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括号里的内容对句子分析有错误一项是( )
A.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成语“断章取义”运用恰当,符合语境)
B.如果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一层楼。(这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此句语序颠倒,应先“发现”,再“干预”)
D.艾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这是个单句)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林年纪虽小,但棋艺已登峰造极,在国际棋赛中屡获大奖。
B. 春天原本该万物复苏,生意盎然,而在艾略特的笔下,现代文明的象征――伦敦,却是一片枯萎的荒原。
C.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我们在此分道扬镳,互道珍重吧!
D. 万籁俱寂的考场上,沙沙的书写声清晰可辨。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
A.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 《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4、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书籍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每本书在内容上,必然会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在读书时,一方面要虚心体会,努力研求其中的深湛义蕴;另一方面还要有批评态度,要辨识前人思想的偏失。 要虚心, 要保持批评精神,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读书时勤于思考,加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能在前人已经达到的水平之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若盲目迷信典籍,缺乏批评精神,只能使思想陷于停滞,那是不足取的。
A.既……又……只有……才…… B.不仅……而且……如果……就……
C.既……又……如果……就…… D.不仅……还……只要……就……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 通:顺利 B. 南极潇湘 极:尽,完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观:景象 D. 增其旧制 制:规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C. 其喜洋洋者也 其真无马耶
D. 朝而往 面山而居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 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C. 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 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自己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劝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又点明远行者的目的地;
B.颔联表明了离别的必要性,外出做官,以报效家国;
C.颈联劝勉朋友不要悲伤,四海之内皆兄弟,蜀州会有新朋友;
D.尾联点明“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
【2】王勃是 _________代著名诗人;尾联“无为”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1)阅读分析下列图表,你能从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怎样的结论?请分条概述出两点即可。
注:以上为各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占30%以上的书籍种类。
(2)学校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自强不息名人塑像,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会说些什么?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名人的塑像,比如越王勾践、司马迁、范仲淹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3)阅读下列新闻材料,请拟写一则标题。
央视报道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自11月24日升空,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已经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8、默写(共1小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
③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沁园春•雪》中描写雪后群山.高原壮观景象,化静为动的对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⑥《渔家傲》中抒发将士们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②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秘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本植物在风力或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葡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③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众所周知,水是动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谓是节约的典型了。
④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旋涡,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1】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奥秘是什么?有何好处?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大都”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这个采光原理”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温馨,究竟意味着什么
①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就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兰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地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时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帮弟妹妹们也是。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我小学五年级时,爱看小人书,我是小人书店的熟客,尤其冬日去,积攒了五六分钱,便坐在靠近小铁炉的条凳上,从容翻阅:且可闻炉上水壶喷喷作响,脸被水蒸气润得舒服极了,粒子被炉壁烘得暖和极了。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偶一招头,见破椅上的老大爷低头打盹,而外边,雪花在土窗台上积了半尺高……
⑦如今想来,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对于少年的我便是一个温馨的所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⑧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坑,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抗不住,东例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⑨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⑩参加工作了,我将母亲接到了北京,当时母亲生病了。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那样地望着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突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
⑪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快要碎了。所以并没有碎,是由于有温馨黏住了啊!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过我一次,在她的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
⑫我觉得,温馨,它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它也许曾浮现于老母亲变形了的嘴角:它也许是我们内心的一丝欣慰:甚至,可能与人们所追求的温馨恰恰相反,体现为某种忧郁、感伤和惆怅。
⑬它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文/梁晓声,有删改 )
【1】文中记叙了五件温馨的小事,仿照示例概括,理解作者心中温馨的意味。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温馨是“我”在小人书店尽兴读书时感到的温暖、舒适。
④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词句情感真切,请按要求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
(1)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析)
(2)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从词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
【3】文中一再说“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如今想来”有何作用?
【4】温馨,究竟意味着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 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D. 第⑧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12、作文。
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的日子总能令人心生愉悦。可若是天伦共享,若是心意顺遂,若是……那么,即使眼前是暴风骤雨,草木凋零,又何尝不是人间好时节呢?
请以“ ,便是人间好时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书写端正,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