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________了、________了、________了的那么一股劲!

A. 撞开   冲破   挣脱

B. 冲破   挣脱   撞开

C. 挣脱   冲破   撞开

D. 冲破   撞开   挣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这个消息,她立马像泄气的皮球一样,蔫倒在沙发上。

B.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C.对于同事的好文章,我认为其结尾可以稍做些修改会更好。于是我斗胆和她交流,并准备狗尾续貂

D.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敌人来势凶猛,简直是锐不可当,但是我军仍坚持抵抗,最终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B.我国的武士在比武大会上,所向披靡,无人能敌,鹤立鸡群

C.国庆大阅兵期间,我们的飞行员在空中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感慨万千。

D.在2019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面对各种赞誉,郎平教练却表现得悄然不惊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曾命名为《西行漫记》。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由优美的诗歌开篇,饶有兴致地解说“星座与亮星”。

C.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腭、翅膀、足等,而《昆虫记》的作者一反常规,主要用室内观察的方法重点来研究昆虫的外形。

D.《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对这首词中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尘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风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诗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愁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 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楚动人。

C. 全词富于想象,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 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同学们喜欢阅读的名著之一,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效果。

(1)【阅读有收获】读完《昆虫记》,我们会发现:整部昆虫记展现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世界,有①______的观察过程叙述,有②______的情景描写,还有③______的情感表达。昆虫世界在作者的笔下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A.爱憎分明                     B.详细逼真                C.想象瑰丽                D.真实严谨

(2)【阅读有辨别】《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以下两段文字,你认为哪一段出自法布尔之手?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甲】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万方,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虔诚祷告的姿势。

【乙】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上最大的,身体呈流线型,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

(3)【阅读送祝福】前几天,小华发现有网友在贴吧里发了一条极具《昆虫记》特色的元旦祝福: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萤火虫:萤火虫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行程。2024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萤火虫吧,带着自己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自己的心暖暖地,也给周围的人以希望。

请参照以上帖子,编辑一条新年祝福信息进行跟帖。要求:体现《昆虫记》中至少一种昆虫的习性或特点,表达连贯、得体。(参考:蝉、蟋蟀、隧蜂……)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上津城

梅洁

①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②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③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④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⑤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⑥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⑦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⑧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⑨唐代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⑩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 通汉”“ 达楚”“ 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1请简要题目明明写的是上津,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还要写漫川古镇?

2请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并结合文本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3段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B.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D.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 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E.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但丁说“测量一个人能量的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自制力,是对欲望的控制,是对情绪的控制,是对妄自尊大的控制……

请以“自制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特殊要求:①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