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杜鹃花   雕粱画栋   无精打彩

B.伶仃   雷阵雨   狼狈不堪   金戈铁马

C.端祥   消防车   不屑置辨   人情练达

D.汲取   保鲜膜   莫明其妙   心无旁骛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普里什文,俄国作家。他在《林中小溪》中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 《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C.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D.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其故事情节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四个部分。

3、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诗人内心的孤寂油然而生。

B.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C.颈联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写壮美的大漠风光,意境雄浑。

D.尾联不再写出使一事,诗人的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B. 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C. 爸爸教育我说,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本文作者诸葛亮,是   时期蜀国丞相。

2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简拔以遗陛下______

(2)不以臣卑鄙______

3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被视为表中代表作。请你说一说本文开篇有什么特点?

4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5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点建议的核心是什么?请再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 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 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请任选一角度对诗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绍兴名人馆“聚集”了5000多年来绍兴最有名的150位名人,展示了“海岳精液,善生俊异”的越地和灿若群星的名人文化。

(1)请在序号处填入对应选项。

名人馆展览共分“_____ ——远古绍兴时期”“____——越国时期”“稽天下本无俦——会稽郡时期”“____——越州时期”“绍祚中兴写春秋——绍兴府(路)时期”“____——近现代绍兴时期”等六个部分。

A.卧薪尝胆铸越魂 B.山阴道上尽风济

C.群星璀璨耀华夏 D.文明初现定九州

(2)请选出各时期对应名人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

A.远古绍兴时期,主要介绍舜、禹2位名人。

B.越国时期,主要介绍勾践、范蠡、文种等6位名人。

C.会稽郡时期,主要介绍王充、马臻、王羲之、谢安、谢灵运等18位名人。

D.越州时期,主要介绍杨素、虞世南、贺知章、钱缪、陆游等14位名人。

E.绍兴府(路)时期,主要介绍赵构、王十朋、范仲淹、王冕、杨维祯、王守仁、徐渭等44位名人。

F.现代绍兴时期,主要介绍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66位名人。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收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执行。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劫后余生的玉米至今还未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子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混浊的泪滚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收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啊。乡长刚长出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分析小说第一、二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题目“玉米的馨香”的作用。

3三儿最后决定不刨玉米,前文有几处伏笔请找出来。

4从叙事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5说说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10、阅读李晓的《向一只羊说声对不起》,完成题。

整整27年了,那只山羊偶尔还跑进我的梦里来,他双眸含泪,满是无辜的柔弱样子,让我从梦中痛醒。

1986年7月,那是我暴躁、苦闷、落寞、彷徨的青春岁月。

那年高考,我落榜了。我的堂伯特地去乡场铁匠铺,炉火熊熊中,堂伯捂着胸口,边咳嗽边大声吩咐高铁匠:老伙计,你把锄头打硬实一点,土硬啊,我那不争气的侄儿,要回来种庄稼了。

堂伯扛着锄头,提上镰刀,从乡场上一路叹气回来,来到我家。我靠在门前,接过堂伯递过来的锄头、镰刀。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黄昏,夕阳的最后光芒被远山吞尽。堂伯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颤动,他开口了:侄儿啊,你没有那个命,就只有当农民,要当农民,就好好当,别去想那花花世界了,种地,也饿不死你!

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我开始扛着锄头上坡,跟我妈学种地,松土、刨行、挖窝、播种、施肥。

我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倒在床上,呼呼睡去。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是我爸。我突然暴怒起来,大吼一声:我们断绝父子关系!我推了爸一掌,爸趔趔趄趄,歪到土墙上。他望着我,可怜地问:你真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那还有假?说到做到!我丢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和眼前这个男人,心里是有隔膜的。别把我当作一个家族的希望,我是我,我要去闯荡世界,哪怕头破血流。

我冲向山梁,想同这个山村作最后的道别。17岁了,我还不能真正从心里接纳自己,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瘠的山梁上,我总是想,我应该生活在别的地方,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山梁上,一只白色的羊正在树下吃草,它仰起头,朝天空发出咩咩的欢叫声。我对这只羊嫉妒起来,你可活得好好的呀。

看到羊的样子,我心里无名的火被点燃了。我一下冲上前去,踢了它一脚。羊后退着,似乎不与我计较,埋下身子继续吃草。我气愤地跺跺脚,它再次后退。我哈哈哈哈发出怪叫,它仰起头,一双温顺的眸子望着我。在它清亮的眸子里,一定是我面带凶相的样子。

我再次向它跺着脚,在我逼迫下,羊后退到了一棵树下,它手无寸铁,满眸委屈。它再次仰头,咩咩咩地叫,乞求的样子。我突然失去理智,疯了一般扑上去,对一只羊拳打脚踢。羊倒在了地上,它是不是哭了,我没看见。我冲下山坡,回到家,和跑来迎接我的妈妈抱头痛哭。妈说:娃啊,妈求你,别和你爸断绝父子关系了,要不是你堂伯,你爸差点去喝了农药……”

这么多年过去了,羊啊,我在城里讨得衣食,活出了人样。但那年,我那变态的行为成为我生命中的悔,我竟向一只温顺的羊撒气、泄愤。羊啊,你虽然不在了人世,但我今天向你道歉,说一声:对不起!羊啊,请你不要再躲闪。

【1】根据选文内容,把有关的情节补充完整。

:高考落榜____________ 父子矛盾__________ 对羊忏悔

【2】

(1)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欣赏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妙用。

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

(2)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细细比较揣摩,看原文与修改文两种表述,哪种好?为什么?

原文: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是我爸。

修改文:我爸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

【3】文章末段我那变态的行为成为我生命中的悔中的我那变态的行为具体指什么行为?作者说那是变态的行为,说明什么?

【4】文中的堂伯并不是主人公,作者却有如下精彩而详细的描述。《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文末也有一段描述。联系这两段文字,结合语境,说说这两处描述性文字在写法和作用上的不同点。

【本文】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

【链接】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1、中国空间站喜讯不断,展板中设置了“逐梦太空,星辰大海”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八个“首次”】

①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全面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造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国航天人已为此接力奋战了30年。

②由于在轨任务安排饱满,神舟十四号乘组被称为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期间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八个“首次”。

③——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④——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

⑤——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⑥——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⑧——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⑨——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

⑩——首次开展飞行乘组在轨轮换,见证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历史时刻。

【天宫课堂】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经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很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此次是神舟十四号的3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度过4个多月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开课。除了全新的“太空教师”之外,本次“天宫课堂”还有什么“宇宙级”新意?

最首要也是最直观的,我们迎来“教室”的上新。之前两次天宫课堂,都是以天和核心舱为教室,此次,“太空教师”一开课就介绍和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前不久,在全新构型的空间站组合体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欢度了国庆佳节,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纵向睡觉”的睡眠区、有太空厨房设备的生活区、从天和核心舱转移过来的“太空自行车”、生命生态实验柜和生物技术实验柜所在的实验区……随着此次“天宫课堂”的开展,我们更近距离感受到航天员丰富多彩的太空工作和生活。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太空新课堂又来了!搬好小板凳认真听讲”……从网友的留言中不难发现,此次“天宫课堂”全新的授课内容,也是吸引力满满。放入空心钢球的水球为什么会变“懒”?用2米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T字小扳手为什么会自己“翻身”?为何在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的根还能扎入土壤?……问天实验舱的“天上”课堂,和设置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山东、河南、云南的地面课堂,实时进行互动交流,让现场和观看直播的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与前沿科技相遇,从中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

【精神密码】

是什么力量让追梦人的脚步永不停歇?当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国家需要、人民期盼融为一体时,迸发出的力量就无比坚定、无比强大。追梦的不是一个人。在奔赴茫茫星空的征途上,一代代航天人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在最严密的封锁中突围,以自立自强之姿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翻篇”“归零”,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正是这些追梦人一步一个脚印,无惧挑战、勇往直前。他们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是亿万人民筑梦、追梦、圆梦的生动缩影。

【1】一句“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底气十足,源自中国航天人的了不起。请你阅读材料,对如何理解这句话作出解释。

【2】“天宫课堂”给青少年学子打开了一扇认知宇宙、追逐梦想的大门。如果你有机会向“太空老师”提问,你会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航天追梦人的故事掀起致敬中国航天的热潮,激荡中华儿女的奋斗豪情。活动结束之际,请你围绕“解密中国航天人精神,让青春跑出最快加速度”这一主题发言,表达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自强不息。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在物理学中,“碰撞”是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相互作用。在IT中,“碰撞”是在同一以太网中,正好在同一时刻试图传输数据的两个设备之间发生的冲突。板块的碰撞产生地震、火山、山脉和水体运动;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文化创新、思维方式……

一切精彩,皆从“碰撞”开始。请以“碰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