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中国减碳效果可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怎能不让人心生喜悦?

改句:中国减碳效果可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真是让人心生喜悦。

B.原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改句:游泳场的气氛,被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C.原句: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

改句: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

D.原句:中国体育健儿都在积极备战2022年冬奥会,愿他们再创佳绩。

改句:中国体育健儿无不在积极备战2022年冬奥会,愿他们再创佳绩。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明和小强赛跑,经过激烈地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

B.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C.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D.通过阅读,使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

3、下列句子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D.“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下定义)

4、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阳不语,自是 ;高山不语,自是 ;蓝天不语,自是 ;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A.一种光辉;一种高远;一种巍峨

B.一种高远;一种巍峨;一种光辉

C.一种光辉:一种巍峨;一种高远

D.一种高远;一种光辉;一种巍峨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词人晚年退居颍州。②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③帘栊:泛指门窗的帘子。

(1)词人写“群芳过后”的颍州西湖“好”,写的是动景还是静景?请举三例加以描述。

(2)“双燕”在细雨中归来,让你读到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积累。

(1)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芳草长堤。(欧阳修《采桑子》)

(2)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5)自古以来,“诗言志”。诗人在创作时,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达成“诗言志”的目的。如《野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苦闷和怅惘及归隐之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对话。

杨扬:《昆虫记》真有意思,我拟写了一个副标题“显微镜里的动物世界”。

刘宇:你为什么取这个亮眼的副标题呢?

杨扬:因为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法布尔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1)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宇:你的副标题也激发了我的思维。我给《红星照耀中国》也取一个副标题“平面镜里的客观世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扬:你的副标题也很棒啊!我觉得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比如法布尔,他数十年如一日,对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刘宇:是的,斯诺也是这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材料一:①20227月以来,滚滚热浪在整个北半球肆虐,高温成了热门话题。截至719日,高温已经导致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1700人死亡。从710日到17日,西班牙已有678人死于高温。从77日到18日,葡萄牙已有1063人因高温死亡。西班牙、葡萄牙多地气温超过了40℃。

②当地时间715日,英国因高温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发布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719日,英国遭遇了极端高温,最高气温首次达到40.2℃。

(选自《高温肆虐北半球》,有删改)

材料二:①截至2022725日,广东省各县区均已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其中包括36个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广东高温炎热天气持续,将出现大范围35℃~38℃高温天气。

②高温热浪作为一种灾害天气,常被大家忽视,但它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数远高于龙卷风、洪水等灾害。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热死人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高温不仅会让人体感不适,还容易引发中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③气象专家分析,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从更长时间段来看,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不仅是逐日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也会大幅度增加类似热浪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不尽快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以往较少见的超级热浪事件在未来或将变成常态。因此,目前现状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提早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于极端天气的潜在影响。

④高温天气下,仍有许多户外劳动者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转,迎着滚滚热浪坚持工作,做好防暑降温至关重要。用人单位除了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之外,还要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五个必须,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加大热射病防护工作力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严防出现中毒中暑等事故。其中,日最高气温在40℃以上,应当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在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37℃以下时,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工作方式,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选自《把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有删改)

材料三: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高温防护措施。

(选自《高温黄警!》,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7月以来,北半球有多国遭遇高温天气,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死亡现象。

B.高温是一种灾害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热死人”。

C.我们应该尽快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不然超级热浪事件在未来将会变成常态。

D.《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天气下劳动者露天作业的时间做了具体规定。

【2】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围绕“高温天气”,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4】假如你是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高温天气,你会为社区居民做哪些准备或者给出哪些提示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二:

利哈乔夫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请以“教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引用、抄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