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B. 为了写出这篇科技小论文,他遍稽群籍,真是令人钦佩。

C. 百丈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环湖四周,绿阴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从而增加酒店收人。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B.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校园防控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C. 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

D. 是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衡量个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标准之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编写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与孔子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

B.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C.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等,其中《藤野先生》就选自于《呐喊》。

D. 朱自清,字佩弦,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春》《背影》都是朱自清的优秀散文。

4、下列句子属于病句的是(     

A.他们的精神如满室的盛开的芝兰,芬芳沁脾。

B.我们应当走近父辈、走近英雄,深刻领悟他们的爱国精神精髓。

C.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D.漫步古诗苑,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古代诗(词)人强烈的爱国忧民之心。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全诗的思绪围绕一个“________”字抒发,突出了词人的________之感。

【2】中国诗词多用自然意象寄情托思。请从这首词中任选一个意象,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傅雷家书》)是一部关于___________的书。

(2)《傅雷家书》第一封家书里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过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结合你的阅读所了解到当时傅聪的现状,说说你对作者写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师者

(许峰)

①《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②从小学开始,我一直是插班生。初二时我跟随父亲,转到了甘肃乡镇的一所重点初中,班主任姓金,教语文。金老师是本乡本土人,普通话也不标准。但他说的家乡方言我能听得懂。

③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内心极度不安,父亲不管这些,把我交给金老师,骑上车子一溜烟走了。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xù快速)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我慌乱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大气都不敢出。金老师笑呵呵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班转来一个新同学,叫许锋,你们知道吗?他的作文写得可好了,同学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有了金老师这一番推荐,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也感到了一缕温暖。老师的关切,有时哪怕一句话,也会抚慰幼小的孩子孤独无助的心灵。

④既得老师表扬,总希望“写”出点成绩。为了给作文增色,我还偷偷参考一些课外读物。我还有厚厚的几百页的“素材”摘抄,经常是“活学活用”。如此一来,我的作文脱颖而出,金老师很高兴,推荐参加作文比赛屡屡得奖,一时风光无限。

⑤我从小开始便爱好文学,立志要当作家。到了初中后,由于金老师的鼓励,决心更大,课余偷偷地写作,偷偷地投稿,但一篇都没有发表。急得不行,有一次,找来两个铅字,一个是“许”,一个是“锋”,蘸了黑墨水,把别人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作文,用刀片将人家的名字轻轻刮掉,印上自己的名字。我看着“变成”铅字的“许锋”,激动得像苍蝇似的到处乱窜。金老师看到报纸,兴奋异常,说:“上课的时候我给全班同学宣布一下。”

⑥金老师走进教室时,我心里一凉,他手里没拿那张报纸。在讲课之前,他问同学们:“大家到学校读书,是为了什么?”

⑦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建设祖国……回答五花八门。

③金老师说:“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什么是信用,就是诚信,什么是诚信,就是说实话,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以,同学们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主要的,但做人更重要。不好好学做人,学习成绩好,将来更会危害社会。”金老师话题一转:“任何的学习与兴趣,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要不骄不躁,只要努力,能吃苦,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⑨我不敢看金老师,脸上如一颗火球在滚,发烫,灼热。

⑩在整个初中时代,金老师都没有再和我说过这件事,我更是回避。那张报纸,肯定早己被他撕了个稀巴烂。

语文老师一般都爱好文学。金老师经常胳膊肘夹一本杂志,《小说选刊》或《飞天》。那个时候,文学大行其道,有时候我们上晚自习,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在轻快游动。我能闻到杂志散发出的墨香,有一次,读到李存葆的作品,他兴奋地站起来,在教室里转圈,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一教室的小脑袋瓜都抬了起来,面对老师的兴奋,可惜,我们这些读书娃儿年纪太小,没有读过李存葆的作品,成不了金老师的知音。

但是,金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传递出的文学情怀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确信,文学是神圣的,要用毕生的努力去追求,那是座芳草园,是心灵的殿堂。

前年,我去看金老师。他已退休,一见我,老远就喊:“大作家来了。”“大”字让我十分羞愧。这些年,发了一些文章,写了一些书,谨记金老师的教诲,不敢“拿来主义”,一字一句,言由心生。金老师看过我发表的好些作品。在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骄傲的,不吝溢美之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但是,在老师面前,学生没有资格骄傲,当年那次“事件”,是我人生的一个“污点”,而金老师是唯一的知情者,他保护了我,也保佑了我。

终于,有一天,我站在大学的讲坛上,面对学生,想到我的金老师,我几乎要流泪,我知道,生之所需,师之所授,俱来自于师——善莫大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在轻快游动。(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3】金老师具有哪些“师者”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下列课文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我”几乎要流泪是因为当“我”成为一名老师,面对学生时,想到老师对“我”的人生的教导与影响而感动、感激。

B.本文语言质朴,轻松自然,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有生活气息,而质朴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作者对师道的深刻理解。

C.“大”字之所以让“我”十分羞愧,是因为“我”悔恨自己当年没有勇气为自己的“偷梁换柱”行为向金老师道歉。

D.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动词“歘”和“打”写出了同学们对“我”的仔细打量,以及“我”而对同学们的目光时的紧张和忐忑。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感恩,从那一刻开始

要求:①不套作、不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请用化名代替。④一律不能使用试卷中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素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