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一文中“达于汉阴”的“阴”指水的南面(也可指山的北面)。

B. 《背影》是我国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C.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写的记录自己言行的著作。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sǒng)   退(kuì) (qiān)   锐不可(dǎng)

B.(piē) (hài) (miào)   震耳发guì

C.(zǎo) (jí)   (è) 诚恐(huāng

D.(shuò)   (diàn) 怀(miǎn)   无音讯(yǎo)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南方有洪涝灾害,农民的收成减少了两倍。

B.通过紧张有序的复习,聪聪的期末成绩非常好。

C.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D.“百善孝为先”,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传到位。

4、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联邦 劫难 门廊 含苞怒放

B.严历 祈求 强健 豁然开朗

C.分配 赋予 祥细 慷慨热情

D.奠定 资深 构筑 郝郝有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校园诗词大赛”即将拉开帷幕,以下是拟定的开场词,请你根据语境补写内容。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我们跟随白居易到钱塘湖边看一看(1)“____________________”的莺歌燕舞、勃勃生机;夏天,我们跟随崔颢到黄鹤楼望一望(2)“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秋天,我们跟随陶渊明把酒东篱品一品(3)“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恬淡;冬天,我们跟随岑参到塞外赏一赏“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之壮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书中那谆谆人生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完成下面这张读书卡的“阅读感悟”部分。

《傅雷家书》读书卡

我的摘录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阅读感悟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阳关雪》(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①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②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③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④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⑤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⑥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⑦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塌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⑧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⑨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1第③至⑦段集中叙写了作者达到阳关古址后的所见、所思、所感,请梳理这一部分的思路。

2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雪”,写 “雪”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唐代为什么“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4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行有尺,动有度。这把尺是比较,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规范,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是分寸,是过犹不及……把握好尺度才能行得端,站得稳。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情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