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林彪。

B.“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这个人物是彭德怀。

C.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着。

D.“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海东 ,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

E.“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都北京被层层雾霾所笼罩,天空一片昏暗,太阳也黯然失色

B. 从几百米的高空俯看下去,他的小心脏“咚咚”狂跳,赶紧闭上眼睛,正襟危坐,生怕掉下去了。

C. 虽然我的时间真的很紧,但实在是好意难却,只得先听从他的安排了。

D. 妈妈经常批评他不讲卫生,老师和同学也提醒他好多次,可他却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23届山东省运会跆拳道比赛中,淄博小将张金龙过五关斩六将,勇夺金牌。

B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C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D小张望着刚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环卫工人,热情的赞美道:“你们环卫工人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疤  家/养  追/

B. 原/乱  空/骷  撺/

C. 然/爱  连/首  雾/和

D. /吆  嚷/染  裂/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词人晚年退居颍州。②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③帘栊:泛指门窗的帘子。

(1)词人写“群芳过后”的颍州西湖“好”,写的是动景还是静景?请举三例加以描述。

(2)“双燕”在细雨中归来,让你读到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中无杂树,   。(陶渊明《桃花源记》)

(5)历代以来,乡愁的表达形形色色,崔颢在《黄鹤楼》中以   诗句,表达了思乡情怀。

(6)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的诗句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根据你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人物

内容

 

 

 

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遇见崇礼》,回答问题。

遇见崇礼

黄军峰

①直到今天,在崇礼短暂停留的那一幅幅画面仍频频出现在我的脑海。

②到张家口看草原秋景,返程途中,汽车水箱莫名高温,不得不在崇礼区短暂停留。

③找到一家汽车维修店。老板是个四十出头的男子,脸膛黑亮,浑身透着一股子干练。说明状况,对方再一查看,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时间还是要花费一些。”

④生疏之地,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提防。对方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笑了笑说:“放心吧,绝对不坑你们,咱崇礼人不耍谎子。”

⑤趁着修车时间,我们决定到不远处的长青路转转。崇礼区群山围绕,小巧玲珑。长青路、裕兴路两条主要街道依地势而走,串起一片繁华地段。临近中午,日丽风和,长青路车水马龙,各色店面琳琅满目。

⑥朋友提议带些土特产回去,遂走进一家名为“蘑菇土特产”的店铺。不足三十平方米的铺面,柴鸡蛋、山蘑菇、野菜、莜麦速食、金莲花,种类繁多。但是,最惹人眼的还是那造型奇特的根雕,似雄鹰展翅,如金鸡独立,像金蟾觅食,若鹤鸣长空,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正看得入神,店主从里屋出来,看上去六十出头,满头乌发,精神矍铄。见我们正在端详根雕,他便介绍说:“都是自己做的,喜欢的话,挑一件……”于是,我们一边挑选根雕,一边和店主交谈,话题就此打开。

⑧店主姓刘,今年已经七十三岁。说起根雕,他立马来了兴致。说起来,崇礼这地方,山多林密,草木旺盛。六道木、小叶杨、五角枫、麻梨、白桦、落叶松,漫山遍野。二十多年前,老刘两口子离开毗邻张北县的寒清坝村来到这里,开了这家门店。开始的时候,只卖些蘑菇、蕨菜、黄花之类的山货。偶然一次机会,他发现有人把农户当柴烧的树根做成工艺品出售,销量不错,便动了做根雕的念头。没有基础,他就买了相关的书自己琢磨,从电视节目中寻求灵感。一来二去,从不懂到精通,老刘的根雕越发做得有模有样,精美细致,并且远近闻名,这一干就是小二十年。

⑨“这根雕的原材料是从哪儿来的?难不成是砍了山上的树?”我们好奇地问。

⑩“山上的树我们从来不砍。树根要么从河道里捡来,要么从农户那里收购。靠山吃山,只有把山保护好了,我们才能有长久的饭吃!”老刘解释道。

朋友相中一尊“金鸡雄姿”的根雕,问及价格,老刘说:“你们看着给吧。”朋友依着材质和工艺在心中估了一番价格,问:“二百怎么样?”老刘想都没想:“行,拿走吧!”一笔买卖很快成交。付完钱了,我们又问他:“您这根雕就没个价?”老刘有些不好意思:“咱也不会耍谎子,都是自己的手艺,碰到喜欢的,价格差不多就卖了。要是不喜欢,白给人家也不要,你说是不?”

老刘的话说得实诚。我们继续在他店里逛,又买了些蘑菇、野菜和莜面。走出老刘的店铺,已是中午时分,便到一家挂着“大炖菜”招牌的饭店吃午饭。四个人点菜,山蘑菇炖柴鸡、炝炒蕨菜、鲜黄花炒肉片和炸野菜丸子,全是地方特色。还想多点几样,老板娘却道:“咱这饭店,菜量足,都是大份。再点就多了,吃不了,浪费!”话说得直接,却是满满的真诚。

主食自然少不了莜面窝窝和炸黄糕。老板娘还是那句话:“你们四个人,一样一份足够,我们这菜分量足,多了吃不了……”

果然如老板娘所说,她家的菜分量足,幸好我们没有多点。吃完午饭,返回汽车维修店,此刻车已经修好。问老板多少钱,没想到老板摆摆手:“问题不算大,给一百就够了!”一瞬间,不禁为刚刚来时的心存怀疑、多有戒备而感到羞愧。事实确实如老板所说——不坑你们,崇礼人不要谎子。

回程的路上,坐在车上,用手机上网,搜索“崇礼”二字,发现崇礼之名来自“崇尚礼义”之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润一方人,想来,崇礼人“不耍谎子”的品行,就是这样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吧!突然间,又想起不久将要在这里举行的冬奥会,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崇礼人的诚信与热情。

(《人民日报》2021.12,有改动)

【1】作者追忆了自己在崇礼短暂停留的“一幅幅画面”,表达了对崇礼的情感。这“一幅幅画面”具体指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作答。

【2】结合第⑥段中对根雕造型的描写,在横线处补写评价性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A.俯仰生姿   入木三分

B.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C.俯仰生姿   惟妙惟肖

D.千态万状   入木三分

【3】文章第段写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润一方人。”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假如友人邀你给他画一幅画,要有崇礼的特点。你会选择怎样的景、物或人入画?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描述画面并说明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如果选择他(她、它)让我感到。写作,需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