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退(kuì) (qiào) (pài) 渡长江(héng)

B.(jiān) (zhòng)   (chà) 息敛声(bǐng)

C.(hàn)   (fàn)   (sè)   然不惊(qiǎo)

D.(xiào)   (qíng) (juàn)   精竭虑(dān)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20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周作人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周亚夫军细柳》就出自三十篇的“世家”篇。

C.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是近体诗,通常有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倔/勉数/差不齐 锐不可/悔不

B.遗/字/油光可 眼花乱/字迹

C.星宿/宿舍 耕/各各样 污纳垢/包祸心

D.首/膀 点/不劳作 粗制造/衣服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zhì危坐jīn痛疾

B.yǒu chì   无消息yǎo   首而望qiáo

C.退kuì   发证书bān   息敛声bǐng

D.lín   zhì   言不由zhōng  扬顿挫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__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对于诗歌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_____,理由是_____

【2】本诗与课文《桃花源记》的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

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_______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2)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种修辞。

保尔是一个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阅读文章。下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读书如此,生活亦如此。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舍得的智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