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对下面句子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奶奶床头柜抽屉里的一堆针线下,发掘了她的日记本。(不是病句,动词“发掘”和宾语“日记本”搭配得当)

B.对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让他们看见,父母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病句)

C.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是病句,属于“句子结构不完整”,句末应加上“运动”一词)

D.最近我看了几部早期中国近代的科幻小说。(是病句,属于“语序不合理”,“早期”应放在“中国近代”的后面)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暮望(单薄)       晓雾将(消散)

B.清峻茂(茂盛)       竹柏影也(覆盖)

C.夕日欲(坠落)       无与为乐者(思念)

D.泉水石(冲击,撞击)       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川)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一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明线,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抒发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C.在《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生动性。

D.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4、下列句子中成语或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间的人们都为生活的琐屑所迷着,忘记人生的根本。

B.我的奶奶年轻时是个端庄娴熟的大家闺秀。

C.亚丁湾海上安全事故频发,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索马里海盗丑恶行径。

D.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血洗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1】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分别描绘了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__________________、黄鹂语涩的景象,写出了南湖早春妩媚可人之态。

【2】诗歌尾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与《钱塘湖春行》的尾联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请写出下列所描述的人物姓名。

(1)他是一个大官僚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他是_______________

(2)他受审时极其从容,毫不惊慌,身穿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

他是______________

(3)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

他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开始大举进攻红军,几个月后,他和他的一些军官才认识到,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

B.红军在甘肃冲破了部署在甘肃南部的更多的南京、东北、回民军队的阻拦,在体力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的情况下,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C.在苏区,在社会教育方面,共产党人帮助人们识字,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天只朗读短句,他们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D.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也很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政治问题和人格问题。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二】①“嘀铃铃”,随着下课铃声响起,10时5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大课间时间到了。同学们来到匡园社街,在匡园邮局分拣报刊,在学生银行为同学办理“小额贷款业务”,在烘焙小站分发刚出炉的蛋糕……这里设置了27个岗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作体验。

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学校劳动教育应以“创设与生活关联的真实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劳习惯”为基本遵循,通过家务劳动清单化、校园劳动岗位化、服务劳动学分化、创造劳动课程化等方式推进劳动教育有实质性进展。

③除了匡园社区的劳动体验,省锡中还结合无锡地域特点和季节因素开发了深度农耕课程,于每年3月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住进宜兴山区,采摘茶叶、炒茶、刨地、寻访农耕文化、制作陶具,一日三餐由学生自己用大锅烹煮,参加挑水等负重劳动训练。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同学们需要完成22课时的农耕课程内容。

(选自苏雁《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光明日报》2022年5月25日)

【材料三】①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设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新标准于今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②这次课程标准调整有何亮点?涵盖内容更加全面。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除了清洁整理、烹饪、使用电器等日常生活劳动,还包括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两个可选项。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③有更加系统的培养方式。以烹饪为例,任务要求学生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择菜、洗菜,到学会使用简单的烹任器具,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再到能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至4道菜。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这意味着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

(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年5月6日)

【1】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请从阅读材料二中摘录一个实例,说说推进劳动教育有实质性进展的渠道有哪些?

【3】材料三中“这次课程标准调整有何亮点?”一句,与整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样表达有怎样的效果?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

你是“凌寒独自开”的梅花,那么坚贞;你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那么壮美;你是“临行密密缝”的慈母,那么温暖;你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那么可贵……

请将题目“你是那么   ”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