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不逊(xùn) 俯瞰 坦荡如砥 殚(dān)精竭虑
B.鲜腴(yú) 喧嚣 摧枯拉朽 不辍(chuò)劳作
C.炽(chì)热 嶙峋 查无消息 屏(pǐng)息敛声
D.禁锢(gù) 踌躇 摩肩接踵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腴(yú) 镌刻(juān) 记载(zǎi) 摧枯拉朽(chuī)
B.畸形(jī) 纤维(qiān) 斟酌(zhuó) 杳无消息(yǎo)
C.濒临(bīn) 琐屑(xiè) 黝黑(yǒu) 不折不挠(náo)
D.要塞(sāi) 暴晒(bào) 缰绳(shĕnɡ) 长途跋涉(bá)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B.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就可求得的。
C. 中国飞人——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名字,可能对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D.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仲裁 落第 劳碌 妙手偶得 B.主宰 赋闲 倔强 巧妙绝伦
C.遏制 格调 推崇 俯仰生恣 D.斟酌 防御 擅长 长途跋涉
5、阅读《卖炭翁》,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 “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宦官的蛮横。
C. “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 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山水无言,社长小相想要带我们去体会自然界的万千美好。
跟随①_____(填作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感受了“②_____,落英缤纷”的自然之美;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我们领略了洞庭湖“③_____,④_____”的雄伟气势;在《关雎》中,我们见证了河边“⑤_____,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在《蒹葭》中,我们体会了追求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_____,⑦_____”的道路之难。在王勃《⑧_____》中,我们理解了那份“⑨_____,⑩_____”不以山水为远的真挚情谊。
7、名著阅读:《傅雷家书》
(1)傅雷建议傅聪烦恼时可以做些什么?
(2)傅聪认为,美的音质从哪里来?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侯宏博
①我家有一块田地,与大路为邻。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优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在地边。
②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诘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③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倒买几袋化肥。施肥时,我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是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④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知道,父亲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让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守护这一方田地,守护这一年的收成。
⑤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⑥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⑦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⑧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⑨我恍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露出地面的霸王根环绕着主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⑩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事,接触过很多人,也常常遇到“生长在地边的玉米”,便想起父亲当年田间地头的教诲,对他们不鄙视,不放弃,不苛求,尽己之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3期)
【1】阅读选文第②~⑨段,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情节 | 父亲不顾劝阻,坚持种下路边的那一行玉米并为玉米施肥。 | (2) | (3) |
“我”的情感态度 | (1) | 抱怨不满 | (4) |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2)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修辞角度)
【4】结合选文,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地边的玉米”的妙处。
【5】父亲不辞辛苦,一次又一次地扶起地边的玉米,对所有的玉米一视同仁。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感悟。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1)“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2)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
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定,立意自选;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