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农谚(yàn) 萌发(méng) 狩猎(shòu) 陨石(yǔn)
B.糜子(mé) 晦暗(huì) 蓦然(mò) 脑畔(bàn)
C.骨骼(ɡé) 衍射(yán)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D.撺掇(cuàn) 好歹(dǎ) 眼眶(kuànɡ) 斡旋(wò)
2、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还而攻之/而不胜。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狼藉/慰藉 遒劲/疾风劲草 步履蹒跚/春意阑珊
B.濒临/频率 倔强/强词夺理 不屑一顾/惟妙惟肖
C.嶙峋/粼粼 参观/参差不齐 坦荡如砥/同仇敌忾
D.纤维/拉纤 阻塞/塞翁失马 鹤立鸡群/以邻为壑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四季感受翡翠绿梯、辉煌灿烂、清水盈盈。
②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云彩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③也可以在雨中感受梯田清新,眺远山迷蒙,看梯田绵延,喜秧苗青青。
④我们可以在月下感受梯田壮美,望疏星点点,揽夜风入怀,听蛙声阵阵。
⑤哈尼山寨的层层梯田,被翠绿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向着天空伸去。
A.⑤②③①④
B.⑤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⑤③①②
5、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喻诗,通过叙述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掠夺人民的丑恶罪行,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满面尘灰”“两鬓苍苍”“十指黑”将卖炭翁烟尘满面、年迈苍老、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表现了卖炭翁劳动之艰辛。
C.“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比喻的写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半匹”“一丈”与“一车”“千余斤”对比鲜明,揭露了“宫市”的剥削本质。
D.诗歌叙事简洁而完整,情节跌宕起伏,于矛盾冲突的高潮处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诗人将情感融于客观的叙事和描写之中,可谓匠心独运。
【2】请赏析诗歌中“翩翩”一词的表达效果。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
十月八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他不止一次问我,他何时才能出院。我说快了。那两个姑娘每到探视日都来看他。现在我知道了他能忍受剧痛而不呻吟的原因啦。我问他时他回答:“您看看这本书就清楚了。”
【乙】
俩人都明白,这段感情已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这一天,在满地落叶的库佩切斯公园,他们在进行最后一次谈话。他们来到陡坡上的栏杆旁边;第聂伯河灰暗的河水在栏杆下面闪动。一只拖着两只驳船的小轮船,正从桥洞里钻出来,用它的轮翼费力地划着水面,缓缓地逆流而上。落日的余辉洒在特鲁哈诺大岛,一片金黄,各家的窗户玻璃也一样火红。
冬妮娅看着金色的夕阳,神情忧伤地说:“难道我们的友谊就再也无法挽救了吗?”他盯着地,皱紧了眉头回答说:“冬妮娅,这件事我们已经谈过了。事情明摆着,你知道我一直在深深地爱着你,就是现在,我对你的爱还没完全改变的,只不过,你一定要跟我们在一起。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保尔了。”
【1】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经历了至少四次死里逃生。【甲】文段描述的是保尔第二次死里逃生的情况。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第二次、第四次)。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交流会上,对于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大家意见不一,小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保尔自身,小毅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冬妮娅。请你结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性格特点,分析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
【3】在读书分享会后,老师让同学们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段推荐语,向七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推荐此书。请你模仿以下示例,完成写作任务。
示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全世界人看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他们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可采莲
刘丽华
①莲蓬,是莲子的房子。它梗直,颔首在水中。
②“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盛夏的江南小城,街头随处有推着三轮车卖莲蓬的莲农,走走停停地叫卖,双手麻利地剥莲蓬,抠一把,放入小笸箩里,嫩绿的莲子,粒粒饱满,莲蓬莲子一色裁,引人注目。我走近,莲蓬润润的手感,能触到莲室里的湿度,就知这位大嫂是赶早采的嫩莲蓬。我挑拣几只碗口大的,一粒粒莲子送进嘴里,“莲子房房嫩”。吃鲜莲,就吃个嫩,嫩才清脆甘香爽口。天是热的,莲是凉的,人是乐的。
③我的老家江南水乡,最宜种莲。记得在家时,只要看到荷花开得热闹,就知道莲蓬一定有个好收成。荷花是次第盛开,莲蓬也是次第成熟,两天就可一采。我家的莲蓬,是那种“寸三莲”,三粒排列即长一寸,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古时为“贡莲”。
④每到莲蓬成熟时,我家荷塘边总会聚集着从城里来的游客,他们以荷花荷叶莲蓬当背景,用相机拍照。那一池田田荷叶,如盖如伞,风一吹,一圈荷叶边翻下来,活像一把把挤挤挨挨的绿绸伞。荷叶间,“荷花正闹莲蓬嫩”,荷花盛开,千姿百态。有新人赶来拍婚纱照,新娘一袭洁白婚纱,宛如红荷中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以纯洁的荷花,来寓意美满的婚姻,真是绝佳创意。
⑤游客到来,谁也不会空手而归,都会买点莲蓬莲子,还有菱角。我们一般撑起竹篙,启动那叶小舟载上游客去采。采摘前,每人发一根铁钩,一支支莲蓬梗带刺,不能手碰,需用铁钩钩,钩近梗,攀下莲蓬摘下。游客们左右开弓,一钩一攀一摘,一只只莲蓬归筐。他们荡着小舟,头顶荷叶,手采莲蓬,嘴吃莲子,个个喜笑颜开。当小舟驶入荷塘深处,惊起一片水鸟时,有姑娘吟诵起李清照的词:“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仿佛那个九百多年前的女词人呼之即出,真感谢那一“误”,让词人体验一把水乡乐趣,也留给我们这阕脍炙人口的宋词;上年纪的游客唱起《洪湖水浪打浪》来,还学着歌里乡亲采摘的样子,采采莲蓬,又采采菱角;此时有小伙脱口而出“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这是白居易的《采莲曲》;更有人随声附和 “莲蓬摘下留空柄,把向船前探水深”,这是南宋诗人徐照的《采莲曲》;但此时这些都是我们的采莲曲……谈笑间,种莲人与采莲人的脸上都是满满的喜悦。
⑥莲蓬一箩筐一箩筐的采收回家,倒在院子的坪地上。一家老小剥莲蓬的场景热闹温馨。一人一个小板凳,围坐在一大堆莲蓬边,每人双腿上放一只小笸箩,两手忙碌地掰莲室抠莲子,抠出的莲子得分拣出老嫩,老的丢进共用的大箩筐,嫩的留在怀前的笸箩里,老的煮吃,嫩的生吃。一边抠,一边谈论莲事,说张爹家今年莲蓬长势喜人,他的亲家都来帮忙酿制莲子酒卖;李伯家莲蓬熟得早,已经卖过三回了……抠着,说着,从村邻家飘来了荷叶粉蒸肉香,我们姐妹去灶屋里吃几口水蒸荷叶包饭,喝几口莲子莲藕菱角肉汤,那荷叶的清香渗透进饭粒里,沁人心脾。
⑦但凡吃不了的鲜莲,全晒成干莲子,等人收购拿去加工成食材药材。干莲子,是一味健脾胃、补心肾、益精血的良药。母亲用干莲炖猪肚,加点生姜片,给我们暖胃补益身体。那时,一家人最爱的是一碗莲子枸杞粥,一般要到每年初秋才可喝到,因莲子采收了,干好了,母亲才有兴致从集市购回红枣、百合、银耳等与莲子配伍的食材,那些日子,餐桌上时不时会一人一碗那样红红白白的“神仙粥”,喝这个粥时,是我家最幸福的时光。
⑧当然,也有不好喝的,那是住在莲子里的胚芽,即莲心,味苦,却是一味药。如果舌尖发红了,那是心火上扬。用十根莲心煮水,尽管难以下咽,但喝上两三回,心火就压下去了。
⑨那些堆放一处的莲蓬壳,晒干后也是一味中药,叫莲房,味苦性温,归肝经,可化瘀止血。
⑩莲蓬,遍身是宝,却以一种颔首谦卑的姿态示人,它从污泥里拔起,却一身鲜绿洁净。
⑪原来,一个个莲蓬,盛满了乡愁,装满了人间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 》2019年08月31日,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简洁凝练,开头的“它梗直,颔首在水中”这句话暗含莲蓬的神韵。
B.文中“我”的母亲是一个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心灵手巧、见多识广的人。
C.“我”老家江南水乡适宜种莲,荷花的长势决定莲蓬的收成,莲蓬是次第成熟。
D.文章引用白居易、徐照的《采莲曲》中的诗句,形象再现了游客采莲时的欢愉。
【2】文章回忆了家乡有关 “莲”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3】第⑧⑨两段话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那一池田田荷叶,如盖如伞,风一吹,一圈荷叶边翻下来,活像一把把挤挤挨挨的绿绸伞。(赏析句子)
(2)抠着,说着,从村邻家飘来了荷叶粉蒸肉香,我们姐妹去灶屋里吃几口水蒸荷叶包饭,喝几口莲子莲藕菱角肉汤,那荷叶的清香渗透进饭粒里,沁人心脾。(赏析加点词语)
【5】文章以“江南可采莲”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深情地说:“学生时代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希望全国2.6亿在校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热爱劳动,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讲述“学习与梦想”的经历,诉说“学习与梦想”给你带来的感受,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要求:(1)按要求写作;(2)题目自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