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B.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充耳不闻,继续努力,终于在模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C.迫不及待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促使我们从“全球史”的大视野看待和解决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

D.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chán)  旁(wù)   渎(xiè) 孜不倦(zī)

B. (hài) 见(piē) 物(zháng) 不言而(yù)

C. 取(jí)   压(zhà) 广(mào) 自惭形(suì)

D. (yòu) 游(gē)   下(huī) 占鹊巢(jiū)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和保尔都曾为了苏维埃英勇奋战身负重伤,都是捍卫自由、追求正义的斗士。

B.《琐记》看似在冷静叙述衍太太对自家儿子狠,对别家孩子好,实则讽刺她自私阴险。

C.“义”贯穿《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都是因为“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婷(pīnɡ   柔造作(jiǎo

B.伏(quán hǎo     自渐形huì

C.养(huàn   孜孜不倦(

D.yǒu   宿xiù     不舍(ɡuō)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工:精巧。②患:疾病,意为“……病”。

1把“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翻译成现代汉语。

2根据文段,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方法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银蛇,原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银蛇,原蜡象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首句中“冰封”“雪飘”两个词一静一动,紧扣题目,细致具体地描绘了一幅冰雪弥漫、壮阔雄奇的冬日景象。

B. 上阙中“顿失滔滔”一句中的“顿失”两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滴水成冰、长江封冻的景象,且极富动感。

C. 下阕一个“惜”字有可惜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历代帝王文治武功不足的藐视,从而抒发了对当今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

D. 整首词构思巧妙,立意高远,气势磅礴。既展示了作者的胸襟和才华,也让读者领略到了共产党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最近,你班围绕“汉字文化”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根据汉字的特点,仿写网络红歌《生僻字》的歌词。

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我们中国的汉字,一平一仄谱写成诗;我们中国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如“债”字,意味着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这是做人的责任。请从“舒”“起”“加”“迟”等字中任选一个,写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默写。

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心态,古代文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1)________________是重整沧海扬帆的勇气;(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是悟透人生悲欢离合的豁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3)________________,是面对世事变迁的达观;(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是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是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伟大襟怀。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借助阅读,进入诸多不同时空的他人的世界,有益于知识的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阅读却无形间让人们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     )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献身的勇气,从鲁迅的杂文学得批判的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有更高尚的品德与追求。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选自随笔集《永远的校园》,2018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以下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所以

B.只要,就

C.不仅,而且

D.有时,有时

【2】第①段中说“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结合下文,这里“丧失”的具体内容指的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

【3】以下对上文的分析和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很不幸,因为他们无法拥有周围丰富的世界。

B.第③段提及鲁迅、歌德、拜伦等人,主要是论述并强调了读书的作用。

C.流传的书籍中既有劝善之作,也有毫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作用的作品。

D.第④段作者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话作为论据,论述了读书使人向善避恶。

【4】第④段中的画线部分是对“极大的可能”的阐释,是否可以删除?请简析。

10、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从拴象说开去

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的名字。

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开启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1】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开头写印度人拴象的故事有何作用?

【3】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至少答两点)

 

 

11、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的老人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撒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的含义。

(1)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2)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3】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我”做生意失败,失意无助,“买来三罐啤酒”到公园喝。遇到一位老人,最后老人的真实身份与“我”的想象猜测迥然不同,出人意料,“老人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

B.“我拿出手机,突然有着想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等描写,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和复杂情感。

C.第⑩段连用三个反问句,想象老人可能的身份和用意,引发“我”对老人身份的三次误会。这种误会的展开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可读性。

D.文章里的那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看出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一个人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E.“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意思是说,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我”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4】文章为什么以“雪夜的老人”为题?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以下文字,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奔赴中国空间站,118日王亚平成为我国第一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她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年轻人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选自《咬文嚼字》2021年第12期,作者:康泰)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