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强大、复兴,就必然会有人牺牲和付出。
B. 作为籼粳水稻杂交第一人,马荣荣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 抚顺是全国最早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城市,且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从未停止学雷锋的脚步。
D. 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淮南子》“江河不能实漏卮。”
②“漏卮”就是有漏洞的盛酒器,哪怕江河也难以将它装满。
③涓滴指小水珠,一个小水珠大的洞,也会造成大坝垮塌。
④再如补阙挂漏、补苴罅漏、补漏订讹等,也是指要补好裂缝、堵住漏洞。
⑤所以,为避免小漏、大漏、巨漏,防漏最重要。
⑥古人说:“涓滴不漏”。
A. ④③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③⑤ C. ⑥③①②④⑤ D. ①⑥③⑤②④
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B.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
C.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祝颂语,如另起一行顶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或者省略“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等词。
D.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4、【词语擂台】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教学楼被花草树木簇拥着。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电影《夺冠》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主题的振奋人心,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D.那些寄往杂志社的稿件如泥牛沉海,一直杳无消息。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满城的明丽景象,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刻画得生动而形象。
【3】请自选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
6、文言诗文填空。
(1) ,零丁洋里叹零丁。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俄顷风定云墨色, 。
(4) ,吟鞭东指即天涯。
(5) ,自将磨洗认前朝。
(6)伤心秦汉经行处, 。
(7) ,雨脚如麻未断绝。
(8)潭中鱼可百许头, 。
(9)《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词人范仲淹揭示守边将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10)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其中最能表现劳动者艰辛的句子
是: , 。
7、名著阅读: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1954年4月7日)
①聪儿: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chì 只,仅)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及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③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1)针对语言学习,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_______
(2)请你结合阅读体验,回想一下关于做人方面作者在书中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请概述其中两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是荷花绽放的心
①初秋的一个中午,丝丝缕缕的阳光从大朵大朵白云中透出,清灵、透明,仿佛触手可及。绸缎般柔软的风在荷塘上空荡漾。片片荷叶闪烁着青翠的光泽,一如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正如火如荼地开放,粉粉嫩嫩的,那感觉就像孩子翘首嘟起的嘴。我闭了眼,凝神谛听,似乎已经融入荷花开花的世界中:鸟儿啾啾清唱,风儿呢喃絮语,水在荷花下眨着调皮的眼睛……远处一群孩子叽叽喳喳走来,给整个荷塘带来活跃和清纯的气息。
②我从遐思中醒来,忙举起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记录着眼前天然的水彩画。
③一大帮孩子向我这边涌来。大的孩子大约只有十来岁。他们脸上绽放着天真的微笑,宛若眼前盛开一朵朵粉粉嫩嫩的荷花。一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儿躲躲闪闪地来到我的身边,流露出胆怯的目光望着我手中的相机。半天,他憋红了脸,吐出浅浅祈求的话语:“叔叔,我叫梁衡,你能不能给我们拍一张合影?”我望着他满脸闪动着若荷花含苞待放的期待,莞尔道:“可以啊!”那个男孩儿忽闪着眼睛说:“等我一会儿,我回去把朋友小娟喊来一块儿合影。”说完,飞快地跑到孩子当中,大家像叽叽喳喳的麻雀议论着什么。须臾,一个男孩儿向村庄跑去。
④大约半个钟头的时间,那个回村庄的男孩儿连拉带拽着一个小姑娘向荷塘这边慢腾腾地走来。我当时很纳闷,这群孩子到底在玩儿什么把戏。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那个大概叫娟子的小女孩儿被那个回村庄的男孩儿带到我的跟前。只见女孩儿低垂着头,脸上铺满忧戚的神色,这让我更纳闷了。
⑤那个叫梁衡的男孩儿转身又来到我的跟前,歉意地说:“叔叔让你久等了,不好意思!”说完,他冲大伙儿发话了:“我们今天请叔叔给我们照一张欢乐合影,大家说,好不好?”除了那个女孩儿缄默不语,大家异口同声喊道:“好!”梁衡接着发表倡导言:“我们都露出最真的微笑,让叔叔给我们拍照!”他说完,让大家围着小姑娘蹲成弧形,那个小姑娘就站在大伙儿的中间。梁衡对满脸忧戚的女孩儿下达了命令:“娟子,为了完成整体合影,你现在必须快乐起来。”女孩儿点了点头。我举起相机发了话:“大家笑一笑,我拍照了!”那个女孩儿终于露出了笑脸。我急忙按下快门,“咔嚓”一声,把他们欢笑的一瞬定格。拍完照,梁衡接着宣布:“大家以后都要像刚才拍照中的自己,永远都快乐欢笑着……”
⑥孩子们拉着娟子欢快地离去。梁衡却迟迟没有挪步。他见伙伴们走远,悄声地告诉我:“刚才拉来的那个叫娟子的姑娘是我的远房表妹。她的父母三个月前出了车祸,她双亲都死于车祸中。她现在住在姥姥家,插班进来,和我们在一个学校读书。父母都死了,她很伤心,整天都愁苦着脸。今天,她终于露出了微笑。谢谢你叔叔。”说完,向我深深鞠了一躬。
⑦我一下子明白了:刚才那群孩子之所以皆蹲着,让那个姑娘站着拍照,是为了她!让她从忧伤痛苦中解脱,还原属于她的快乐生活。
⑧收好相机,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我震颤了:这初秋最美的景色并非仅仅是满荷塘粉粉嫩嫩绽放的荷花,而是这群纯真灿烂的孩子们,他们就是荷花绽放的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我更知道,没有爱之荷的根系孕育,没有春天的萌芽、夏天的延续,这初秋的美景和震撼将不复于我的眼前。
⑨远处,荷叶田田,馨香荡荡……
【1】选文以“最美是荷花绽放的心”为题,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品析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半天,他憋红了脸,吐出浅浅祈求的话语:“叔叔,我叫梁衡,你能不能给我们拍一张合影?”
【3】选文写女孩儿低垂着头,脸上铺满忧戚神色的来到“我”面前有什么用意?
【4】选文第⑥段中梁衡为什么要等伙伴们走远后,告诉“我”小娟的经历?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选文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腻而真实地写出了梁衡和他的朋友们对小娟的关爱。
B.经过半个钟头,梁衡带着一群伙伴和小娟前来合影,这时的“我”已经对合影的事很不耐烦,真不想再等下去了。
C.选文第⑥段是插叙,交代了小娟双亲因车祸罹难的背景,表现了小娟身世的悲凉和梁衡的懂事。
D.“我”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为孩子们的善举动容,他们的善行就如同满池绽放的荷花一样美。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味道。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书籍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____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只能写记叙文;(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