴。她说,这是她和他恋爱时种下的石榴树,如今,都结果儿了。

④大家都知道她的情况——她下岗了,丈夫又出了车祸,她一个人打几份工,甚至晚上还要在歌厅的卫生间旁为他人递热毛巾赚钱。我们曾遇到过,我是消费者,她是那个递毛巾的人。

⑤聚会上,我们都在抱怨,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平,怨房价太高,怨工资太低,怨生意不好做。发了财的人说现在的那些做生意的都不是好东西,当官的显摆自己有多大的权利,平头百姓则假装着清高说反腐倡廉……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笑着,守着那几个大红的石榴。

⑥她没有抱怨,而是劝我们,多吃菜呀,看这菜多好,糟蹋了就可惜了。我问她,你怎么能这么平静呢?她说,已经很好了啊!

⑦已经很好了?

⑧是啊,她说,你看,我下岗后马上就找到工作了,孩子很听话,丈夫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丈夫说如果再送晚一会儿他就没命了,而他现在还在我身边,这多好啊。还有,你看,我们老板还放我假让我来参加同学会,我又能看到大家了,多高兴!

⑨我惊呆了。原以为她会像祥林嫂一样诉着苦,抱怨上天对她是多么不公平,但她非但没有,反而要感谢生活赐予她这么多,而我们一直觉得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一直在索要,却总是觉得不够。于是郁闷,不快乐。

⑩已经很好了。这是一句禅语啊!我看着她有了淡淡皱纹的脸,淡定的笑着,我终于明白,即使抹上世界上最高级的护肤品,也无法拥有这样的快乐。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满园芬芳,树梢枝头都挂满了那种叫做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1】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简要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旧的衣服,暗淡的脸色,头发上胡乱别了个卡子,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赶来。

【3】第④段的记叙的顺序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5】从这次同学聚会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日(节选)

吴 强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的黎明时分。

红日在渤海海底还没有露出脸来,朦胧的曙光刚刚透过轻薄的朝雾,披挂到沂蒙山的山体上,不知比前几天猛烈到多少倍的炮火轰鸣了。

对国民党军七十四师的残余力量,和他们占据的最后一个高峰——孟良崮的最后攻击宣告开始。

“用最大的勇敢,最有效的手段,攻下孟良崮,活捉张灵甫!致敌人于死命,争取完满的胜利!”

这是在检阅了当前的战况和经受了刘胜之死给予的一阵悲痛以后,军长沈振新发出的豪壮的语言。

他的简明劲拔的语言,是愤怒、仇恨、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无限高度的胜利信念所揉合而成的强大的声音。它,通过电流,传布到阵地上,传布到每个指挥员、战斗员的耳里,震荡在每个指挥员、战斗员激愤的心弦上。

它是火种,迅速地燃烧起来,喷起赤红的汹涌的烈焰。

无数的炮弹从各个角落飞奔出来,像飞蝗一般,朝着一个方向,向着一个目标——孟良崮。敌人设在那些部位的地堡群,蜂窝样的藏身窟,密密层层的鹿寨工事,孟良崮的紫黑色的山石等等,碎成了粉末,和着灰糊糊的炮烟飞扬腾起。

顷刻之间,孟良崮——这个敌人的最后巢穴和堡垒,便被掩埋在浓密的硝烟里面。

军长沈振新和军政治委员丁元善,站在孟良崮对面的一个陡险的怪石嶙嶙的山峰上,观察着空前未有的战斗景象。

在他们明亮的眼里,他们的部属,兄弟友邻部队,对敌人展开了猛不可当的攻击,像大海的狂澜似的,涌向孟良崮高峰,他们仰脸上攻,却如同顺流而下,真是气势雄伟,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沈振新身边的电话机,不断地震响着,火线上的捷报,滔滔滚滚地涌来:

“离孟良崮山头还有一百米!”

“扑灭了敌人一个加强连!”

“歼灭敌人一个旅指挥部!”

“两个连的敌人投降!”

“东南方的友邻部队解决了敌人一个团!”

“已经接近到孟良崮下面的陡崖!”

“敌人慌乱了,在破坏武器!”

“……”

沈振新的耳朵,从来没有在哪一次战斗里这么忙碌地享受过这样连续飞来的捷音。他是善于在最紧张的氛围里保持冷静的人,现在竟也忙乱起来。电话已经听完,话筒却还抓在手里,忘记放回到电话机上去。一面侧耳听着电话,一面顾盼着对面山头上的景象。他的眼睛从来没有这样贪馋过,用望远镜看看,又用肉眼望一阵,他不知道疲倦,许久许久,眼皮没有眨动一下。他的胃痛病并没有痊愈,身子疲乏、酸累,但他一直站立着,没有稍稍地移动过。

这是战斗最高潮汹涌澎湃的时候,连山石、草木、空气、溪流、飞禽、走兽、昆虫等等都卷入到这个高潮里来。休息?这时候的一切生物和无生物,都不甘寂寞,不能休息。更何况是掌握战斗契机的将军们。

副军长梁波从炮兵阵地上打来电话,用他那坚实响亮的声音,兴奋地说:“榴弹炮的命中率,已经从昨天的百分之七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炮兵观察员跟前线步兵部队报告说,孟良崮顶上最大的一个地堡被摧毁了!”

“鼓励他们!再提高!提高到百发百中!”沈振新在电话里大声地说。

……

玉皇顶那边的炮声,在他的听觉里猛烈地轰响着,敌人增援部队的炮声,也越来越猛烈起来。无论如何,必须拿出全力争取到全歼七十四师的全胜的结局,决不能够出现这个结局以外的其他的任何结局。

(有删节)

【注】《红日》是当代作家吴强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孟良崮系沂蒙山区“七十二岗”之一,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闻名中外。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既准确点明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又暗示战争发生的特殊背景。

B.小说塑造我军两位优秀指战员的形象,也重点描述了敌方的顽固和疯狂。

C.小说通过对孟良崮战役的描绘,以点带面,再现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

D.小说中两位优秀指战员的语言平实质朴,简洁有力,符合军人说话的特点。

【2】文章开头对曙光下孟良崮的描写,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他的眼睛从来没有这样贪馋过,用望远镜看看,又用肉眼望一阵,他不知道疲倦,许久许久,眼皮没有眨动一下。(赏析加点词语)

(2)休息?这时候的一切生物和无生物,都不甘寂寞,不能休息。(赏析句子)

【4】文中罗列沈振新身边的电话机不断传来的捷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探究选文蕴含的意义。

【链接材料】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

记住昨天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

——吴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扇子的学问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折扇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 、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1阅读全文,下面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羽扇是由羽毛制成的,它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

B.团扇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便于点染装饰,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

C.素扇上面无字无画,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

D.韵古斋出售的扇骨,荣宝 斋出售的扇面,大都是非常考究的。

2结合文章内容,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

3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据说折扇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