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辈(háng)     慢(dài)     炖(piān)       顾名思意

B.奋(kàng)     暗(huì)     (yán)        草长莺飞

C.难(jié)       势(qū)       (ái)          单调枯燥

D.迁(xǐ)        零(diāo)   如(pì)          诸如此类

2、以下是某同学学习成语后的归纳,请你选出用词完全正确的一项(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一个成语经常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要了解它的含义通常要______到古代。例如:成语鹤立鸡群的主人公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嵇绍,聪明英俊,器宇___②___,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有一次有人对将军王戎说:我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他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学习成语,我们应该有___③___的精神,写出来的词句才能______。

A.①追溯       ②轩昂       ③正襟危坐       ④文从字顺

B.①追忆       ②昂扬       ③一丝不苟       ④入木三分

C.①追忆       ②昂扬       ③正襟危坐       ④入木三分

D.①追溯       ②轩昂       ③一丝不苟       ④文从字顺

3、下列关于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纸月是一个文静、善良、隐忍的孩子。正如曹文轩所说的那样:“纸月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她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B.“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的心也和你完 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时,是平等的!”这是简·爱的一段精彩的表白,表现了她坚强、 独立、自尊的人格。

C.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发生在他身上的忠、义、勇、谋、骄的事情依次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D.《老人与海》多次描写了鲨鱼的凶猛,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展现圣地亚哥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地衬托了他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4、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退(kuì) 裁(zhòng)  责(jié) 眼花乱(liáo)

B. (sài) 教(huǐ)   首(qiáo)  锐不可(dāng)

C. 然(qiāo)  刻(juān) 气(xiè) 油光可(jiàn)

D. 如(wǎn) 熟(xián) 劳(lù)   为富不(ré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甲】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乙】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③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④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世族士绅、达官贵人、社会名流。⑤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白鹭洲。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通畅,有如行云,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甲】诗颈联先写汉阳晴川的清晰分明,后写鹦鹉洲上的草木凄清,为尾联抒发烟波江上日暮时分的怀乡之情做了铺垫。

C.【乙】诗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两句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D.【乙】诗颈联中上句的“半落”一词,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生动传神。

【2】西汉思想家陆贾在《新语·慎微篇》里说:“邪臣之蔽贤,犹浮尘之障日月也。”请参考陆贾的说法,谈谈你对【乙】诗尾联的理解。

【3】【甲】诗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2)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苦难的成长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说,苦难能让人得到锻炼;有人说,苦难能使人沉沦不可自拔,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取一人,并结合他的故事加以分析。

备选人物: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样炼成的》) 祥子(《骆驼祥子》)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柔和

毕淑敏

①“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②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

③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的粮,就无法抚平潋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就有了更高层面的追求。

④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盘骨的模样。

⑤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在柔的外表之下,还是隐藏着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柔中有刚、刚柔相济……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⑥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茵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因,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⑦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难怪古人亦造出“以柔克刚,柔能克刚”等语。

⑧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的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⑨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报上征婚广告净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⑩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对速度和技巧的掌提,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谈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了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心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地还规定自己每说一向语之前,在心中从一默数到十……“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一个人的心如若不和所有对外的柔和形式的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收获了柔和,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轻灵地卷起心靡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选自《心灵的力量》,有删改)

【注】①盘骨:骨盆,即连结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②木讷(nè):反应迟钝,不善言辞。③宁馨儿:孩子。

(1)作者是从哪两个层面对“和”的内涵加以阐释的?阅读②~③段,请你用直白的语言简要概括。

(2)作者对“柔”的认识由浅至深经历了三个阶段。阅读④-⑦段,请你用直白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对“柔”的认识。

(3)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表述第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语意。

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4)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柔和?阅读段,请你分条简要回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校园里的一棵树、一盏灯,一张海报……一直默默关注着校园里发生的一切,还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小秘密。假如你就是校园中的这一景或一物,你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