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朦胧派诗歌风格的代表作,作者林徽因运用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营造出感人至深的优美意境。
C.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这个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D.艾青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在其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中,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2、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恣睢(zī) 拮据(jù) 应酬(yìng) 狼狈不堪(bèi)
B.獾猪(guān) 撩逗(liǎo) 眺望(tiào) 衣衫褴褛(lǚ)
C.愕然(è) 撬开(qiào) 嗤笑(chī) 歇斯底里(xiē)
D.阔绰(chuò) 毡帽(zhēn) 折本(shé) 衣冠整齐(guàn)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也可以特指文治方面的成就;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老子》也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论语集注》是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对儒家经典《论语》的注解。
C.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D. 《儒林外史》是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5、(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惹思。(3分)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 (2)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3) 乡为身死而不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开头以生活常理设喻,自然引出在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论点。
B贤者高于一般人的地方,正在于他们“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在生死关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从反面论证了失去“本心”的人可悲可耻。
6、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______,原名______。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
(3)诗中最能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想请你为主编来编写一本班史,取名为《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内容可以分为哪几个板块?(至少写出三个)
(2)班委会正在筹备“岁月如歌”演讲比赛,请帮忙完成准备工作的分工。
选手: ① ,反复演练;
主持人: ② ;
班主任:制定评选规则,设置奖项。
(3)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字数80字左右。
8、默写古诗文。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5)______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6)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苏轼以魏尚自比,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愁思及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在《满江红》中,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一句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完成小题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诗文选粹》第九辑)
【1】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4】“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你也曾经历过磨难吗?你是怎样应对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0、阅读《收红包的班主任》,完成下面小题。
收红包的班主任
①上高二时,我染上了网瘾,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任凭老师怎么劝诫都无济于事。无心向学的我,后来干脆彻底放弃了自己,瞒着家人逃课,泡在网吧里打游戏。
②期中考试时,好几科,我差不多都是交了白卷,这让刚调来的新班主任李老师很是不满,他将我叫到办公室。
③“这次考试,你知道自己的总分在全年级排名多少吗?”他问。“没看。”我毫不在乎地回应,“反正都是倒数。”“嗯,全班倒数第一,全年级倒数第21。”他说。接着,他又问:“还记得你中考进来时是多少名吗?”“当然记得,全校第9名。”
④“跌落得如此厉害,有没有想过原因?”
⑤“老师,您就别管我了,行吗?”我不耐烦地说,“我就是学不进去了,也不想学进去。”班主任点了点头,一脸的无奈,然后迅速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包,说:“这是你父亲前几天硬要塞给我的一个红包,1000元钱。我本不想要,他一个月只有1500元收入,但若不拿,又怕他觉得我不想管你了,所以就收下来,打算等你考上大学后再还,好让他心里高兴,以为我收了红包,就一定会管着你。”
⑥“既然你已决定放弃,那我也不用再背负着这个包袱了,也无须对你父亲隐瞒,你把它拿去网吧充值,继续打你的游戏去吧。”说完,班主任将红包塞进了我的口袋里。
⑦“对了,听说,你爸也给其他授课老师送了购物卡,要不要我替你把它们也要回来?”“不必了。”我假装无所谓,转身飞快离开,心里却是十分震惊和疑惑——父亲哪来的钱?晚上回家,我看到爸爸正坐在沙发上捶腰,一问才知道,他在加班搬重物时闪了腰,痛得厉害。我建议陪他去医院看看,他却嫌医药费贵,自己在家捶捶揉揉就行了。我又劝他以后不要加班了。“加班一个小时10元呢,平时才7元,你快去做作业吧,等你考上大学,爸爸就不加班了。”
⑧瞬间,愧疚和自责涌上我的心头,我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下,暗地发誓: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不能再骗爸爸,不能让他对我的满满期望落空,更不能让他的红包和购物卡白送。
⑨于是,我开始慢慢地戒掉了网瘾,远离了网络游戏,对书本亲近了起来,并用红包里的1000元钱买了学习辅导资料,埋头学习做题。
⑩经过一年多的追赶和自我超越,高考时,我奇迹般地考上了一所一本重点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对父亲说:“您给班主任送红包、给老师送购物卡的事,我全都知道了,谢谢您,爸爸。”
⑪父亲听后一愣:“我什么时候给你们老师送过红包和购物卡?从来没有的事情呀。我一个月收入那么少,还要供你上学和吃穿用,哪有余钱给老师送礼。”
⑫“真的没送?”我问。
⑬“真没有,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
⑭难道是?我突然明白了,我推开家门,骑上车,飞快地向班主任家驶去。我脸色很难看,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1】文章以“收红包的班主任”为题有什么表达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李老师的人物形象。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尾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4】在日常生活中,“善意的谎言”却恰到好处。请你点击一则,并概述“善意的谎言”对人的成长的好处。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父母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父亲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
③母亲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父亲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
④车快发动了,母亲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父亲还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⑤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母亲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她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眼睛水汪汪的少年。
⑥父亲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⑧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母亲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母亲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 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⑨上了火车,父亲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为了省钱,父亲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少交流,他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⑪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父亲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⑫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
⑬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父亲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告别的悲伤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⑭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⑮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人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2023年第 6期,有删改)
【1】梳理文章情节,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 “我”的内心 |
家门口,“我”读大学待出发 | 期待、恐惧 |
道路边,母亲送“我”离开 | (1)_____ |
(2)_____ | 悲伤、醒悟 |
【2】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
【3】第⑧段“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与第⑮段“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人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本文两次强调“远去的人”“是我”,请结合文章说说有什么作用?
【4】本文和《背影》都写到“我”流泪,请结合内容简析他们的“泪点”在哪里?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为亲情感动的瞬间,请联系阅读感悟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链接】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12、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右边这幅画是否激起了你创作诗歌的热情?请发挥想象,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你的情思。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4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