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诧(chà) 盘据(jù) 一绺(liǔ) 倏忽(shū)
B. 尘滓(zǐ) 瞥见(piē) 涸辙(gù) 移徙(xǐ)
C. 纤细(qiān) 婆娑(suō) 蕈菌(xùn) 繁衍(yǎn)
D. 取缔(dì) 镐头(gǎo) 得逞(chěng) 纹络(lu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款挂衣钩的设计,异想天开,外形像钢琴一样,还可以自动伸缩,非常时尚漂亮。
B.语文书中的每幅插图都是精心绘制的,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使人赏心悦目,阅读轻松。
C.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D.韩剧《太阳的后裔》像核弹一样引爆整个亚洲演艺圈界,主演宋仲基也成为目前亚洲最炙手可热的男星之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铜仁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C.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D. 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D.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④矣,而力未逮⑤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⑥,后世子孙修其业⑦,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⑧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⑨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 作者钱公辅)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养济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殁(mò):死。⑦修其业: 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⑨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 因为)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请求)
C.咸施之(全, 都)
D.而终其志 (心愿、 志向)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殁 之 日 身 无 以 为 敛 子 无 以 为 丧
【4】甲、乙两文都写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_____________。(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
6、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各题。
【甲】
秋词(其二)①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嗾②人狂
【乙】
秋词
【元】萨都剌
清夜宫车出建章③,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作者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②嗾(sǒu):口中发出声音使唤狗。这里是“使” 的意思。③汉代的宫殿名,诗里泛指宫廷。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写夜色之下,山明水静,诗人真实地勾勒秋天的景象,显示其特色,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B.乙诗前两句写出了宫廷中人来人往,各色人等欣赏宫内美丽风光、热闹非凡的景象。
C.乙诗后两句从细节“银灯照霜”着手,动中见静,个人一种清丽之感。
D.在写作顺序上,甲诗先写秋景,再写人的活动,乙诗则与之相反。
【2】两首诗都写到了秋色,但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7、育华中学开展“保护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中,余天同学负责在黑板报中抄写《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但由于粗心,他抄错了几个地方。请你按提示帮助修改。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节选)
(甲)我们要求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团体和协会一起行动:
1.各国应大力支持世界遗产青年教育,制定本国的行动纲领,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作为本国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的行动指南。
2.(乙)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普及遗产知识,设置相关课程。
3.继续举办国际、国家及地区论坛,(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媒体进行遗产教育。
(1)①(甲)处画线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________”删去。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下面是孙航同学搜集的几副有关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联,请你写出相应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
(甲)上联:草堂留后世 下联:诗圣著千秋 ____________
(乙)上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下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____________
(丙)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____________
②活动中,刘明同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了一则宣传标语,请你帮忙补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共筑精神家国防火墙
(3)九(3)班拟在下周五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召开文化遗产推荐答辩会,打算邀请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刘教授担任首席评委。假如你是班长,大家推选你去邀请刘教授,你见到刘教授将如何说?
8、古诗文名句默写
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以坚定信心。追求人生理想,我们可以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体现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9、 罪人
姚兴刚
①呼啸的北风掠过小清河,割得我脸颊生疼。我跪在父亲坟前,跟父亲说我有罪。
②小清河的水稀稀拉拉,一如我的眼泪。
③小清河的水无论春夏秋冬从没有枯竭过,小清河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几处山泉汇总,到了粟村这一带,就有了小清河这个好听的名字。小清河再往下流,十几公里外就是有名的巨洋水库。
④我是喝着小清河的水长大的。小清河的水甜啊,捧在手心里喝一口,从喉咙一直甜到屁股眼;小清河的水也凉,喝一口全身打一个冷战。
⑤但小清河的水却突然臭了,那是五年前的事。小清河的水仿佛在一夜之间臭不可闻,就连粟村的婆娘也不愿意再到小清河里洗衣服。
⑥小清河臭了,但粟村人却富了。
⑦表哥是粟村的恩人。五年前,表哥留洋归来,就在粟村南建了现在这个化工厂,粟村一百多口劳力进了表哥的厂子,每人一个月两千多块拿着,走路都扭着屁股哼着小曲。表哥成了村里人的神,就连八十多岁的老汉在大街上晒太阳见了表哥路过,也恭敬地站起来,嘴角咧到耳朵根跟表哥点头哈腰,每次看到我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
⑧只要表哥化工厂的机器在轰鸣,就有一股碗口粗的黑水流进小清河,跟小清河的清水搅和在一起,哗哗啦啦地流向了下游,流向了粟村人不愿去想的地方。
⑨尽管小清河的水臭了,但粟村人的腰包鼓了;小清河的水黑了,粟村人的脸上却炸开了花。
⑩第二年的春天,巨洋水库里的鱼一夜之间翻白了肚皮,白花花飘在水面上,死了足足几万斤。
⑪不等省水利厅调查组赶到县里,表哥就给工人放了假。调查组调查了两天也没调查出所以然来,后来有人说鱼是缺氧死的,也有人怀疑是捣乱分子投的毒。
⑫娘说,你表哥能耐着呢,你表嫂的亲舅就是县里的县长。
⑬表哥给工人放了一个月的假,等再开工,尽管机器再怎么轰鸣,也不见有黑水流出来。小清河水又清了,清得能照清人脸上的麻子。
⑭洼子村距粟村五里之遥,在粟村的下游,以前也是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自从有了表哥的化工厂,多少也沾了点油水,最起码八九岁的孩子不至于跟以前一样开着裤裆满大街跑。
⑮就在上个月,洼子村自来水管里放出的水莫名其妙是黑的,还有一股恶臭,村民搔着耳朵,一脸诧异。洼子村又回到了十年前的光景,老婆孩子到小清河里打水吃。
⑯我心里气不过,那天等厂里的工人全部走尽,我拎着两瓶秦池酒溜进了三叔的警卫室。
⑰三叔是个见酒不要命的主,要不然三婶怎么舍得撇下孩子跟南方一个卖膏药的跑了呢!表哥见三叔可怜,便让他二十四小时守大门。
⑱等一斤秦池下肚,三叔开始翻白眼皮,嘴皮子也不听使唤。我问三叔,以前那股臭水到底去了哪里?
⑲三叔喝一口酒,神秘地说,大侄子,你猜去了哪里?然后用手指了指地下。
⑳那年省里来查,你表哥给工人放了一个月假,你猜干啥哩?打井啊,打了四百米,愣是没打出水来,打了一眼枯井。
㉑三叔又翻了下白眼皮。然后你表哥就把那根臭水管伸进了枯井里,上面放了台废设备,你表哥说了,谁要是走漏了风声,就别怪他翻脸不认人。
㉒表哥被捕的那天,我永远忘不掉他看我的眼神,眼里充满血丝。
㉓我成了粟村的罪人,就连五岁的孩子见了我也啐一口唾沫。村长指着我鼻子骂,没想到你咬人的狗不呲牙,不仅害苦了粟村,大小十几个干部全部因为你进了局子,你这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㉔我承认那封举报信是我寄给中央巡察组的,我也没想隐瞒什么,信的后面缀着我的名字。
㉕我深深给父亲磕了个头,跟父亲说我是罪人。
㉖但我想,若干年以后,我静静地躺在这黄土里,我的子孙不会再说我是罪人。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故事情节 | “我”的心情 |
小清河的水又甜又凉 | (1) |
表哥回国建化工厂,成了村里人的神 | (2) |
(3) | “我”心里气不过 |
表哥被捕,“我”成了村里的罪人 | (4) |
【2】自选角度,对第⑦段画横线句子作批注。
就连八十多岁的老汉在大街上晒太阳见了表哥路过,也恭敬地站起来,嘴角咧到耳朵根跟表哥点头哈腰。
【3】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4】本篇小说和鲁迅的《故乡》都有“我”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两篇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10、浓浓麦香情
①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嗦嗦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②村子还睡着。
③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④二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⑤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⑥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几十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⑦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⑧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⑨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⑩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⑪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他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⑫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⑬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⑭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⑮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⑯“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
⑰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B.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C.小说与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D.父亲最近几个月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2】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着父亲哪些情感。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现况直播)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于1000。从东北到西北地区,从华北到华中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污染现象。
(资料助读)
霾也叫雾霾(烟霞),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会造成视程障碍。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春天暖湿气流加强,冷空气减弱,在冷暖气团的影响下,常常可见浓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现象。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危害很大。当浓雾弥漫时,人们切莫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哮喘病的老年人更应暂停到室外晨练。
(网络声音)
一楼:中国人喜欢快,“超高速、跨越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快,现在,中国人要十分明显地还债了,而且是用有损生命健康的代价还债。中国人必须慢下来了,否则,身体健康、代际平衡、生态平衡都会被打破。
——网友“暗香盈袖”
二楼:“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
三楼:“雾霾中也蕴涵着希望,让我们激发正能量,自我防护,减少出行,合力应急,同时监督污染源减排。”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资料链接)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什么是雾霾天气?请用一句话概括。
【2】阅读“现况直播”和“资料助读”部分,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危害不会很大。
B. 2013年1月份,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雾霾和污染天气中。
C. 当浓雾弥漫时,人们千万不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D. 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00。
【3】请仔细阅读“网络声音”和“资料链接”部分,并联系实际生活,请你说说该如何改善雾霾天气状况?
12、题目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登高说愁”为议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少年时代,不谙世事,喜欢登高,没有愁苦,勉强“说愁”;成年以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请你以词作上片或下片作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题目自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