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书画因诗文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造的冰雕作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D.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在杭州的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的确,
①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方能不为物累、自在洒脱。
②然而,这不是不思进取的消极避世,而是在世事的激流中找到处僻静的小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③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将眼光聚焦于不快之事,人生将会变得鸡飞狗跳、一篇狼藉。
④愿你我都能有这样强大而舒展的内心,应对人生的一切挑战,享受人生的一切幸福。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B.先天残疾的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没有选择自甘堕落,纵然面临生活、工作的不便以及企业、社会的歧视,他依然选择坚持,选择与命运顽强抗争。
C.恩阳新区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D.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5、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卷七)》)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大雪深三尺许
(2)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B.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C.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D.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4】本文与《湖心亭看雪》都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情怀。
【5】文章写雪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两个词说说雪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吉祥寺赏牡丹①
宋·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②。
【注释】①苏轼作此诗时在杭州做通判。②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一句的妙处。
7、光明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主题标语。
【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3】小说人物我评说。请你从以下两位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位,仿照下面示例,写一段简短的话,评论所选人物。
供选人物:闰土 杜小康。
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绝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他忠心耿耿,爱憎分明,是百折不挠的大英雄。
【4】你代表班级向学校文学社的周老师发出邀请,请他就如何阅读古典小说做一节课的专题讲座。你会怎么说呢?
8、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内容,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招安前 |
宋江 | 招安后 |
他深受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虽已落草为寇,身在江湖,但仍心忧家国,与《岳阳楼记》中“(1) ”的古仁人之心极其相似。 | 他全力护国, 伐辽国、平田虎、灭王庆,一次次助皇帝解除内忧外患。酷似《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3) ”的韩愈之心。 | |
|
| |
他盼望朝廷招安,怎奈宋徽宗昏聩无能,使其三次招安后才如愿以偿,刘长卿笔下贾谊的经历“(2) ”尽显明君的薄义寡情,许会给他些许安慰。 | 征方腊一役,梁山好汉损失惨重。他换来的不过是朝廷的一杯毒酒,最终魂归梁山。真是“(4)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如今,什么事情似乎都能“速成”。想学习,有速成班把几个月的课程浓缩到一天;要出门,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被催婚,“8分钟相亲”速配,感情都能“快餐化”,还有什么不能快……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不断地奔向每一个目的地。难怪文艺青年们抱怨:“快生活让我们失去最多的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而这恰恰是生活本身。”
②的确,快节奏的生活充实且刺激,但也会让日子变得粗线条,人也愈发急功近利,在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渐渐失去自我。而放慢节奏则会让人找到生活的平衡,减轻人心理上的压力,有闲暇去欣赏和赞美身边的事物,让生活的画板变得色彩斑斓。越来越多的生活体会告诉我们,人生的节奏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适当地慢下来,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③早在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句的启发下,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命题。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斯发起“慢餐运动”,让人们以慢慢吃开始,去反抗快节奏的生活。可见慢生活的理念早就萌芽于社会的土壤之中了。
④适当地慢下来,是为了能够不偏行程回望初心。有句话曾十分流行:“别为了匆匆赶路而忘记为何出发。”在快马加鞭的时候能适当停一停,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让慢成为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省自己的机会,成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
⑤适当地慢下来,是为了能够更专注于事情本身。人们时常会陷入对不确定的担忧里,渴望直接知晓结果。人们也不免会因为别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不淡定,被旁人的节奏牵着鼻子走。然而抛弃这些急躁的心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成功自会水到渠成。
⑥适当地慢下来,是为了能够让快的状态更有效率。慢慢读一本“大部头”的书而不是让碎片化的阅读占据全部时间,慢慢写一篇足够分量的文章而不是只会用段子去“抖机灵”,慢慢学习一门知识、一项技能而不是去相信所谓的“速成秘笈”。看似不着急的背后,实际上是用慢的“扎实”去中和快的“不稳定”。
⑦显然,慢生活并不是无所作为和不思进取。有网友在如何看待慢生活的问题里留下一句话:“慢生活是有底气的自给自足,而不是好吃懒做的得过且过。”倡导慢生活的卡尔•霍诺也曾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从而能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⑧对待生活,难道不应该有稳定的目标、有周密的计划,知道什么时候驻足,什么时候跃起吗?如此才能快慢相宜,让自己的人生真正出彩。
【1】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下面这段材料,放到选文的哪一位置最合适?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陈晓卿曾三次申报过《舌尖》项目,但总因为各种原因被告知等待,一等就是十年。这期间有各种各样的栏目大出风头红极一时,他却只是保持着自己的步调。稍有闲暇他就会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地毯式的搜馆子,哪家食材有特色,哪家口味是老字号,哪家菜式最创新……十年下来,他勘透了美食的灵魂,方有了《舌尖》和《风味》的惊艳。
A.第④段末尾 B.第⑤段末尾 C.第⑥段末尾 D.第⑦段末尾
【3】梳理③—⑥自然段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框架图。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到佳木斯看海
刘 昆
①到佳木斯看海?是真的!
②清早,从佳木斯市区出发,前往富锦时,天空还是瓦蓝如洗,一丝浮絮都没有。在车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睁开眼时,已见一朵朵白云,绽着笑脸,从各个方向,迎着你,引着你去赶一场云的集会。那云彩,千姿百态,或俏皮,或持重。细的,如轻絮,似飘丝,有着翩然散淡的曼妙。大一些的云团,如新弹过的棉花,既饱满,又绵柔,可以轻盈地翻着身子,变着姿态,欢快地跟着你走。
③人在地上,心随云飘。
④路两旁,延展着宽阔的湿地。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水边草地上,几只白色的鸟儿单腿立地,一动不动,突然,“扑哧”着,奔跑几步,然后扯开了翅膀,向着云的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人担心它搅乱了云的衣裳。朋友说,那鸟,是东方白鹳,堪称“鸟界国宝”,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年,因为生态好了,湿地多了,结伴东方白鹳来栖居的鸟类,多达三百种以上。过去,鸟儿翔集时连成线,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了。
⑤过湿地,一片海,向我们奔涌而来。
⑥那是稻的海洋啊!千里沃野,无际无垠,遍地金黄,向着远方漫展。为着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证北大荒稻田的辽阔,朋友领着我们,登上富锦万亩大地号的一处瞭望塔。极目远眺,但见远处的地平线,连着稻海与云海。清风拂过,稻浪荡漾,携着跳跃的音符,迤逦而来。
⑦吃过午饭,我们向建三江方向出发时,天空的云彩,变得浓烈起来。
⑧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云的身影。远方天际线低处,云堆积得有些严实,略现出淡灰的色调,往穹顶舒展时,已是层峦叠嶂之势。各种形态的云团,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稠的、稀的,都赶着趟儿,各自拉开了阵势,将最美的姿态,布置在蓝色天宇。我在车上搜肠刮肚,想找出合适的词来,描写它们的万千仪态、婀娜多姿。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
⑨跟着云走。我们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
⑩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因为靠近祖国东北部边陲,这里又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有沃土就有粮食。"中国粮仓",成为这里的美誉,更化为一种使命。一年一度,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创造出“十八连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成为可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⑪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坐落在七星农场。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意。她告诉我们,自己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这里以前荆棘丛生,为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父辈们把苦吃够了。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
⑫农机中心外,是一个万亩大地号,稻海深处,几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一阵风吹过,稻海泛起了波浪,送来醉人的香。“好久没有闻到稻花香了!”我忍不住赞叹。“您闻到的,是稻香。稻花香早过啦。不过,比起稻花香的浓,稻香更多了一份醇。”小姑娘笑着说。哦,稻花香浓,稻香醇。“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十九连丰’有望。”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⑬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此时,漫天的云彩,不知不觉间,从大地号远处的天际线升腾,似大海边拍岸惊涛卷起的千堆雪,翻滚着,碰撞着,簇拥着,密密匝匝,向天空堆叠,将天幕布满。阳光穿过云层,漫射出一道道金光,将白云染成橙黄,与稻海的金色衔接。
⑭这稻海,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⑮远处,新建成的建三江机场,一架飞机掠过万顷沃野,向着云层深处飞去。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航程。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随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有序地写出游览过程。
B.无论是云海的变化多姿还是稻海的无边无垠,都令我陶醉其中、叹为观止。
C.现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早已不用实地操作了,全都直接用手机种地。
D.文章写景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身临其境。
【2】文章第④段详写东方白鹳,作用是什么?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赏析句子)
(2)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赏析加点词)
【4】结尾处七星农场的负责人预言“十九连丰”有望,你认为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5】文章多次写到云海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1、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象里,这个心理图象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 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 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 |
6:40-7:00 | 起床 |
7:00-7:10 |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
7:10-7:30 | 早餐 |
7:30-7:50 |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
7:50-12:00 | 上课 |
12:10-12:20 | 学习英语语法 |
12:20-12:40 | 午餐 |
12:40-12:50 | 背诵一首古诗 |
12:50-14:00 | 午休 |
14:00-14:20 | 阅读名著片段 |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至少写出两种学习方法)
12、按要求写作文。
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断,最终承载起生命的厚重。习惯了坚持,身上就会拥有无穷的动力;习惯了宽容,脚下的路就会变得宽阔;习惯了安静,躁动的心就会沉淀下来;习惯了乐观,就能坦然面对世事无常……
上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我习惯了 ”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