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崎岖 躁热 琐屑 巧妙绝仑 B.踌躇 教诲 翰林 正襟危坐
C.狼籍 洗涤 杀戮 维妙维肖 D.欢榆 暄嚣 序幕 自出心裁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父母的心》中,历经多次波折却始终不舍孩子的穷夫妻令人唏嘘感叹。这正是川端康成作品“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体现。
B. 《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文章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寄托对故国的怀念。
C. 叶圣陶先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
D. 普法战争激起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题材浓缩在最后一堂法语课里,谱写了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摧枯拉朽的创造力和不断超越的勇气。
B.电影《金刚川》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C.这次书法展中,老艺术家的书法入木三分,极见功底,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D.听了好友的规劝,他如梦初醒,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5、阅读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完成小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开头四句用碧云、 、 、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上阕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这首词的作者写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两位诗人都借酒消愁,却又都愁上加愁,萦绕在两位诗人心头的“愁”情各是什么?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2)凄神寒骨,_________。
(3)_________,在水一方。
(4)水击三千里,_________。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八年级(2)班正在开展“跨越时空的信”的读书活动。请你以“陈芬”作为写信人,给傅雷先生写一封信,以《傅雷家书》对你的影响来致敬傅雷先生,200字左右。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又“训”了父亲一顿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玛,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提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
⑤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⑥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⑦父亲说,办完事给我娘买点儿饼干。我急了:“千万别买甜的,她血糖高!”父亲低下声:“可她就想吃甜的呢。唉,年轻时,你娘哪舍得吃呀,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你们、紧着我。七十来岁的人了,想吃就吃点儿。我听了她一辈子话,依着她吧!”又心酸,又好笑,又担心:“那一定少吃,记得吃降糖药,听到没?”父亲:“哦。”
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
⑨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训完,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车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干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害我一直自卑地、自食其力地苦拼到今天。可父亲谈何容易?
⑩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⑪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作者:张金刚。有删改)
【1】文中写了父亲几次被我“训”的经过?结合文中内容分条概括。
【2】阅读第⑤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父亲形象的。
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3】文章的结尾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4】你如何看待对父母的孝心?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你认为“我”在文中“训”父亲,是否恰当?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自《论语·为政》)
释义: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能随时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事时,由儿女出劳力为父母去做;有酒饭时,让父母享用,难道这样做就算是孝顺吗?”
9、这个世界很美,你看见了吗?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1)你看见的可以是美的景、美的人、美的情、美的……;(2)关键是抓住特点,写出让你动情的美点;(3)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